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火车是春运出远门时的首选交通工具
本报今天消息 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快来临,买票、改票、退票牵动各方神经。《市场报》昨日载文,质疑退票收费是否合理。
退票收费高达20%
目前旅客办理火车退票,每10元票值收取2元退票费(不足10元的按10元计算);办理卧 铺退票,还必须在开车6小时以前;列车开动,卧铺就不能退,若漏乘则车票作废。
某大航空公司规定,旅客在航班规定起飞时间24小时以前要求退票的,收票价5%的退票费;在起飞时间2小时以前退票,收10%的退票费;在起飞时间2小时以内要求退票的,收20%的退票费。
公路方面,国内一些客运站也规定:开车前一小时以上退票的,按票面金额10%收取退票费;开车前一小时以内退票的,则按票面金额的20%收取退票费。
云南籍民工刘伟超向记者反映,福州到昆明的火车硬座票价为296元,他退了一次,就被收了60元的手续费,这对一个并不富裕的民工来说,并非小数目。
许多旅客质疑:在春运、黄金周等客运高峰期,列车等往往超员,根本不存在座位浪费问题,为何还要收退票费?
运输部门捧出规章
对此,铁路部门人士解释,车票不同于其它商品,列车一开,车票只能作废,给铁路造成损失。收取退票手续费,是铁道部按照《铁路旅客客运规程》制定的,是综合了多年的管理经验、经过多年调研后形成的。
民航总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退票收费是按照《中国民航旅客国内运输规定》制订的。误机后座位空着,会给航空公司造成损失。退票费的收取,对旅客是一个约束。每张机票就像一张运输合同,旅客买了机票就等于承认了合同,就应该按照合同办理。
消委会直指不公平
但有消委会人士和法律专家指出,退票收费对乘客并不公平,法律依据也不充足。
福建省消委会投诉监督部主任段建平表示,消费者和运输单位在权利、义务、责任上是平等的。旅客误点对运输单位造成损失,车票、机票要么作废要么只退50%;而公路、铁路、民航误点后,却对消费者只字不提赔偿的事,这对消费者极不公平。
福建至理律师事务所刘凯律师认为,根据《合同法》,当承运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时,承运人与旅客之间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旅客因自己原因不能按时乘坐的,应在约定时间内办理退票或变更手续。若超过约定时间或“合理时间”退票,承运人可以既不退款也不承担运输义务。但若在约定时间退票或改签,旅客依法无需支付费用。
刘律师说,“约定时间”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时间,并不是承运人或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时间,则依交易习惯适用一段“合理时间”。他指出,运输管理部门的规定属于部门规章,如与《合同法》不一致,则只能适用《合同法》。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有关退票的部门规定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现在有必要对此重新研究。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