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在华做过“慰安妇”的朝鲜妇女赴宁寻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8日20:45 南京现代快报 | |||||||||||
在云南松山战役前拍下的怀孕的朴永心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她经历了太多的血泪,她还活着,她是惟一一位勇敢地站出来作证的“南京慰安妇” 朝鲜慰安妇朴永心南京寻证(1) 快报今起开通热线,请您帮助寻找当年的慰安所的具体位置,还有那段屈辱历史的点点滴滴 快报记者韩晓蓉 找到活着的慰安妇震惊世界 2002年12月12日,日本T B S(东京放送)电视台的权威新闻栏目《筑紫哲也N e w s23》推出了一档长达15分钟的新闻特集《慰安妇照片讲述的沉重历史》,收视率高达14.7%。节目一播出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在日本国内更是激起了强烈反响。日本右翼声称要宰了这部片子的采访制作者,因为这部片子所揭露的真实历史让他们十分害怕:片子用大量真实可靠的事实证明日本当年所推行的慰安妇制度是真实存在的,最主要的是,有一位经历了那段屈辱历史的慰安妇至今还活着,而且她勇敢地站出来作证,要求日本政府正视过去的侵略事实,向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正式道歉、公开谢罪并进行经济赔偿。 这部新闻特集的主角是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朴永心老人。她是朝鲜人,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她被日本人拐骗到南京,成了一名慰安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和其她的中国妇女一样,遭到了日军的非人摧残。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关于她的故事历史上有着太多的佐证,她就是那张摄于战争时期的经典照片《怀孕的慰安妇》中的那位挺着大肚子的慰安妇,这张照片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一张关于怀孕的慰安妇的照片,她还是当年被送往战争最前线云南松山的慰安妇之一,而且在云南做慰安妇的时候,她被拍了裸照,那时她已经怀有了三四个月左右的身孕,这张珍贵的照片于最近被发现。她的身上集中了太多的惟一,她本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完整的慰安妇史,而她至今还活着,这真是一个奇迹。 慰安妇朴永心的遭遇 朴永心生于1921年12月15日,朝鲜平安南道南浦市后浦里人,自幼丧母,文化程度不高,只上过小学二年级,由于家里特别穷,她一直在当地的一个缝纫铺里做工。1939年8月,日本警察来招工,听说是做医院护士,朴永心心动了,便过来报名。随后,她被带到平壤火车站,被装进了一列运货的列车。由一名日本宪兵押车开往南京。一路上不知昼夜不分南北。到了南京后,朴永心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她们根本不是来做什么护士的,而是被送进了慰安所。百般挣扎反抗换来的却是毒打和强奸,那时她是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百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屈服。朴永心甚至不得不在一天内“接待”二三十个日本兵。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其前提就是先占领中国。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3月,日本又开始对缅甸作战,目的是为了掐断中国惟一一条接受国际援助的通道———滇缅公路。1942年5月,日本打进云南,直逼怒江,日中双方便以怒江为线,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相持阶段。就在这一段时间,日军在前线建立了慰安所,将后方的慰安妇们送往前线,朴永心等慰安妇们便被带出了南京,途经上海、新加坡、缅甸等,最后来到了云南松山。几个月后她被卷入了震惊世界的滇缅反击战,朴永心成为仅有的幸存者之一。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1944年9月7日,松山日军全军覆没。缅北、滇西的反攻战是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惟一的一次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同样也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输得最惨的一次,他们丢掉了天皇亲颁的两面军旗,这次战役对日本人而言是个终生难忘的耻辱。 此时,朴永心已经怀孕,那张照片便是拍摄于松山战役后,当时一共有4名慰安妇被俘虏,朴永心一路滴血不止,被送往战地医院抢救。但是朴永心肚子里的胎儿已经是死胎。战争结束了,朴永心也获得了解放,她被送回了朝鲜。