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镜率”最高:农村教育民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3日17:12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图:今天上午,人大代表进场,少数民族代表十分抢眼。本报记者 陈秋明/摄 更多精彩图片 本报今天消息记者曾璇、林洁、黄丽娜,通讯员任宣报道:今天上午,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向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对比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有什么新提法?什么问题最受关注?这份“新鲜热辣”的报告向广东人民传递许多信息: 新词汇:小康离得不远首提文化大省 “小康”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处于怎样的“小康”?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小康”?十六大给我们树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个词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体现。卢瑞华指出:全省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广东省目前的小康仍是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率先实现宽裕的小康。 “文化大省”的提法也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起广东,大部分人想到的是“经济大省”,这回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可以说为广东作了清晰的定位,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广东要获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新热点:农村重中之重教育大出风头 经记者统计,“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和“民营”在报告中是提及率最高的。 在报告中,“农村”出现了31次,“农业”出现了27次,“农民”出现了11次,与农村密切相关的“山区”出现次数也达31次之多。报告用了很大篇幅讲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问题。同时强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珠三角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山区建设。“教育”这回“大出风头”,被提及42次。这与广东建“文化大省”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代表指出:抓好教育问题,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明天广东的希望之所在。 同时,“民营”的“上镜率”也较高,在报告中16次“亮相”。如何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将是广东较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新变化:三农地位提前外贸具体乐观 记者发现,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问题被排在“工作安排”的第四位;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成为第一要务。 此外,由于2001年外贸出口“增长放缓”,去年的报告对此未敢乐观,只说2002年“力争有所增长”;而2002年外贸大幅超额达到新目标,出口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于是报告提出了2003年增长5%的具体目标。 有代表形象地说,这份长达31页的《政府工作报告》既像是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成绩单”,又像是下届政府今后五年的“考试卷”,这次交出的成绩令人满意,下届政府的“答卷”更令人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