 电影海报
专家指出影片《五月八月》存在严重史实错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拒绝首映
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的影片《五月八月》,主要内容是反映伟大母爱、揭露侵略者暴行。据悉,主演叶童及导演杜国威等剧组人员将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当天,在位于南京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全国正式上映的首映式。不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前天在看了此片后深表震惊,直呼“此片有多处违背史实,不能公映,一旦公映,将会被日本右翼分子抓住把柄”。为此,朱馆长断然拒绝该片在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首映式。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拒绝首映《五月八月》
昨天下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接受了快报独家专访。据朱成山介绍,前天下午相关方面请他观看了该部影片,看完影片后,他的感觉是从纯艺术的角度而言,影片拍摄得还不错,片中演员的表演都很好,但是如果从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部影片,应该说这部影片对历史很不负责任,无论是从情节上还是具体数据上都出现重大错误;而这些错误将给日本右翼可乘之机。
昨天在接受快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朱成山馆长意见明确:“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有必要指出这部影片存在重大失实。毕竟,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心头抹不去的痛,对于这场空前的灾难,日本右翼和军国主义分子至今仍然否认。还历史一个真实的面目,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后,朱馆长指出了此部影片的违背史实之处。
南京大屠杀人数是30多万而非30万;被强奸的中国妇女绝对不止两万名;8年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死伤3500万
影片对历史数据缺乏严格的考证。这主要体现在影片末尾对南京大屠杀的说明文字上。这段文字是这么说的:“1937年12月13日开始,日军进犯南京,展开历史上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大屠杀中死亡人数共30万,二万妇女被强奸,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因日本侵略而死伤者,总数约3100万人。”这一段短短的文字中有三处严重的错误,一是“大屠杀中死亡人数共30万”,30万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30万以上或30多万人;二是“二万妇女被强奸”,这句话的意思是共有两万名中国妇女被强奸,这个数字是极不准确的,按照日本东京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书中的表述,在日本军占领南京的前一个月时间内(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13日),在市内(即城内)强奸妇女达到2万起,而每一起中很可能包括多名妇女,因此,说有二万妇女被强奸是错误的;三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因日本侵略而死伤者,总数约3100万人”,这个数字没有根据。而1995年5月9日江泽民主席在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活动开幕仪式上的讲话时指出说:在中国抗日战争8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死伤共约3500万人。
而片中后记所述在长达11年中死伤仅3100万人,出入太大。
此外,该段文字还有一个标题“1937年12月至1938年4月南京大屠杀”,实际上,南京大屠杀是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只有6个星期,而这个标题却把这段历史整整多加了3个月。
尸体没有被烧成灰,而是被扔进了长江;如果化成了灰,将无法进行大屠杀研究
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片中的一个小男主角方毅提议和五月、八月一起到江边去向父母亲告别,他说:“我听说尸体都化成了灰,被风吹起,变成了云……”朱成山指出,这句话是严重错误的,当时日本侵略者只是把尸体烧焦了,然后抛尸到长江,尸体烧成灰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日本侵略者根本没有这个耐性,而且现在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的人数有很多都是根据烧焦的尸体来统计的,如果尸体都变成了灰,到底烧死了多少人,这就会是个谜,同时也会给企图为南京大屠杀“翻案”的日本右翼分子提供了很多莫须有的口实。
镇江先于南京沦陷,而非之后
朱成山指出,这部影片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影片中描述了五月和八月的父母被日本兵杀害后,在舅舅的帮助下逃到了镇江,在镇江过着非常安宁的生活。这是完全不符合史实的。事实上,1937年,日本人在攻占了上海之后就大举进攻江苏,无锡、苏州、常州相继沦陷。1937年12月9日,镇江沦陷,12月13日,南京沦陷,也就是说,日本兵在攻占了镇江之后才继续攻打南京。影片《五月八月》却完全颠倒了过来。此外,影片还说日本兵是1938年轰炸镇江的,其实从1937年8月15日开始,日军就开始轰炸江南沿线城市,包括镇江市,只是各地的规模不同而已。影片却连这些基本的史实都弄错了。
影片缺乏基本的自然常识
