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7日电近日,媒体刊登了“如此检查暂住证让我心痛”的报道。报道用读者来信的形式披露了外来工
在暂住证问题上的不平遭遇。来信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乱收费及粗暴野蛮查证。
外来人口关于暂住证管理的投诉此起彼伏,暂住证管理引发的事故也愈演愈烈。那么,暂住证究竟应该向何处去?暂
住证制度还能延续多久?暂住证管理能否有所改善?为此 ,有关方面特邀了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方面的专家,以及一
直关注外来人口的人大代表,请他们对暂住证进行了一番“会诊”。
——究竟该不该要暂住证?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李若建教授认为,暂住证制度在目前的形势下是必需的,而且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公安部门出台了政策,外来人员必须办理暂住证。暂住证登记制度是多方面的综合管理,治安
、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等。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数量巨大,在很多地方都超过户籍人口的数倍。如果没有管理体系,有可能
完全失控。
解决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户籍制度改革。但是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马上放开户籍不现实。三五年内都比
较困难。一旦放开,整个人口的构成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一系列问题。
“暂住证在目前的形势下是合理的,也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不能永远存在下去。”李若建说。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丘海雄教授也说暂住证制度本身是合理的。他说,目前暂住证出现问题的,主要是管理权限和范围
的问题,投诉也主要集中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上。
广东省人大代表王泽华在今年2月的广东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曾经提出废止现行的暂住证制度,一时间引起广泛
关注。
王泽华认为,现行的暂住证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形势,应该与时俱进。广东省外来打工人口有2000多万,
是全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广东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外来人口的管理上也应该率先作出探索。
王泽华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要增加收入,进城打工是必须
的。增收减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通过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来实现。
王泽华提供了一个数据:近10年进城务工青年直接带回农村的财富,平均每年超过2000亿元。
农民进城务工,还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王泽华援引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话说:“中国8000多万民
工自己在培养自己,这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投资。他们只要回去1/3或1/4,家乡就要起变化。”
他说,广大的“外来工”对广东省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济最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
珠江三角洲,据估算,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25%以上。有学者说过“广东现代化的脚手架,是由进城务工
青年撑起的”。
“对外来工应该平等相待,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王泽华说。
另外王泽华又说,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共中央也把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城市转移作为重
要工作。改革开放之初对外来劳动者设定的限制政策,已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状况。有关部门应该从善待农民工、方便农民工、
服务农民工的立场出发,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既便于农民进城打工,又有利于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管理。
——暂住证费用该收多少?
暂住证的收费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2001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
或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针对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的包括暂住费、暂住(流动)人口管理费、计划生育管理费、城市增容
费、劳动力调节费、外地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服务费、外地建筑企业管理费等在内的多种收费一律取消。但是,群众反映和有关
方面调查的结果都表明,珠三角各地仍在收取一定的管理费,金额不同,名目有别。
暂住证收费为什么停不了?有关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暂住证收费的症结。
中山大学李若建教授指出,暂住证收费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行政资源配置和公共资源配置没有按照实际人口
分布来进行。
在珠三角的很多地方,外来人口超过当地人口很多倍,东莞可能超过十倍。东莞的办理暂住证的外来人口是200-
300万,人口普查的结果是外来人口500-600万。办证的不到二分之一,有些地方更低,不到三分之一。大量外来人
口使当地实际人口的数量大大超过户籍人口。但是中国的行政资源和公共资源是根据户籍人口,而不是地方实际人口来配置的
。
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得到相应的投入来管理外来人口,外来人口消耗的资源也得不到补偿,必须通过向外来人口收费
来负担管理和资源成本,当地政府的收费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外来人口当然不愿意交费,这是人之常情。矛盾就产
生了。矛盾的根本在于行政管理体系和人口的实际分布情况不相符。这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制度调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王臖教授强调,收费一定要合乎程序。地方政府制定,人大审核通过,制作具体的实施细则,出台
相应惩罚措施,有畅通的投诉渠道。目前的政策随意性较大,造成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标准各地不同,又会随时变化,打工
者和投资商都感到缺乏保证。暂住证收费引发的冲突表面上是外来工和执法者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不知情造成的。因此收费
应该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一旦明确,决不允许再增加新的费用。
——暂住证费用该不该降?
