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为何“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18日10:27 解放日报 | ||
时值岁末,各式各样的招聘会频频登场。面对一份份制作精良的简历,要作出真实性的判断,是招聘单位面临的一个头疼问题。在12月14日的上海市冬季人才招聘会上,某公司招聘负责人杜先生手拿厚厚一叠大学毕业生简历,哭笑不得:“光经我手的就有好几个‘学生会副主席’和‘班长’,还都是一个学校的!” 随手翻开一份大学毕业生的简历:所学专业、在校担任职务、社会实践经验,样样OK “我们也是受害者!”某重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小陈说。调查显示,有近1/3 的求职者对过去的业绩略有夸张,其中超过10%的人在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中夸大其辞,尤其是申请营销职位的比例更高。这些人通过伪造简历,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诚实者开始亦步亦趋。“看着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一个个摇身变成了‘部长’、‘主任’,而且确实在求职中起到了作用,心理上就不平衡。”小陈曾参加过一次学生会策划的艺术节,在他的简历中,“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 由于“掺水”作假横行,在一些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上,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文字:“本人对各种假证件、假学历深恶痛绝,本简历中的所有复印件,面试时均可出示原件,如贵单位需要核实,可拨打本校学工处电话……” 简历掺假,是不是真的会产生神奇效果?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负责人事工作的刘先生说,“软性的东西更重要”。他认为,那些虚假的光环对应聘者最终获取职位没有任何帮助。一家成熟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有一套严格的审核制度,像他所在的公司就有六道环节层层筛选,能留下来的才是“真材实料”。 某重点大学毕业班辅导员易老师带过成百上千的学生,她认为,简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诚信和实力才是根本。“充水”简历可能会带来一时机会,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得到的一切很快就会变成过眼云烟。同时易老师也认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作假风气。“如果学校在简历的审核上能认真一点,如果招聘单位能有一个回访制度,很多学生就不会那么做了”。 作者:本报实习生夏淳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