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系列飞船不断进步 载人飞行指日可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09:03 中国航天报 |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即载人飞船工程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成功地实现载人飞行,那么“我国载人飞行的技术是否成熟?”“宇航员到底能不能安全上天并返回?”在长征二号己遥四火箭将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后,这些问题再次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载人飞船工程中,载人飞船系统是保证载人飞行可靠、安全的关键系统,神舟四号总指挥袁家军、总师戚发韧表示:载人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是对神舟飞船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神舟飞船创造的功勋 为了达到安全载人的目标,我国在四次神舟飞船飞行试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检验,并在试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999年11月20日,在我国新建成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一号飞船成功飞天,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掌握载人研制、发射、返回技术的国家。神舟一号飞船,是一艘试样飞船,主要考核的是飞船返回制动、防热技术、再入控制和防热、着陆技术等关键技术。在飞船的设计上以解决返回技术为基本原则,采用了最低的配置,并首次验证了载人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神舟二号飞船首次按载人飞行的实际轨道,完成了环绕地球108圈、飞行7天的任务后,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了半年,返回舱返回了地面。神舟二号飞船在完善了神舟一号飞船在舱内温度控制、系统配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飞船的考核重点转移到环境控制、生命保障和应急救生两个分系统,同时还安装了宇航员的代谢装置、实现了留轨技术。 今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按照载人需要安装了硬件配置,并完善了逃逸救生分系统。据神舟三号总指挥袁家军介绍,逃逸分系统技术的关键是要避免出现误逃、漏逃的情况,为此,这项分系统在地面就进行了多次的仿真试验。飞船上还安装了人体代谢检测仪器,检验了活动舱内压力内温度、空气成分等空间舱内大气环境控制能力。 神舟四号为宇航员设计的“家” 神舟四号飞船上,科技工作者为宇航员布置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但这回“家”里安置了两个穿宇航服的模拟宇航员。“家”里用淡黄色阻燃布做壁纸,照明灯经受超过连续2000多个小时的考验,观测窗口是用特殊的双层光学玻璃做成的,表面还镀有增加透光率的薄膜。为了让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活动自如,在太空舱内还新装了多个扶手,航天员物品柜等设施。 为了检验家的“舒适度”,科技人员模仿宇航员穿起太空服,反复演练如何进家门、出家门,如何在失重的环境下生活,如何操作各类仪器,如何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等等。在108圈的空间飞行中,每一圈宇航员都可以同地面保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可视通话,考虑到宇航员的隐私,舱内的射像头还可以调节方向。 安全是载人工程考虑的首要问题。神舟四号飞船进一步完善了飞船应急救生系统,从飞船起飞到着陆都精心设计设计了救生方案。 在飞船起飞时,宇航员可以启动飞船发动机工作,拉开与运载火箭末级的距离。飞船入轨后发生故障时,飞船上备有应急返回装置,可由航天员启动,不需要地面支持,能在短时间内返回到应急着陆区。为了能让宇航员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手动操作,飞船增加了手动控制系统,使航天员能够自主控制飞船的姿态和轨道;并可以与自动系统交叉备份;为防止误操作,关键指令的发出都必须经过多步完成,并能迅速显示飞船的执行命令的情况。飞船上使用了液晶显示面板,在操作中容易操作、容易记忆。在飞船返回时,如果遇到气候异常等原因不能返回到主场时,可返回到副着陆场。在着陆前,宇航员将关闭返回舱舱门,飞船新增加的舱门快速检漏仪器,将检查舱内的密封性,保证不将空气泄露到太空。 有了这些措施,宇航员的安全将得到全方位的技术保障,载人飞天也只是时间问题。 记者 许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