暂住证收费具有合理性,那么目前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呢?是否还有降价的空间呢?专家们一致认为,收费标准还是
要降!
广东省人大代表王泽华认为,目前暂住证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存在利益关系,相关方面不肯放弃既得利益。从长远的
发展看,不应该计较一时一地的经济收入。
丘海雄教授认为,人口基数大了,费用重了,收费是可以的,但是要合理。合理的收费,外来工愿意缴纳。费用太高
,反而会使人冒险不办暂住证。
王臖教授指出:“降低收费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王说,中国1.2亿流动人口,35%在广东。广东的负担远远超过中国国内各地。大批外来人口的生活,都要消耗
一定资源,需要投入,收取费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还是应该尽可能降低收费,降低费用可以创造更多机会。
从广东的投资环境考虑,暂住证收费不利于外来工的进入。钱流入了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对于外来工来说,收入中要
拿出一部分来缴纳暂住费,实际得到的收入减少了。对外商来讲,投资者付出高工资,没有得到高工资的效益。
各地一方面在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竞争力,吸引外资;另一方面又在投资过程中提高劳动力成本,对外来工收费
,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这是难以理解的。
在劳动力过剩、就业机会少,中国国内其他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差距较大的时候,收费可能还构不成威胁,但是现在长
江三角洲,包括北部的张家港等地区的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强,与珠三角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外资已经开始向内地流动,税费
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
因此王臖教授认为,挤掉管理费用中的水分,可以提高珠三角的竞争力。
——用蓝印户口替代暂住证
显然,暂住证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那么暂住证究竟应该走向何方?外来人口管理还有没有更理想的方法?专家们
异口同声地回答:“户籍改革是根本出路。”
广东省人大代表王泽华提出废止暂住证,代以蓝印户口。
王泽华认为,对外来劳动者应该实行与蓝印户口类似的“准户口”政策。有固定居所、正当职业的外来劳动者在流入
地居住三年以上,就可以发给蓝印户口。蓝印户口可以和正常户口一样,每年年审一次,计生、治安都可以按照户籍管理的模
式来实施。外来劳动者取得“准户口”之后,医疗、社会保障、子女上学应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蓝印户口经过一个过渡
期,比如说在居住地居住十年、或十五年,就可以转为正式户口。
王泽华说,实行“准户口”政策,有利于属地派出所按正常户籍管理体制进行治安管理,有利于对外来流动人口实施
计划生育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的有限投入和外来人员的不断流入间存在矛盾。假如设置一个合理的标准,在办理蓝印户口的时候也可
以一次性地缴纳城市增容费。对此,外来人员也应该理解,毕竟他们占用当地的城市资源,应该合理负担。
——外来工不知“护身政策”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李若建指出,外来人口的户籍问题,广东省早已有相关规定。但政策的知晓度太低。
他说,1999年广东省九届人大通过《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其中第十七条规定:流动人员在同一市、县暂
住五年以上,有合法就业或经营证明、计划生育证明的,其子女入托、入学等享受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连续办理暂住证七年
以上,有固定住所、合法就业或经营证明、计划生育证明、无违法犯罪记录的,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常住户口。
李若建说,但是到目前为止,据他所知,没有外来工去申请过,原因是,外来人员不知道外来人员的管理法规。
外来劳动者如果知道连续居住七年就可以申请正式户口,明白了办理暂住证的好处,当然愿意进行暂住登记。但是现
在的问题是,有关部门对政策宣传不够。
——广东应率先探索科学管理之法
王臖说,中国的劳动力转移还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农村的就地城市化需要更长的时间,劳动力还是要不断从现在的
农村流向现在的城市。
王臖又说,暂住证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量外来人口和农民工拥入城
市的大趋势下,政府怎么应对并实施科学的、有效的、合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广东历来得风气之先,应该也必须率先做出探
索!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作者:周敏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