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飞机公司瞄上磁悬浮“蛋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5日10:01 四川新闻网 | ||
四川新闻网01月15日讯 2002年最后一天,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商业运营示范线在上海正式亮相:33公里,8分钟,最高时速430公里。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亲自登车试乘,引来全球关注。这是磁悬浮列车首次从科研试验跨入商业运营。 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有四川的知名企业———中铁路桥集团养马河股份有限公司。 回想十多天前那载入史册的一幕,中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田宝华难掩激动。作为上海磁悬浮线路技术的“第一人”,田宝华将于近日再度赴沪,目的很明确:优化现有技术,使磁悬浮“更经济”。他强调,只有这样,磁悬浮列车才能走进更多老百姓的生活。 耳闻磁悬浮列车已经有些日子了。它速度快,时速400公里只是“小菜一碟”;它能耗低,在500公里/小时速度下能耗仅为飞机的1/3,汽车的70%;它舒适,震动小;它环保,无有害气体排放,污染很小;它灵活,其轨道所需地面少,选择路线方便。但是,它不便宜,以上海线为例,总投资约89亿元人民币,每公里投资近3亿元,远高于地铁和城市轻轨。 “好是好,可惜造不起、用不上”———遗憾声传达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昂投入,将直接削弱磁悬浮列车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竞争力。如果长此以往,上海商业运营线的示范效应便可能“打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难以推广的东西,再好也只是“特例”。 那么,磁悬浮降低“身价”有没有现实空间?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中铁路桥集团养马河股份有限公司时,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据介绍,中德合作的这条上海线,投资主要为设备(机车)和线路两部分,各占约一半。由德方主要负责设备,中方主要负责线路。养马河公司掌握了轨道梁模板和工法两项专利,并完成了50%的线路工程量,因此有“机车技术在德国,线路技术在中国”的说法。无疑,在线路上打开降低成本的空间较为现实。 田宝华介绍说,作为铁道桥梁专业生产企业,中铁养马河公司从2000年起涉足磁悬浮轨道梁。德国的试验线是以钢梁为主,我们自主设计的梁最早则是50米一榀,又长又重,不适合规模化生产,而现在上海线采用的是钢混(凝土)结合梁,长度也变为24米一榀了,省工、省力,操作性大为增强。下一步,通过优化设计、优化工法,“线路方面降成本应当说大有潜力”。 机车也是“挖潜”的重点领域。由于高速磁悬浮列车“零高度飞行”的特点,其机车制造必须符合“航空级”标准。我国在飞机制造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这为磁悬浮机车从研发到制造的国产化提供了可能。据悉,成都飞机公司已经瞄上了磁悬浮机车这块明天的“蛋糕”。 正如有关专家所预言的,上海线所示范的高速磁悬浮体系,将带动众多前沿高新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本身便可能形成新兴产业———涵盖机车、信号、控制、线路等系统在内的磁悬浮产业,这些产业国产化步伐的加快,将有助于降低建设费用,为将来在国内更多黄金线路上采用磁悬浮技术创造条件。 从上海线上,人们还看到了鲜明的“市场化”烙印:整个项目由7家企业担纲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政府作宏观指导,但不当投资者。如此彻底的市场化体制和机制,也为磁悬浮项目及相关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开了个好头。 对此,中铁养马河公司总经理张庆军和他的同事们充满自信:干上海线决不简单是“挣面子”,我们的目标是在磁悬浮产业的发展中抢得先机。面对记者,他们使用最频繁的词有:更快、更安全、更经济——从中不难领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 近日,德国政府对外宣布,将在其国内上马两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线,总长度超过110公里。在我国,人们也开始热烈地探讨在北京东直门—首都机场、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热点线路上建磁悬浮商业线的可能性。这预示着,上海线的“唯一”将在不久后成为历史。对磁悬浮产业而言,这些都是好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