回国后,朴永心的子宫被切除,非人的摧残让她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朴永心终身未婚,她在1955年从孤儿院领养了一名男孩。养子后来成家,有了一儿一女,现在老人和养子一起生活。朴永心老人年事已高,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以及脑溢血,尽管晚年并不孤独,但战争年代所带给她的一切如同一场噩梦,一直挥之不去。 当日本的研究学者西野留美子和研究该段历史的中国学者将最近在云南腾冲发现的那张怀有三四个月身孕的裸体照片给朴永心老人看时,老人泪流满面,她证实那张大肚子慰安妇照片和这张裸体照片中的慰安妇是同一个人———就是自己本人。 历史是如此的残酷又是如此的令人惊讶,当年的松山战役,日军全军覆没,但朴永心老人却活了下来,关于她的一切资料,包括照片、新闻报道、日本老兵的证言,都准确无误地记载着老人曾经经历的苦难,而且老人还活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朴永心老人的重要性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的张连红教授和经盛鸿教授认为,中日两国学者们关于朴永心老人的调查研究是一个“惊人的重大发现”。两位教授介绍,“慰安妇”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性暴力、性摧残,是一种制度化的暴力行为,所谓的“慰安妇制度”,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强征大批妇女为日军官兵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一种罪恶野蛮的法西斯行径。最近10多年来,受害国的受害者们通过打官司等各种形式进行抗议,现在的日本政府对于慰安妇制度已经由不承认变为承认,但日本右翼却一直认定,尽管有慰安妇制度存在,但这并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军队行为,慰安妇们都是随军妓女,她们为了发战争财而去做慰安妇,是自己自愿的,日本只能对此表示遗憾,慰安妇们都不是受害者,日本不需要对她们进行国家赔偿。 日本右翼企图否定日军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包括日本的一部分正义人士都一直坚信历史不容抹杀,但因为一直没有有力的证据,加上日本以没有相关立法作搪塞,到目前为止,关于慰安妇的官司都是以败诉告终。很多当年受害的慰安妇,或者已经去世,或者是证据不足,更多的是受害者们害怕遭受他人的非议而不敢站出来作证。南京是当年日军设立慰安所最多、实施慰安妇制度最完善的大城市,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找到一位愿意站出来作证的慰安妇。朴永心老人尽管是朝鲜人,但她曾经被骗到南京做慰安妇,后来又被送往战争最前线,她本人是当年受害的慰安妇们的缩影,她的血泪之路和辛酸之路就是慰安妇们沉痛历史的轨迹,她一个人的身上集中了太多的历史,而且关于她的证据有很多很多,更主要的,她还活着,她是一个活的证人,而且是惟一一位勇敢地站出来作证的“南京慰安妇”。她的出现是对日本右翼的最有力的打击。 寻找知情人 朴永心老人由于年事已高,加上对南京的环境陌生,在她的记忆中,对于南京的那段经历只有一些很不完整的片断。她只记得当年在南京的那所慰安所里,她被起名叫“歌丸”,房间是19号;那所慰安所是一幢3层的水泥楼,附近有水,但究竟是河是湖还是江她都记不清了;她当时住在楼上,但究竟是2楼还是3楼也记不清了,只记得窗户朝北,从窗户处往外眺望,可以看见附近有兵营,有军人进出,还有铁丝网;在慰安所的对面,有一个日本人经营的寿司店,店面很小,是个两层的小旧楼;当时慰安所里有中国人进出,主要是杂役,有男有女。老太太对中国人的印象极佳,她说:“中国人很温和,对我们这些可怜的女子非常友善”。此外,她还隐约记得这所慰安所叫k i n s i y i楼(这是日文发音,翻译成中文可能是近水楼、锦翠楼、金水楼或是与这些音相近的楼);此外,里面的慰安妇几乎都是朝鲜人,按当时惯例,极有可能会被称为“高丽窑子”。 中国的研究学者此次专门来到南京,希望南京的父老乡亲能帮忙寻找那段历史中的珍贵资料。因为朴永心老人这种典型的慰安妇活着的例子,全世界几乎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如果能找到朴永心老人当年所在的慰安所,老人的历史就完整了,关于慰安妇的历史也完整了,而日本政府也无法再掩盖其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必须对受害者们负责,向世人谢罪,给予受害的人们应得的赔偿。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长辈对这件事还有一些记忆的话,请给我们提供线索,热线电话:(025)4783566。 本文所有照片由西野留美子提供 读者争相提供线索声援朴永心老人(2) 快报记者韩晓蓉 快报昨日的特别报道《朝鲜慰安妇朴永心南京寻证》勾起了众多南京人的痛苦回忆,大家更为朴永心老人勇敢站出来作证的义举所深深折服,知情人争相拨打快报热线,大家都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声援朴永心老人。 