朱成山还指出,影片缺乏基本的自然常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在12月份。史料明确记载,那时天很冷,日本兵烤火取暖,后来经过风吹,很多房子都被烧着了,南京成片的房屋被烧掉了,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天气很冷,并且南京下着大雪。而影片中,除了个别的地方外,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单衣薄衫,冬天竟然穿得如此单薄,太不符合逻辑了。同样的,八月身上脏,五月带她到河里洗澡,大冷的天,小女孩竟然能够从容不迫地脱光了衣服在河里洗澡,这太不可思议了。此外,关于芦苇荡的画面同样地令人不解,寒冷的冬天,芦苇荡竟然是绿油油的一片,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影片过于戏剧化,对历史不尊重
除了失实之外,朱成山馆长还明确指出该影片对历史的不尊重,过于戏剧化。
如影片一开始,日本兵进入南京城,一大群老百姓特意爬上屋顶,其中一个人还抱着猴子,大家都好像争着看西洋景,这完全脱离了历史真实。当时的史料记载以及对现在幸存者的采访,都明确表明,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全城人都十分恐慌,大家都忙着躲啊逃啊,那时候有一种说法叫做“跑鬼子”,就是指四处躲避日本侵略者。在影片中,面对临头的大难,所有人却都优哉游哉地去看热闹,这太滑稽。
戏说南京大屠杀,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
朱成山最后十分痛心地说:“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令人扼腕的历史,是中国人的血泪史,它不同于古代的帝王将相的野史,这是一段现实历史,日本右翼和军国主义分子至今仍然否认事实,这段历史尤其不容戏说,戏说南京大屠杀,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快报记者夏强 韩晓蓉 摄影泱波
新闻链接一:
历史在日本右翼势力下变得扭曲。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无法抵赖的原始兽行,他们不但不忏悔,还无视历史,篡改历史,蓄意推翻历史结论,为复活军国主义而蠢蠢欲动。
1982年7月末,日本文部省强行修改高等学校教科书,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改为“进攻”或“进出”,同时极力缩小和淡化南京大屠杀。
1986年5月,由“保卫日本国民会议”编纂的高中日本史教科书,把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描写成是日本被迫应战,有意掩饰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相。
1990年10月,日本众议员、前运输大臣、《日本可以说不》的作者石原慎太郎,在接受美国杂志《花花公子》采访时说:“人们说日本人在那里(南京)搞了一次大屠杀,但那不是真的。它是中国人编造的故事。这个故事破坏了日本的形象,它全是谎言”。
1994年5月,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在会见《每日新闻》记者时,无视历史事实,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为了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1995年1月,日本东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藤冈信胜创立“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鼓吹“用自由的观点大胆地重新认识历史”,宣称那些承认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史观,是“可怕的黑暗史观、自虐史观、反日史观的大汇演”,要求从教科书中删除随军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等内容。
1998年5月,日本开始公映以美化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为主题的反动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影片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称东京审判中“证人的证言全部是传闻”,“南京事件的证人提供的证据价值几乎等于零”。
1998年12月,由日本展车云出版社出版了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松村俊夫编著的《南京大屠杀つの大疑问》一书,公然为南京大屠杀暴行翻案,就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提出所谓八点“疑问”,甚至诬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身受37处刀伤的李秀英和一家被日军杀死7口的夏淑琴是“假证人”。
这些别有用心的政客面对铁的事实,还如此嚣张。他们提出的种种观点,早已越出学术讨论的范围,公然为侵略者的血腥暴行作辩护,为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翻案。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感情,更违背了世界上一切热爱和平人们的意愿。
新闻链接二:
电影《五月八月》描写日军入侵南京时,一位年轻母亲为了保全两个女儿不惜牺牲自己,惨遭日军蹂躏,从侧面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五月八月》的片名取自故事中两位小女孩的名字。
据悉,该片尚未公映,已获国家广电总局特批连续参加十个国家与地区电影节、电影展。同时希望能在国际上获奖。此外,主演叶童及导演杜国威等剧组人员还将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祭日当天,在南京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全国正式上映的首映式。届时剧组成员将亲自撞响静海寺警世钟,并与南京千名师生一道前往长江抛洒鲜花、放飞和平鸽,以祭奠65年前的死难同胞。 (南京现代快报供新浪独家特稿)
相关专题:
南京大屠杀64周年纪念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日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门前喷漆事件
东京“世纪末大审判”
东史郎和他的诉讼案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