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磁悬浮即将通车 原型车已研制成功(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7日09:5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01月17日讯 昨日,成都“交大青城磁浮列车工程公司”董事长胡正民教授宣布: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最关键的1:1的实用磁悬浮原型车已成功研制出来,并运到了交大磁浮研究所。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紧张的稳定性调试,调试完成后将立即运送到都江堰青城山。而青城山的轨道线路已经铺设完毕,只要原型车装上轨,就将离地悬浮而飞了!央视一台闻讯后,于14日迅速作出反应:他们将对开通情况全程直播。胡正民教授说到,这条实验线的通车意味着我国磁悬浮研制阶段正式结束。第一条国产化的、拥有自主知识 胡基士教授满怀信心地说,成都磁悬浮是全国产化,造价约每公里2—3亿元人民币。在城市内部正式营运后,车票价大概在20元左右,是老百姓消费得起的磁悬浮。胡基士说:“成都和上海是两种类型的磁悬浮,上海磁悬浮所有技术和设备都是从德国引进的,而且是高速的,比较适用于两个大城市之间的干线交通。而成都的磁悬浮技术却是中低速,适用于大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系统。”他说,成都磁悬浮的原型车造价是1000万元,定量生产后,造价还要大幅度降低,只需300万元左右。他还向记者介绍说,北京正在进行的从东直门———机场20公里长的轻轨线,就是邀请他们做的研究和设计。北京方面正在考虑利用他们的技术,所以他们的成果转化已经到了紧张阶段。 成都磁悬浮“落地”记 1986年,交大学者开始研究小悬浮球。199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4吨常导短定子双转向架载人磁浮车及43米钢结构的实验线,证明了此项技术运用的可行性。1996年,初步掌握了磁悬浮高速运行的原理。1997年,成功研制了接近实用的三转向架第二代磁悬浮车。国家科技部将其关键技术研究列为国家攻关计划并予以支持。期间,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选点在都江堰青城山,并与长春客车厂、株州电力机车研究所共同投资联合研制实用磁悬浮原型车。 被鲜花忘却的学人 国家科技部对磁悬浮技术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列入了“十四大”大以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并作为“八五”项目延续纳入了“九五”国家攻关项目计划。然而在荣耀背后,却蕴藏着两代学人孜孜追求、呕心沥血的足迹。这是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10个鲜为人知的名字,让我们记住他们吧:胡正民原西南交大党委书记、校长,著名土木学专家教授,已退休;连级三磁浮列车与磁浮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已退休;张昆仑连级三教授的学生,教授,负责车辆研制;胡基士教授,负责线路研究。还有潘家鼎、郭育华、王莉、郭小舟、罗芳副教授及讲师王滢。 如果说磁浮列车突破了铁路交通系统的传统技术界限,是第一个没有车轮的无接触的“零高度”飞行,那么这群研制磁浮工程设计的成都专家学者,则是从“零”起步,完成了一次从技术到精神的飞跃。 8年不拿工资补贴 从1986年立项,1997年公司成立。交大划拨了部分经费用于实验,而成都市、都江堰政府也给予了部分经费,但却相当有限。于是,这群学者自发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无论谁在公司都没有工资,也不拿补贴。公司所有的经费都只能用于科研以及公司开销。记者看到,公司里的“有薪者”仅是5个外聘的办公室人员。整整8年时间过去了,这个规矩一直没有打破,直到现在。“先后参加研制的其实有2、30人。”胡基士教授回忆说。有一些人走了,也有人被上海磁悬浮公司高薪挖走了,但胡正民、连级三等却一直在坚持着,不成文的规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他们的传统,被这群学者恪守着。究竟是什么让这群知识分子如此忘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事业,这是为了填补国内交通运输史上的空白!”连级三老教授一语道破天机。记者从他们的谈话中,感到了“事业”这个词的份量。 以市场方式运作 事业还没有结束,“实业”的梦想却刚刚开始。他们与都江堰地方政府联合,以公司形式注册,并将实验线与营运线结合,开始向“实业”转化。待实验线正式开通后,他们将试运行并报国家审定,与此同时开始市场运作。就在记者结束采访时,公司董事长胡正民教授还在着手组织董事会,这群学者正在酝酿他们的公司架构。 相关链接:磁悬浮列车六大优点 一、速度快,是当今世界上惟一能达到运营速度600公里/小时的地面交通工具。二、耗能低,比汽车和飞机低得多,也要比传统火车节约能量。三、灵活性好。与传统铁路相比,具有容易转弯、爬坡等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四、噪音小。五、无污染,使用电力作为动力。六、更加安全舒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