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绿色广场要拍卖 市民捐款誓保绿地(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31日06:09 北京青年报 | ||
未知寥寥捐资能否留住兰州6000平方米绿色广场 兰州的南关广场是当地有名的商业集中地,此处商场云集,每日的风景,“车如流水马如龙”。该地西北角有一片很大的绿地,这块6000平方米的“绿色广场”已和兰州市民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这不仅因为每日清晨或傍晚都会有大量的市民聚集在此健身、聊天……更因为在西北干燥的城市环境中,难得有这么一块可人的绿色。然而,近日某媒体 绿地原是座垃圾山 土地局不知拍卖事 这件事情是否属实?如果属实,这块绿地为何要拍卖?它的使用权归谁? 28日下午6时10分,记者来到当初参与建设此绿地的开盛集团采访。集团有关人士对记者讲起了有关该地的一些往事:“2001年3月,兰州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议案组收到了50名人民代表联名提交的一份议案。议案呼吁,尽快解决南关西北角的‘城市补丁’问题。代表的呼声是因此地堆积着小山似的几百车垃圾。”据这位人士介绍,他们集团在政府有关部门督促下,于去年投资了360万元清掉了场地上的垃圾,随后又兴建了6000平方米的绿地。但是对于该绿地为何要拍卖,还有其使用权到底归谁,这位人士表示他也不太清楚。 记者随后采访了兰州市土地管理局,该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有关该绿地拍卖一事,我们目前还不清楚。” 问及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到底归谁所有?有关人员这样对记者说,1998年7月26日,兰州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将该地转让给有实力的宜发公司,并要求市有关部门特事特办,尽快办好转让手续。宜发公司向政府有关部门交付购置费用后,办理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领取了该块土地使用权证。由此,不难看出该绿地的使用权应该归属于宜发公司。 绿地为何要拍卖 拍卖公司透原由 那这块地是否真要拍卖? 次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承担这次拍卖任务的兰州国际商品拍卖中心,该中心拍卖师秦泗杰告诉记者:“我们受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委托,拍卖这块绿地。”说完,他还向记者出示了两封材料:法院委托函和裁决书。 拍卖委托函称:“兰州国际商品拍卖中心,本院在执行甘肃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与甘肃宜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债务清偿合同纠纷一案中,需对有关财产予以拍卖。现委托你中心对甘肃宜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兰州市南关21号地块、总面积7252.6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其中包含该绿地)进行拍卖。请你中心接此函后立即组织实施拍卖,并于拍卖成交后,将价款及时交付我院。”从该委托函中也可以得知,此地的使用权归甘肃宜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所有。 若果真如此,那拍卖前后的详细情况还有哪些? 记者找到裁决书 绿地拍卖属合法 记者找到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问及该院缘何委托拍卖这块地?但记者并没有得到详细的答复。最后,记者通过有关人员找到了一份法院有关此债权的裁决书。 该裁决书大概内容为:甘肃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向法院申请依法裁决甘肃宜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院依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第28号民事判决书于2002年2月24日向被执行人甘肃宜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于同年2月25日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但被执行人至今未予履行,依法裁定如下: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甘肃宜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存款及至实际给付之日的利息,自2001年7月19日算起。