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明年抢滩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3日18:04 21世纪环球报道 | ||
本报实习记者徐林发自北京 “就我15年在中国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来说,经常有外国媒体宣布要出中文版,但最后出不出却很难说。我不是说《新闻周刊》骗人,《新闻周刊》是一本很好的杂志,但是你也可以向一些跨国公司广告部的人了解一下,国外媒体的宣布是不是能百分之百相信的。”面对近日美国主要媒体热炒《新闻周刊》(《Newsweek》)要在明年推出简体中文版的报道, 中文摘选版香港发行 那么,《新闻周刊》出版简体中文版真是商业炒作行为吗?《21世纪环球报道》记者就此向《新闻周刊》驻香港办事处求证。 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说负责这方面事务的FrankProctor先生正在出差,要两个星期后才能回来,其他人一方面不清楚这件事,另一方面也不能发表观点。记者随后又拨通了《新闻周刊》纽约总部的电话。经海外事务部研究员Karen小姐确认,《新闻周刊》确实计划明年在香港发行简体中文版。但目前只是在进行初期准备工作,讨论一些基本的技术和内容问题,具体的操作程序尚未决定。Karen小姐还透露,《新闻周刊》高层将就此事开会讨论,结果很快就会产生。 另据发行部KenWeine小姐提供的内部资料显示,《新闻周刊》此次出版简体中文版的合作伙伴是香港Vertex公司,以摘选的形式发刊(Newsweekselect),将周刊改为月刊。Vertex公司将具体负责简体中文版的一切发行活动和中国国内的广告业务,美国《新闻周刊》将提供部分英文版的文章并负责海外的广告业务。Vertex交流技术有限集团是以香港为主要基地并在香港上市的传媒与技术公司,其总部设在香港,在上海和北京设有分支机构。 《新闻周刊》主席兼总编理查德·史密斯说:“《新闻周刊》的摘选版将向中国读者介绍工商业、保健、家庭生活、科技和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的目的是将美国和世界重要的发展带给中国的读者,对于能够进入这个巨大的、正在发展的、重要的市场,我们非常激动。” 简体中文版没有时政新闻 《新闻周刊》1933年正式在美国出版发行,1961年被《华盛顿邮报》收购,其新闻范围涵盖美国国内外大事、商业、科技、社会、艺术和娱乐等方面。经过多年经营,《新闻周刊》的发行量已经达到440万份, 拥有3种英文版本和6种非英文版本,前者包括大西洋版本、拉丁美洲版本和亚洲版本,后者包括日语、韩国语、西班牙语(拉美地区)、阿拉伯语、波兰语以及繁体中文。其中除繁体中文版外,其它几种语言的版本均以时政新闻为主,发行量也十分可观。目前正在筹划出版的简体中文版将真正成为《新闻周刊》的第7种外文版本,预计首期发行量将达到30万份。 《新闻周刊》在美国国内一向以时政新闻见长,其时政评论为它赢得了众多的荣誉,是美国时政杂志中因评论优秀获得荣誉最多的周刊,与《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但在登陆中国后,《新闻周刊》却放弃了自己擅长的时政报道,主攻文化和社会新闻。 Karen小姐解释说:“从内容上讲,《新闻周刊》的简体中文版与美国本土的英文版本将有很大不同,当然也会有部分内容重复。简体中文版将更侧重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新闻,减少了政治性的新闻。这是我们进入中国的一个前提,当然,这对中国来说也是积极的。我们认为,只要是一种文化交流,对当地人民有好处,我们的努力就是有价值的。” 只有信号,没有实质 由于《新闻周刊》在美国属于时政类杂志,国内媒体更关注它此次进军中国内地所带来的符号意义,对此,北京时代光华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媒体经济学家侯琰霖认为,《新闻周刊》简体中文版的发行对中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也不能称为中国新闻对外解禁的信号,因为《新闻周刊》并不能在中国内地直接发行,而且进入后的内容会发生改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也认为,如果《新闻周刊》仅仅是对英文原版的翻译,那 对中国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新闻周刊》对中国的批评还不如国内的某些报纸。” Gaoman先生则认为,按照目前中国内地的政策法规情况来看,外国媒体尤其是时政刊物想要保持原有风格进入中国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仅从进入中国的角度看,《新闻周刊》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中国。 今年《新闻周刊》繁体中文版在香港创刊后,已经出了几期专刊,但大部分是介绍儿童发展、成人身体健康等内容,时政性不强。“在香港尚且如此,面向内地发行的简体版应该不会跳脱这个局限。”“外国时政类杂志在中国发行的前景不是没有,但目前来说还比较复杂。” 3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除了《新闻周刊》以外,现在还有很多境外媒体都宣布要在中国登陆,抢占中国这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例如《福布斯》宣布明年将在上海登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 还没有任何一家外国媒体在中国拥有独立的经营权。《21世纪环球报道》记者从新闻出版署对外合作交流司了解到,按照中国目前的政策,国外媒体是没有权力在中国内地进行公开出版发行的。想要在中国登陆的境外媒体一般来说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版权合作,在中国成立编辑部,但要隶属于中国某家出版单位;通过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进口业务将自己的刊物推向中国;得到中国新闻出版署特许。 早在1986年就已经进入中国的《商业周刊》就是通过将版权授权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在国内申请统一刊号从而创刊,并成立独立编辑部的。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严卫京社长解释说,在198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于是对外经贸出版社就主动寻求同境外媒体的合作。合作的形式主要是版权合作,《商业周刊》将版权授权给对外经贸出版社,允许出版社在中国国内使用《商业周刊》的这一名称和部分原版《商业周刊》的文章。 但更多的境外媒体是采用通过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这一方式来实现刊物在中国内地的流通。中国的订户可以通过邮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以及国内代理公司来邮购自己想要的并得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批准的境外刊物。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中国内地的刊物不允许出现在报刊市场上。《新闻周刊》简体中文版在短时间内也将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国内地进行发行。但Karen小姐也表示,《新闻周刊》也希望能在中国内地成立相对独立的编辑部门或办事机构,以增加对中国本土新闻的报道。 最后一种方式就是得到中国新闻出版署特许可以在中国内地公开发行的杂志。而目前有这种资格的时政类杂志只有香港《凤凰周刊》一家。 中外《新闻周刊》各自为战 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初,中国传媒界曾经以“狼来了”来形容未来的中国传媒市场。时至今日,面对《新闻周刊》简体中文版的挑战,中国国内媒体尤其是时政类杂志也做出了相应反应。 中国《新闻周刊》主编刘丰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闻是有原则的,尤其是要注意新闻的邻近性和本土化。美国《新闻周刊》作为有70年历史的老牌时政杂志,无论它做什么都将拥有雄厚的实力,但毕竟 大家都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中国《新闻周刊》在这些年来做新闻的过程中,也尽量在可能的范围内将新闻做好,即使很多人因为美国《新闻周刊》是外刊而去购买也不会对中国《新闻周刊》产生太大影响。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部副主任章文先生则认为,由于简体中文版《新闻周刊》 的定位更加侧重于文化、社会新闻的报道,因此,短时间内与中国《新闻周刊》并没有直接的冲突。 谈到美国《新闻周刊》进军内地,还有不少人联想到当年中、美《读者文摘》的版权纠纷,当时的结果是以中国的《读者文摘》改名为《读者》了事。对此刘丰自信地表示:“我们有自己的法律顾问,肯定会想到这方面的问题。应该不会发生类似于《读者文摘》那样的商标和版权的官司,而 且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任何有关这方面的纠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