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炮楼虽然不再面临坍塌的危险,但仍然缺乏必要的保护。 昔日“悬空”的炮楼。
正当人们为南京大屠杀65周年举行纪念活动的时候,京郊一座记载了抗击日军侵略的旧炮楼,却正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昨天,经民警和本报记者多方奔走呼吁,文物部门终于明确表示,马上出台针对性保护措施。
前天早晨6点,天刚蒙蒙亮,记者与石景山南站派出所民警徐国强便冒雪赶向卢沟桥乡。这次特殊的“行动”是为了证实一座炮楼的历史到当地居民家询问调查,而从去年8月至 今的一年多来,这座炮楼的命运一直牵动着徐国强这个普通民警的心。
缘起——民警抓贼时发现文物
去年,石景山南站派出所民警徐国强执行追捕任务时,发现窃贼躲进一个异常坚固的水泥建筑里,在其他民警、群众的配合下,窃贼被抓获。胜利完成任务后,徐国强却对窃贼藏身的水泥建筑产生了兴趣。
徐国强看着这座形状有些奇怪的建筑,觉得这肯定不是普通的民用建筑,而极可能是以前的军用设施——炮楼。因为它位于丰台区小郭庄铁路道口,邻近宛平城,会不会是抗日战争时建筑的?如果是,它是日本人造的,还是中国人为抗击日寇而建的?不论是谁建的,它肯定见证了残酷的战争,这样的话,它就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文物、教育价值。这样一来,徐国强便更加关注这座建筑的命运了。
他调查发现,这座建筑已经岌岌可危:采砂石者挖走炮楼周围的砂石,留下巨大的砂石坑,整个炮楼呈悬空状,稍大一点的风雨都可能使炮楼倾覆进砂石坑里。但是一个普通民警的推测和力量并不能证明什么,于是,徐国强立即联络本报记者,希望能够证实炮楼的真实“身份”。
记者当即和丰台文物所联系。文物所吕所长告诉记者,这很可能是国民党29军为抗击日寇而建筑的炮楼,并表示将尽快进行鉴定,如果推测得到认定,炮楼将尽快作为抗日文物被保护起来。去年8月2日,本报对此以《采砂者毁了抗日文物?》为题进行了报道。
不久,民警徐国强告诉记者,文章见报后,采砂石的人怕损坏文物担当责任,已经偷偷用沙土将炮楼底座填实,炮楼已经不再悬空。
追访——炮楼被凿得遍体鳞伤
一年多来,徐国强对这座炮楼的命运始终不能释怀,当初采砂石的人填实了炮楼底座,但并不意味着炮楼从此就得到了保护。
砂石被开采后,留下巨大的砂石坑,许多人便承包了这些砂石坑用来填埋垃圾,从中收取垃圾填埋费。这座炮楼旁的砂石坑也被承包了出去,炮楼再一次面临摧残。在各种垃圾倾倒进砂石坑的同时,一些以捡垃圾为生的人也随之涌来,不少人在炮楼的墙体上凿洞,以期发现隐藏的钢筋,也许墙体太过坚硬,捡垃圾的人没能得到收获。现在,他们把炮楼当成了厕所,炮楼内部已经布满粪便。而惟一值得庆幸的是,摆放弹药的槽洞还没有被毁掉。
居民均不知晓其“身份”
从发现炮楼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由于文物部门始终没有进行保护,徐国强曾经认为可能是因为炮楼本身并不足以称之为文物,不具有保护价值,但是在得到确切的答复之前,他始终不甘心就此放弃。他再次找到本报,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记者和徐国强一起从炮楼周围居住村民比较密集的村落开始调查询问。可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确切知道那段历史的人都已经迁徙或者去世,记者挨门逐户寻找,也没有得到确切答案。惟一能提供一点信息的,是74岁的陈振兴老人,他曾经做过小郭庄大队队长。然而,尽管老人努力回忆,也只能肯定一点,这座炮楼建筑于1939年至1943年之间,跟抗日战争有关。
求证——专家震惊:这样的炮楼只剩3座
记者带着炮楼照片找到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咨询,以便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张军学对此事非常重视,他当即为记者找来研究抗日战争文物的专家张量、李宗远。两位专家看到照片后非常震惊,他们确认:这炮楼绝对是抗日文物!
专家表示,他们曾经实地勘察过这些炮楼,它们确实是国民党29军为抗击日寇建筑的,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他们还说:“这些炮楼处境堪危,这样的炮楼以前仅在宛平城周围就有30多座,现在则只剩下3座,如果不加以保护,我们将成为愧对子孙的罪人。现在日本右翼势力还在否认那段侵华历史,而这些东西的存在,就成了他们侵华的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据悉,作为当年日军挑起侵华战火的地方,丰台区正在着手开辟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路,如果失去这些物证,开辟这线路的意义便大打折扣了。
在证实了炮楼的文物价值之后,张军学副主任当即表示,他们将协调丰台文物局迅速对这些炮楼进行保护。在资金允许的状况下,还会考虑把其中处境比较危险的炮楼挪到纪念馆里来。这些保护工作将在近期展开,对于小郭庄这座破坏较为严重的炮楼,初步设想是先将炮楼墙体固定,再加上铁架保护,并附以保护告示。
反思——抗日文物急需抢救式拯救
抗战馆编研部李宗远等专家告诉记者,由于资金、人力的匮乏,许多抗日时期文物正遭受小郭庄炮楼一样的命运。比如张自忠路的侵华日军指挥部,到现在也没有贴上明显的保护标志。此外,在“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英雄张砚平带领北平保安队队员袭击并杀死多名日本守备兵,日本人为这件事曾经专门刻了块宽一米、长约四五米的“通州事变”纪念碑,但因为缺乏运输设备,这块碑现在仍遗弃在通州区一个工厂附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物品都真实地记录了日军侵华的历史事实,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材料。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保护,实在令人痛心。
张军学副主任也表示,许多人对文物的定义有些误解,认为只有年代久远、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物。其实,像抗日战争时期遗留的物品,尽管只有几十年时间,但却体现出巨大的教育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进一步显示其蕴藏的巨大的历史价值,同样是值得全民积极保护的。
目前,抗日战争纪念馆正针对全国发起抢救式拯救抗日文物行动,希望全国人民、政府部门都积极参与这项行动,如果有曾经见证日军暴行的老人可以和抗战馆取得联系,发现抗日文物的人,不要随便毁坏,应该迅速和当地的文物部门取得联系,让专家进行鉴定并作出相应保护措施。(信报记者谢德良文/摄)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