知情人争相提供线索 77岁的姚正老人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每提一次痛苦的过去,说好像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在日军攻陷南京后,当年才12岁的姚正老人被迫充当日军的苦力,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在下关惠民桥一带,有大大小小很多的慰安所,日军三三两两歪歪倒倒地从慰安所里出来,他多少次在心里狠狠地骂:“该死的日本鬼子。” 昨天打来电话的知情人中,有不少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回忆当时的情况,但因为年代久远,加上现在很多地方经过拆迁改造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老人们只能说出一部分情况;还有不少中年人昨天也打来电话,他们对过去的记忆一般来自父母亲或者是当年学艺的师傅,而这些长辈们大多数已经去世。 线索中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昨天知情人所提供的线索,地址主要集中在下关区(包括盐仓桥、惠民桥、大马路等)、白下区(包括大行宫、杨公井、白下路、利济巷、常府街等)、秦淮区(包括金沙井、夫子庙)、玄武区(相府营、丹凤街、成贤街等)、鼓楼区(三牌楼等)。在这些线索中,有相当一部分符合朴永心老人所描述的情况,比如据胡先生提供,在科巷一带,他的师傅曾经开了一个糕点店,在糕点店的旁边就有一家日本人开的寿司店,再比如据齐老先生所提供,在成贤街68号,曾经有一个三层的水泥楼,楼的后面是珍珠河,楼的前面有一个水塘,三层楼的对面大约8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二层的小楼,这些情况与朴永心老人所述也极为相像。此外,据郝先生提供,在文昌巷,有一个叫作“菊水楼”的地方,与朴永心老人所讲述的k i n s i y i楼(日文发音,翻译成中文可能是近水楼、锦翠楼、金水楼或是与这些音相近的楼)比较相似。南京人的热情让研究此事的学者们非常感动,他们决定根据知情人所提供的线索前去寻找,争取早日让朴永心老人的历史变得完整。 专家介绍南京目前发现40多所慰安所 据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的张连红教授和经盛鸿教授介绍,这几年来,他们研究中心为了调查南京慰安妇的情况,走了很多地方,掌握了很多证据,经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南京一共发现慰安所40多个,其中已经明确界定(包括具体地址、人证、物证)的有26处,具体包括:皇军慰安所、日军亲善馆(夫子庙有4处)、故乡楼慰安所、大华楼慰安所(白下路213号)、共乐馆慰安所、浪速慰安所(桃源鸿3号)、东云慰安所(利济巷普庆新村)、浪花慰安所(中山东路)、菊花馆慰安所(湖南北路楼子巷)、青南楼慰安所(太平北路白菜园)、满月慰安所(相府营)、鼓楼中部慰安所(鼓楼饭店)、人民慰安所2处(贡院街海洞春旅馆和市府路永安里)、惠民桥升安里慰安所、傅厚岗慰安所、上军南部慰安所(铁管巷四达里)、上军北部慰安所(山西路口)、四条巷慰安所、下关慰安营、龙潭慰安所、科巷、水巷洋屋等。 两位教授昨天仔细看了读者们拨打热线所反映的情况后得出结论:热心读者们所提供的20多个慰安所的地点与他们这些年来所研究的地点有不少是吻合的。 欢迎拨打热线电话025 4783566,请您帮助寻找当年的慰安所的具体位置。 背景资料“慰安妇”问题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也是不能抹煞的。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军所犯下的强征“慰安妇”罪行,现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不仅因为它是灭绝人性的,而且因为强征“慰安妇”作为一项制度,当时是由国家制定并且实施的。现在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年的花季少女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些饱受摧残的“慰安妇”们试图通过法律来为自己讨回公道。“慰安妇”们饱经沧桑的心灵会得到慰藉吗? 为了给自己半个世纪以前遭受的迫害讨回公道,世界各国的受害妇女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1992年起,以山西的万爱花为代表的中国受害妇女曾先后6次到日本进行了血泪控诉。去年年底,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女性国际战犯模拟法庭的审判中,14岁就被日军抓去当“慰安妇”的万爱花悲愤难当,在法庭上就晕了过去。 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从1995年至今,中国受害妇女先后3次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和赔偿。尽管没有结果,但受害妇女万爱花、赵润梅等仍然决心将官司打下去。 万爱花、赵润梅把官司打到底的决心令人钦佩,但现实的情况却很不乐观。 