如存款不足,依法拍卖为上述债务设置抵押的位于南关西北角一块地。 欠债太多无力偿还 资不抵债被迫卖地 记者找到了甘肃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的委托律师。据这位赵姓的律师讲,1999年8月23日,宜发公司向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借款2500万元,当时由省电力建设投资公司提供担保。宜发公司以其拥有的位于兰州市南关的一块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向省电力建设投资公司提供反担保。招商银行曾对宜发公司欠款进行展期,省电力建设投资公司同意对展期后的借款继续担保,并以自有的总金额为3000万元的存单进行质押。 此后,宜发公司所欠借款2400万元的还款期进行了展期。到2000年7月18日,宜发公司欠招商银行本金2390万元,利息29万余元。至此,宜发公司已无力偿还。之后,省电力建设投资公司根据担保公司约定于2000年7月18日向招商银行偿还了宜发公司所欠的全部债务共2419万余元,正式履行了担保义务。 省电力建设投资公司多次向宜发公司催要欠款,但宜发公司以无力还款为由拒不偿还。其公司2001年5月21日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宜发公司承担还款责任,并请求对其所抵押的土地使用权依法进行拍卖。赵律师说,兰州国际商品拍卖中心要拍卖的这块土地正是宜发公司给省电力建设投资公司抵押的南关一块土地。 留住绿地市民支招 老人提议捐款买地 南关绿地要拍卖的事情已经被确认属实了,之后该消息再次经媒体报道后,众多的兰州市民开始为如何留住这块绿地支起招来。 记者在南关绿地采访时,正巧发现一位约60岁的老人围着绿地慢慢地转圈。看到记者老人长长地叹了一声:“唉,多好的一片绿地啊!” 老人姓张,据他讲,他每天都来这儿散步,一天不来,心里就感到挺闷。老人说:“兰州市民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联合捐款购买这块绿地。”老人的大胆设想,不是没有道理,兰州拥有300多万人口,人人捐款,对市民家庭生活无多大影响,但用这笔钱换来6000平方米的永久绿地,也是兰州史上的一次创举。 采访中记者还听到另一种声音:将南关绿地搬走。陈先生说之所以提出这一设想,也是为这块绿地万一被拍卖后要有其他用处,那绿地就不复存在了,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搬走这块绿地,搬到其他的地方,城市需要绿色。 虽然不少人同意陈先生的这一妙招,但有些人却认为:搬绿地费用高,还不如重新修建一块绿地。 为保绿地市民捐款 严冬之中拉起横幅 经过一番商议,大多数的人还是同意老人提出的捐款的说法。 28日,9名兰州的普通市民发出捐款购买这块绿地的倡议。倡议发出的当日就有200多名市民到场响应,并踊跃参与捐款。 当日上午11时,兰州寒风刺骨。董建军、柳河、任剑、吴歌、王俊鹏、王晓明、任文娟等9位市民,为了保留南关“绿地”,自发地来到该“绿地”,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省一包烟、省一杯茶,留下绿地给大家”、“把绿地留给我们百姓”,并设置了一个红色捐款箱,向全市市民发起捐款购买绿地的倡议。 当日的气温虽然在零下十几摄氏度,但严寒并没有阻挡自发捐款的市民。率先捐款的是一位男子,他将两元钱投进捐款箱后,市民三三两两地向箱内捐钱。 截至当日下午3时,已有200多市民参与了捐款。 但9位倡议者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讲出了他们的困惑:首先是这些捐款的保管问题。众所周知,购买这块绿地需要巨资,按目前的捐款情况来预算,要达到一个理想的数字需要长时间的捐款。那这些钱由谁来保管,还有这笔钱款的具体数字由谁来公证,这些都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之后他们还委托记者,希望把他们的难处告诉市民,让市民们帮助出点子,以妥善保管这笔捐款。