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广场改名为“和平广场”
今天,12月的南京迎来的几乎是入冬以来最为晴好的一天,然而今天,每个南京人的心都是沉痛的,城市熙来攘往的繁华中散发着岁月无法洗去的悲情。65年前的今天,30多万无辜同胞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个悲惨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
昨天,随着一条铭刻着侵华日军大屠杀幸运者和重要证人脚印的铜版路在南京铺成,为期三天的南京悼念30多万同胞遇难65周年暨南京国际和平日系列活动由此拉开了序幕。今天上午10时,在江东门纪念馆举行“悼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65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集会”上,65架钢琴同步弹奏、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人同声吟唱了《和平颂》。今天晚上,各界人士代表将秉烛从江东门纪念馆出发,巡游至莫愁湖公园门外广场,祭奠死难同胞;其中,仅来自日本的友人就有130余人。从今天晚上开始,这个踏满了国际友人脚印的广场将更名为和平广场。
一个接一个的活动表明一个主题:南京人、中国人没有忘记今天的和平繁华之地曾是昔日日本侵略军的杀戮之场;这同时也是一种愿望,南京人、中国人希望天下没有战争、没有恐怖,和平发展、彼此关爱。本报将对此次纪念活动进行追踪报道。
遇难者资料将被陆续公布
昨天,记者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个昔日的“万人坑”、今天南京人称为江东门纪念馆的地方在寒风中显得安静祥和。在纪念馆售票处,记者拿到手的已经不再是一张普通的门票,从本月9日开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启用邮资明信片作为门票。明信片背面印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及相关资料图片,这张普通的门票既可作为纪念品永久收藏,还可以通过邮寄方式在全球传递,南京民众呼唤和平的心声将传播到世界各地。
“王继仁,男,汉族,36岁,生前为裱画匠,1937年12月15日在难民区一个尼姑庵被日军抓走,下关江边被射杀;钱小秀,女,4岁,1937年12月26日在南京市保2甲下埠头被烧死……”这是今天刚刚出版面世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簿》中的一段摘录。走进“万人坑”遗骨陈列室,6本详细记载着遇难者资料的新书迎门摆放着。尽管每个死难者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但每一条都是经过纪念馆数次的调查取证访问才采用的。众所周知,尽管那段历史触目惊心,铁证如山,但至今世界上许多人还不甚了解。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南京大屠杀,需要我们自己收集更详细的证据材料,“我们花了多年的时间才收集到这3000多人的资料。”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仍然感到任重而道远。
大屠杀幸存者脚印触目惊心
走下“三十万死难同胞”纪念墙,就是刚刚落成的“历史证人的脚印”,222位大屠杀幸存者和中国参与远东国际法庭成员的脚印及两位幸存者雕像似乎在默默地讲述那段悲惨的历史。这条长40米、宽1.6米的铜版路,印着222双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脚印,整条路用锡青铜分块铸制、机械加工、拼装而成,上面不仅有幸存者的脚印,还刻有他们的名字、性别和年龄。昨天上午,“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刚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落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中国当年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成员等222位历史证人在铜版路上永久地留下了历史的证据。据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这一双双脚印中,有夫妻,有亲兄弟,有只剩一条残腿只能留下一个脚印的老人,记者看到,还有一枚脚印左脚只有两个脚趾。据介绍,这是今年65岁的周文彬老人的脚印,当年只有1岁的他还睡在摇篮里,就被日军的子弹打掉了3个脚趾。铜版路的两旁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立着两座铜像,分别是9岁时被日军子弹打穿左肩膀的倪翠萍老人和20岁时被子弹打穿了右腿的彭玉珍老人。出席揭幕式的幸存者倪翠萍,一家四口被侵华日军杀害,而她中弹的左肩骨头被打断,至今一到阴雨天就酸痛,留下了终身难愈的后遗症。老人一直站在自己的雕像前,对记者重复着同一个心愿:“只要我还活着,我就是这段历史的活证人,时刻为这段历史作证。我死了,我的雕像千年万年也能作证。”昨天早晨,大屠杀的见证人、80岁的王之民老人也专程从台湾赶到南京参加了铜版路的落成仪式,对着记者的镜头,他激动地说:“今天你们站在新街口,看到的是人来人往,我当年看到的却全是死人。我的愤怒太重了,这次专程从台湾赶来,就是要把我心中的愤怒表达出来。”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