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座壮丽雄伟的城——郑州大学新校区建设纪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4日07:3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党的十六大的暖日熏风沐浴着郑州西郊那开阔的田野,沐浴着原野上突兀而起的郑大新校区。发自内心的喜悦,挂在入住新校区的万名师生的脸上,更挂在新校区建设者的脸上——这座大学城的建设者们,把刚刚竣工的投资3.5亿元的首期建设项目——7.7万平方米的教学楼、8万平方米的学生生活园区,作为献给十六大的礼物。而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二期建设项目,在十六大“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精神的鼓舞下,也即将动工兴建。到2005年,这座占地4261亩、总投资约20亿元的宏伟工程将全部完工。可容纳42500名学生的郑大新 一下子投资20个亿用于一座高校的建设,这是河南省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我省高等教育实现冲刺全国一流目标的坚强物质支撑,是实行“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她凝结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高教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太多的关注,寄托着全省9700万父老乡亲厚重的期望。 2000年7月10日,一个载入河南史册的日子。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河南人民会堂召开大会,宣布将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大会明确提出,将郑州大学建成全国一流大学。同年9月5日,李克强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在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地4200亩,用于新郑大建设,并将该项工程列入省“十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从中央到省市的各级领导,对郑大新校区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郑大时,详细询问了校园规划情况,指示一定要建好新校区。李克强省长来郑大调研和现场办公时指出,“把郑州大学建成全国一流大学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他要求加快建设新校区的步伐,指示各部门予以大力支持,并协调财政部门一次免收近4000万元的相关费用。郑州市市长陈义初同时表态,郑州市免收新郑大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费用。郑州中原区、开发区的领导和当地群众,在进场施工、住户搬迁等问题上大力支持配合。郑大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周林坡扳着指头算了这样一笔账: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10年,开发了7平方公里土地,带动2万人就业。而郑大新区一开工就开发了3平方公里,将来进驻4万人后,将带动8万人就业。先不说它对河南发展经济教育文化的贡献,就其拉大郑州城市框架、带动一地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那也是难以估量的。 光辉灿烂的未来鼓舞着郑大人,使命感和责任感鞭策着郑大人,郑大人以破釜沉舟的精神打这场“硬仗”。在紧张进行学校机构改革、学科融合等实质性合并的同时,郑大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蒋笃运、校长曹策问挂帅的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征地、规划设计、工程招标等工作。 郑大新校区的规划设计,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主持。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大学发展目标的要求——到2005年普通本科在校生规模为4万人、研究生规模5000人、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左右,建成理、工、医、文、法、经、管等学科门类齐全、理工学科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大学,他在规划设计时,突破了传统校园那种注重终极完整规划的定势,将郑大新校区规划为一个不断生长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开放型、环保型、智能型的校园环境和多样化的建筑风格,更是集中体现了设计者将之建成“教学互动、资源共享、高效运作、持续发展”的高校园区的规划设计理想。 2001年8月28日,这项我省教育史上最大的工程奠基开工了!陈奎元、李克强等领导同志亲自来为基石挥锹培土。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州大学党委书记蒋笃运恳切地对他的同事们说,咱河南是个穷省,一下子拿这么多钱建一所大学,真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站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看待新校区建设,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把郑大新校区建成河南高等教育的形象工程、精品工程和经典工程。