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一旦市民捐款能达到购买这块绿地的拍卖标的,绿地拍卖时,谁用这笔资金参与竞买。因目前在全国尚未有市民捐款购买绿地的实例。市民购买了这块绿地后,绿地将来由谁看护、保养?这些还真让9位市民有点不知所措。 募捐现金报社保管 热心市民签名助威 12月29日下午6时,任剑等几名倡议者带着“把绿地留给我们百姓”的捐款箱来到《西部商报》,他们说,捐款他们不能带回家,更不能由他们保管。明天他们去上班,但希望市民继续捐款。无奈之下,他们才来到报社,想通过报社倡议市民继续捐款。他们委托该报保管捐款箱、捐款与“创建绿色家园”市民签名条幅。 之后他们当着记者的面开启了捐款箱,箱内有不少市民捐的一角、伍角、一元、十元纸币,总计189.5元。 通过这一张张人民币,记者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市民冒着刺骨的寒风,带着一片爱绿、爱家园的赤诚心将一角、一元轻轻地投进捐款箱后的欣慰与希望,仿佛看到了绿地向每一位捐款者微笑着深表谢意,谢谢市民对它的爱护。 捐出车费走路回家 学生之举感动旁人 据说,当日最感人的是兰州十四中几位女学生。郭婷在捐款箱整整站了15分钟,仔细地看完了有关媒体对保留绿地的几篇报道,之后她将身上仅有的一元钱从口袋内掏出,结果只能徒步走回家。 在长6米、宽1米的“创建绿色家园”签名条幅上,田野等114名市民在签名布上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名,他们希望南关绿地保留下来。市民薛文杰签完名后,又在一个笔记本上写道:“上海市在黄金地段拆楼建绿地,而在兰州要‘卖’绿地建高楼大厦,真是天地之别……”孙媛捐了20元后,在签名时写道:“不要卖绿地!”一位市民这样写道:“留下绿地,造福子孙万代。” 小学生来信求助 希望绿地能保留 绿地要拍卖之事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在市民们积极捐款的同时,也有一些小朋友默默关注着此事。前日,一位叫唐永柏的小学生给《西部商报》编辑部写了一封名为《留下吧,心中的绿地》的信。 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南方人,也是兰州市的一名小学生,我的家乡山清水秀。我和爸爸、妈妈在兰州几年了。只有在南关什字等地方才能看到一些绿色。所以我们一家人常到这些地方玩。我最近看见报上说这块绿地要被卖掉,我害怕再也看不到春天的绿色了。我昨日又到南关什字去玩了,看见好多爷爷、奶奶在那里聊天、健身,好快乐的。我害怕这块绿地边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我渴望能在城市上有一块感受春天的绿地。叔叔、阿姨们,能帮我们留住这块绿地吗?” 闻知绿地要拍卖 建设者十分痛心 南关绿地要拍卖的消息,还牵动了去年见证或参与修建此绿地的每一位人的心。 去年参与修建这块绿地的马先生告诉记者:“眼前这块绿地来之不易,那是在一块钢筋混凝土地面上铺盖一尺多厚的黄土建成的。仅这土,是十几辆大卡车用一周的时间,从阿干镇一车又一车运到这里的。” 刘先生回忆去年修建绿地上面的花坛时说:“现在的花坛不见了,当时,为建5个花坛,光用花盆就达10多万个,每盆花都是花4元钱从花市购买的。花运来后,千余职工和民工连续3个夜晚,排成队,一传一用人工接递的方式,将10万多个花盆搬下车摆放成5个巨型花坛。为了保护种植的绿地,防止行人踩踏,又将花盆围了一圈绿地,才有了今天的绿草茵茵。” 见证绿地施工的杨先生十分激动地说:“当时施工场面太感人了,白天不能施工,都是在晚上9时至次日6时施工,看到大家不辞辛劳地忙活,附近一位70岁老太太还提来茶水,有的市民甚至送来了大饼……”杨先生说着说着,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半天之后他又说道:“我好几次发现附近居住的市民,自发地帮工人们搬花、铺草。” 拍卖时间暂未确定 绿地附近游客增加 这块地何时举行拍卖会?就此,记者再次采访了兰州国际商品拍卖中心的拍卖师秦泗杰。他说:“最近两天打电话和前来拍卖中心咨询这块绿地的人很多,人们都十分关注这块‘黄金地段’。” 当记者问道何时开拍卖会时,他十分慎重地说:“具体时间尚未确定,待确定后再说。” 从某种意义而言,拍卖是法院执法的一种手段,无可厚非。但如何留住兰州人心中的这片绿地,似乎又值得探讨。即将拍卖的这块土地,今后是建高楼大厦,还是在原绿地基础上更加扩展增绿?目前都还不得而知,但市民的希望却是显而易见的。 昨晚的兰州虽然十分寒冷,但绿地附近的游人似乎比以前还要多。他们或散步,或闲谈,之间的主题更多的自然是这块绿地的未来。 -文/《西部商报》俞树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