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北京航天指挥中心现场目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08:08 法制日报 | ||
遥测苍穹驭神龙———“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本报记者张志宇 本报特约记者刘冰 2002年12月30日凌晨,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北京航天城。 这里是中国太空飞船的飞控中心,也是载人中国航天测控的神经中枢,担负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试验任务的指挥调度 、信息处理、监控显示、分析计算和飞行控制等任务。 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指控大厅里,4块面积为48平方米的巨幅大屏幕上,显示着从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 传来的壮观画面:高大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火箭上端承载着中国航天的新生代———“神舟”四号飞 船。大屏幕上方的液晶显示屏上清晰地标示着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飞行时间,数百台终端微机的显示屏上不断地跳跃着各种 飞行控制数据,不断传来宏亮、准确的报告声。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在出色地完成了3次“神舟”号飞船的飞行控制任务之后,广大科技人员紧紧围绕载人航天 工程技术,积极探索新途径,刻苦研究新技术,不断提高中心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应急处理能力,在进一步完善航天器透明控 制、应急逃逸救生、高精度轨道确定、飞控计划自动生成、返回控制和着陆预报、高速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监视显示等一系列重 点技术的基础上,又先后突破了应急控制、自主应急返回、舱内仪器仪表仿真、故障自动诊断等关键技术,在工程技术上实现 了飞控手段自动化、飞控决策智能化、飞控过程可视化,真正成为一个功能丰富、反应快捷、运算正确、控制精准的现代化飞 行控制中心。在这次任务中,中心主要担负着试验飞船遥测数据接收、处理和显示,遥控指令和数据注入实施,轨道计算和确 定,飞船返回控制监视和搜救指挥以及留轨舱的长期管理等任务。按照工程总体计划安排,这次飞行试验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 行一致。 0时39分,飞船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 “10、9、8、7、6……”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 “点火!” “起飞!” 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神舟”四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来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的测控数据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在大屏幕显示的画面上,记者看到:火箭正常起飞2分钟后,位于火箭顶部的逃逸塔和船箭进行了正常分离。 此刻,位于指控大厅后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内,科技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收集从各测控站发来的数据,紧张地进行飞船 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密切监视着船箭的飞行状态,适时对飞船注入控制指令。 发射后约十分钟,船箭分离。此时,担任这次飞行试验任务的一位年轻的总调度果断地下达了帆板展开的命令。从“ 神舟”一号飞船首次飞行试验任务开始,他已是第四次坐在这个关键岗位上。随即,遥测机房内一位年龄不足三十岁的技术人 员用鼠标迅速地点击了发令键,向飞船发出了入轨指令,这是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采用透明控制方式向“神舟”四号飞船发 送的第一个极其关键的指令。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1秒钟后到达飞船,飞船徐徐打开太阳能帆板并准确地捕 获太阳。 在计算机机房,科技人员正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监视、处理着计算机显示屏上一组组流动的数字,手指在飞速敲击着微 机键盘计算着飞船实时轨道。船箭分离8分钟,轨道专家组综合技术人员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轨道根数选优,得出了飞船入轨 参数。 稍顷,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正式宣布:“神舟”四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顿时,指控大厅里掌声雷鸣。 据技术专家透露,在前3次飞行试验中,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对飞船的实时轨道计算精度优于100米,这种精密 定轨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时,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的指挥控制下,“神舟”四号飞船仿佛一只牵在手中的风筝,在太空中尽情 地遨游…… (本报北京12月30日2时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