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怪异肉饼 罕见“太岁”鲜活不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0日13:48 扬子晚报 | ||
记者在1月7日来到“太岁”发现者韩增禄家时看到,这个“太岁”被保存于纸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 虫蛀、不变质,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洗去表皮腐殖土,会看到它的肉,色泽并不一致,大体上是越丰满的地方,越现橙红 色,里面有一些类似血管状的东西。摸上去有粘乎乎的感觉,好像里边水分很大,就像是牛蹄筋一样,刀割上去很费力。 据发现者韩增禄介绍,2002年5月30日,他与二儿子上山找牛。当时,二儿子在沟塘子的一处山戗子旁脚下触 到一软绵绵的东西,韩增禄闻讯赶去仔细地察看,地上有两厘米厚黑土和腐叶,用手轻轻触摸软软的,很有弹性。经挖掘发现 ,其物通体为黑褐色,局部呈珊瑚状,就像堆在地上的两堆牛粪,总体看上去是两片肺叶状既不像动物、也说不上是植物的神 秘“肉坨”。令人惊奇的是,在“肉坨”身上最上面一层是当年落下的枯叶,枯叶下面是一层土,土的下面是“肉坨”。更令 人惊奇的是“肉坨”肚皮底下是一层枯树叶,没有任何根系。据韩增禄讲,因为听老年人说过,所以当时他第一反应就是,这 个“肉坨”可能就是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神秘“太岁”。 第一目击证人桦甸夹皮沟镇李广林告诉记者,大家把“太岁”采取回家中后,他自己吃了一点,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 ,放到口中就化了。 发现者韩增禄希望有关部门对此作深入研究,能在科学上给出一个答案。 “太岁”到底是何物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会招致灾祸。 记者通过查阅古籍文献了解到,“太岁”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古籍中的“太岁”就是“视肉”、“肉芫”,晋代著 名学者郭璞在注释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时,对“视肉”这样解释:“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说“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 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 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