自新郑大成立以来,“建千顷大厦、树百年丰碑”,就整日萦绕在校长曹策问脑海中。他说,他和这一代郑大人,都要当好新郑大的铺路石,为郑大的明天,为郑大的百年基业去忘我奉献。 在一片生地上建设这样浩大的工程,可以说是“处处有难”。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悉心关照下,影响建设的因素被一一排除了。 今年5月,以郭祥兴为首的当地黑恶势力团伙置各级政府关于支持郑大建设的法令于不顾,百般阻挠施工,强买强卖,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不久,中原区公安部门经认真调查取证,一举抓获了这个黑恶势力头目,震慑了企图向工程伸出黑手的一帮家伙们,新校区工地恢复了正常施工。 7月,新校区首期工程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而新校区各类管网与校区东侧长椿路、翠竹街两条道路的排水系统,却被土地纠纷、补偿、迁坟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困扰着,无法实现对接。无法排水,两个月后入住新生的计划只能落空。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当即带着开发区、中原区及相关乡镇领导前来现场办公。他撂下的话掷地有声:“不管有多少困难,工作必须做好。你如果做不了,我请人来做。请人做不了,我来做!”这之后,两条路全面动工了,新校区排水问题解决了。 郑大新校区建设总指挥、郑州大学副校长邢莹,原来是位生理学专家。实践出真知,他现在俨然是一位工程建设专家了。他的沉稳,他的当机立断,曾解决了确保雨季施工进度、让方方面面为基础设施建设让路等一系列难题。然而,他不想接受采访,他希望多报道他手下那些胼手胝足、无私奉献的建设者。 新校区建设工程浩大,工期紧,任务重,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建设办总工程师李大林告诉记者,指挥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省市大型项目办公室也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组,每个工地上都有甲方代表,还聘请工程监理把关。目前完成的工程,均通过了省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鉴定,结论是优良。他说:“在质量问题上我们是卡得很紧很紧的,质量是新校区的生命线啊!” 李大林特意提到了负责与当地乡镇沟通协调的朱光华,说是他的群众关系搞得真好啊!朱光华将他母亲——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的光盘一沓一沓送给爱听戏的当地人,一个月手机费七八百元,全自己掏了。他不知解决了多少常人看来难以协调的事儿!石佛镇、沟赵乡的领导开正式会议时,都这样介绍他——“名誉乡镇长”。 朱方振工程师,在工期最紧时得到哥哥去世的消息,急忙赶回原阳老家奔丧,失声痛哭一通,两个小时后,泪流满面地回到工地,又深一脚浅一脚地下现场了。 建设办还有几位可敬的女性,她们把美丽和柔情全交给了工地。韩翠萍高工说起孩子一年多来中午就一个人拿个饭卡上食堂的事儿,眼圈都红了,凄然说了句:“哪儿顾过家呀,这里就是家了!”苗条漂亮的李蔚英,一张瓜子脸早已被田野灼人的日光晒得黝黑,脸都蜕皮了,仍然一副阳光灿烂的笑容,透着建设者的豪迈。建设办副主任刘红霞,去年5月起就把自己捆在工地上了。那时工地还是一片原野。她钻在一人高的玉米地里做GBS定位,补偿划界,打桩。人们偶尔见到挽着裤腿,头戴草帽,满脸汗水坐在路边休息的她,还以为是哪儿的村民呢!在指挥部阳台上,刘红霞望着鳞次栉比的楼宇,感慨万端地说:“人这一生,能投身到这样宏伟的建设中,真的很满足!” 郑大新校区首期建筑群体,包括物理系馆、化学系馆、材料系馆、数学力学系馆、生物系馆、环保系馆,可同时容纳学生14640人。那一座座建筑,充分展现了互动、自由、便捷的现代大学园区特点,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人们庆幸众多学科在这里交融,人文关爱在这里体现。 新校区学生生活园区,是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政策,引进社会力量与郑大合作建设的。首期学生公寓11栋,其中单元式(家庭式)公寓7栋,内设独立起居室、卫生间、盥洗间;通廊式公寓4栋,每层都设有接待室、活动室、卫生间和洗浴间。学生宿舍有4人、6人、8人间,每个房间均设有计算机台、电话、书柜、衣柜等;同时还建有两栋食堂楼、1栋洗浴中心和5000平方米的商业购物区,学生消费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为保证这座大学新城的交通方便,除学校购置了6辆豪华大巴外,郑州市公用事业局在市区和新区间开通了两条公交线路。9月,24个院系66个专业的万余名师生在舒适、方便、环保、开放的新校区,开始感受首批入住者的自豪。尽管新校区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但艰苦创业、共建一流校园的信念,已根植于郑大师生的心中。 在郑大新校区,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笑意。人们啊,你们有理由快乐地笑,幸福地笑,豪迈地笑。因为,党的十六大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给了你们多么大的鼓舞啊!这座壮丽雄伟的新城,是为你们开创更美好的明天而存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