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怪俑”出土秦陵添谜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7日08:40 华商报 | ||
本报讯(记者秦子)“秦陵考古至今已有40多年,共发现各类陶俑数千件,但这十几件新出的陶俑怎么从来没见过!”一位文物专家感叹道。昨天,我省文物部门正式公布秦陵7号陪葬坑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16件陶俑姿态非常怪异。 据了解,7号陪葬坑是2000年西安临潼区孙马村的村民在挖坟时偶然发现的,位于秦陵外城东北角约900米处,与秦始皇陵的封土边缘相距近2公里。陪葬坑总体面积约925平方米 “怪俑”姿势让人捉摸不透 出土时,陶俑大多数被毁,目前已有7件俑修复。它们共有跽姿(指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呈跪姿)和箕踞姿(指古人席地而坐,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傲慢不敬的坐法)两种姿态。这件箕踞姿陶俑,通高87厘米,头戴软帽,身着长褥,下着长裤,服饰较为休闲,表情一反兵马俑的威武之姿,似乎心事重重。另一件跽姿俑好像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做极不情愿状。这两件陶俑的动作非常怪,箕踞姿陶俑左手微握,掌心向上,右手握拳,掌心向下,这一手势是什么意思,让专家费尽了脑汁。跽姿俑的右手似乎也应该有执物,但现在已很难考证。 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说,这些陶俑不同于过去发现的秦俑,是一种新型的、代表着另外意蕴的载体,以前没有见过,目前还很难判断他们是做什么的。 据悉,箕踞至少在秦汉时期就是一种很粗俗的坐姿,因为那时穿裤子是没裆的。据说刘邦在起义初,在一次笼络文人的“招待会”上就出现过这种姿势,这些文人就抱怨刘邦对他们不敬。 31件青铜水禽动作各异 7号陪葬坑内,还发现了31件原大的青铜水禽,其中天鹅有14只,站立在长方形的青铜踏板上,1只青铜鹤站立在镂空云纹青铜踏板上,另外16件为鸿雁。个别铜禽身体上还能看出清晰的彩绘。 据介绍,出土水禽的地方原来有一个水池,31只水禽非常规律地分布在水池两边的台地上,有的觅食,有的小憩,动作各异,但头部都面向中间的水池。惟一的青铜仙鹤保存比较完整,嘴里还衔着一个青铜制成的小虫子。考古工作者推测这应是模仿水禽生活的场景。 7号陪葬坑简直是个谜 7号陪葬坑到底象征什么?这些“怪俑”又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把他们和水禽放在一起?引起了文物界极大的兴趣,大家对此说法不一。 考古工作者在陶俑的周围还发现了银、铜、骨体小件260余件,有银器、铜棒以及喇叭形、圆筒形、三角形的骨器等,它们的用途目前难以断定。有一件银器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它大小和大拇指盖差不多,周围还有一圈小洞。专家分析,它可能是意甲(弹奏乐器用的假指甲)。另据初步断定,这些小件器物有不少可能和乐器有关。据悉,秦代的音乐很发达。相传在秦穆公时期,萧史善吹箫,天鹅闻箫声便自动飞来,并随着箫声列队起舞。省考古所一专家表示,秦以前就有用音乐去训练动物尤其是禽类。他推测,7号陪葬坑绝对不是简单的表现养鸭子养鹅的场景,它应该是表现一个更高雅的氛围,可能就是用音乐这种形式来模仿宫廷里的一些场所或一个机构。 段清波说,发掘两年了,我们对这一陪葬坑的性质还是一无所知,但可以预料,它所表现的含义肯定超出我们的想象。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