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中国社会蓝皮书:救助“城市贫民”铲除贫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3日15:40 北京晚报 | ||
完整全面地盘点过2002年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权威发布的《2003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对刚刚开始的2003年进行了科学而系统地预测。蓝皮书用两个“稳”字概括2003年——2003年中国一方面将注重连续性、稳定性,增大保持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的力度;另一方面,还将稳健地推出一些新的具体政策并开始组织落实,“稳定和稳健将成为2003年中国社会生活的主题”。 2003年老百姓更有盼头更有心气的一年 “与往年相比,2003年社会蓝皮书的新特点集中表现在特意增加了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前所长、社会蓝皮书总编之一陆学艺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讲。 蓝皮书着重论述了中国目前已经在总体上基本实现小康社会,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中,还存在着贫困现象和发展的困境,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就是着重要解决社会发展在地区和群体中不平衡的问题,陆学艺教授说:“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新的一年里,老百姓会觉得更有盼头,更有心气儿,可以说,中共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针振奋人心、凝聚人力的强心剂。” 2003年救助“城市贫民”铲除贫穷的一年 社会蓝皮书指出,到2002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已经达到1960万人。所以,城市新增贫困人口已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问题。2003年,城市减贫将被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并成为衡量城市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昨天,社会蓝皮书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家庭中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有医疗、就业、子女教育,这一切都需要花钱,而我们城市贫困家庭的平均收入,一般只是当地社会平均收入的20%至30%,因此,城市减贫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它事关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稳定,事关国企改革成败。 李培林认为,为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的“城市贫民”现象,中国应在向困难群众提供物质救助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以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他认为,“建立科学的低保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城市反贫困制度,已迫在眉睫。” 2003年“社区”逐步取代“居委会”的一年 许多人一提到社区,总是会与戴红臂章的街道居委会老太太联系起来,其实,现在的社区早已不复当年模样,社区的功能较之过去大大强化,近年也频频出现大学毕业生争相竞聘社区领导的新现象。“2003年将是社会治理方式从单位式治理向社区式治理快速推进的一年”。 2003年中国社会蓝皮书指出,过去居委会这一政府派出机构一直由民政部管理,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也开始介入社区管理工作,随着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社区所肩负的职责将进一步扩大,以往与居委会工作不搭边的诸如社会保障金管理、税收、劳动就业等问题将一并下移到社区,同时社区在制度、功能、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等方面,都将发生较大变化。 这一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蓝皮书分析指出,随着各种非单位化组织和自雇人群的大量涌现以及原单位组织的保障社会化和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治理方式也需作出相应改革。可以预见,2003年将是社区社会保障基层网全面搭建的一年,随着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型社会治理基本框架将宣告建立。 2003年实现基本扭转社会治安的一年 2003年将是“两年基本扭转社会治安秩序”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蓝皮书作者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陆建华认为,社会治安的问题将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强的关注。他强调,强化一个地区领导人和领导班子对一方稳定的责任,将成为一个大趋势。 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高安全感的期望将进一步增强。研究表明,虽然近些年来公众的安全感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有两个因素将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期望更加强烈,一是一些地区的社会治安局势依然比较严重,不断发生的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常发性侵害财产的犯罪活动,还在影响人们的安定生活;一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对此,2003年,公安工作的机制和体制改革将会出现重要的突破,防范犯罪的机制、社区警务模式、联防体制、公安队伍自身管理制度等领域,都会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与社会治安形势相关联的许多社会经济因素会引起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管理体制的改革将会在新的高度上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控制,形成更有效、更快速的反应机制和工作制度。 在采访的最后,2003年社会蓝皮书主编之一的陆学艺告诉记者,现阶段的中国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在这期间,社会各界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深化必然产生需求的多样化,因此,2003年处理好中国社会发展、改革、稳定、公正的关系尤其重要,“确保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并进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发展,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的关键任务”。本报记者张卉 于建 蔡文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