据了解,目前在中国大陆幸存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估计有几百人,而经过有关机构调查访问到的只有50几名,她们最小的已经71岁了,而最大的已有92岁,并且大多疾病缠身。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山西境内的24名受害妇女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发现她们都生活在贫困地区,全部患有严重的妇科或神经、心脏等多种疾病。大部分人的婚姻家庭关系不稳定。不知道在有生之年,她们还能不能等到讨回公道的那一天。 2001年12月4日,荷兰海牙一个针对日本“慰安妇”的女性国际战犯法庭开庭审判,判决日本裕仁天皇和冈村宁次、松井石根等8人因为二战时期在亚洲推行“慰安妇”制度而犯下反人道罪。法庭当庭出具的长达近300页的判决书详细记载了他们犯下的罪行。可是,日本政府不会因为这个判决承担任何责任,因为这个模拟法庭的宣判只是民间行为。在模拟法庭进行的判决结果没有法律效力。据悉,这次判决是2000年年底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女性国际战犯模拟法庭审判的延续。 在战争结束时,由于日本政府和军部有意地销毁档案,使得这个“慰安妇”制度的秘密被掩盖了半个世纪,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被人们逐渐地了解。仅在中国就曾有20万左右的妇女被迫当“慰安妇”,但现在真正站出来的只有几十位,而且许多人甚至处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因此如果再不站出来控诉,这部分证据就会失掉,而她们的见证就是最有力的、最生动的、最直接的证据。
快报记者为朴永心寻找当年慰安所(3) 快报记者韩晓蓉摄影朱格 根据热心读者提供的线索,经过昨天一整天的奔波,有了极为重大的收获:不仅找到了两处与朴永心老人所描述的情况极为相似的慰安所,还发现了一处新的慰安所,同时还搜集到了很多珍贵的物证及人证资料。 根据热心读者提供的线索,昨天一整天,南京师范大学的经盛鸿教授、朴永心老人所委托的中国研究学者以及快报记者一行几人开始了艰巨的寻访之路,经过一整天的奔波,有了极为重大的收获:不仅找到了两处与朴永心老人所描述的情况极为相似的慰安所,还发现了一处新的慰安所,同时还搜集到了很多珍贵的物证及人证资料。 新发现的慰安所“菊水楼” 今年55岁的郝炳国先生是一位历史爱好者,根据他所提供的线索,昨天一大早,专家学者以及记者一起赶到了文昌巷19号大院,这里集中了一大片旧式的洋房群落(包括文昌巷19号-3、4、5、6四幢房子,以及另外8幢形状相同的两层青色小洋楼)。经现场观察,专家肯定这些建筑是日式建筑。当地居民说,文昌巷19号-5曾是日本人的舞厅和饭厅,现在还保留有当时的痕迹。现在文昌巷19号的院落都成了民居,但房子的结构和陈设变化不大。当记者问及此处的历史时,绝大多数的居民都脱口而出:“我们这儿原来是窑子(即慰安所)。”专家学者们对每一间房屋,每一处楼梯、栏杆甚至每一片砖瓦都进行了仔细研究考察,发现这个大院的每一幢房子里都留下了日本人的痕迹。正当我们急于找到当年的见证人时,有热心的居民介绍了郝延来老人。老人也是此处的居民,在附近开了一个理发店。75岁的郝延来老人介绍:“我是扬州宝应人,1940年的时候,我12岁,到南京来走亲戚,当时我的小表哥带我到现在的文昌巷溜冰,因为附近都是石子路,只有这一处是水泥路。在溜冰的时候,我发现在文昌巷19号大院的门口立着两个方方正正的水泥柱,两根柱子大约有半面墙壁那么高,上面写着相同的3个字‘菊水楼’。我看到进进出出的都是日本兵,穿着制服,佩着军刀。白天,大铁门是开着的,当时没有看到有人在门口守卫,我和我小表哥还进了大门溜冰呢,但不敢走得太远,只敢在现在的19号-3的两幢红房子前溜。当时是冬天,红房子的门是开着的,可能是晒太阳,我看到里面有女人,穿的衣服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还有榻榻米。当时听大人们说,这个地方是窑子。”郝老先生认为,朴永心说附近有水,很有可能是指丁家大塘,当时这是个很大的水塘,解放后被填平了,现在的第22中学就是原先的丁家大塘所在的位置。 经盛鸿教授认为,此处不仅与朴永心老人所讲述的那所慰安所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是新发现的又一处慰安所,为学者们以后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利济巷的惊人发现 根据读者的线索,专家学者和记者一行又来到了利济巷,据南京专家们目前所研究的结论,利济巷有两处慰安所,分别是在利济巷的2号和18号。 据此前的研究结论,利济巷18号普庆新村名为“东云慰安所”,利济巷2号也是一所慰安所,但具体名称不知。家住利济巷14号的95岁杨秀英老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据她介绍,她家在抗日战争前就住在此处,日军攻打南京时他们全家逃回了六合老家,南京大屠杀后,日军贴出安民告示,全家人便于1938年春夏之交又回到了利济巷14号居住。回来后她们家在利济巷14号开了一个“德盛祥杂货店”,一直居住至今。她家周围当时都住着日本人,南面不远就是利济巷2号,当时外面用铁门围着,透过铁门可以看到许多年轻的女子,穿着朝鲜服装,那里的老板叫千田,经常来她的店里买东西,所以得知2号是朝鲜窑子。2号的北面不远处是利济巷18号,原来叫普庆新村,房主为杨普庆,那里的女人穿着日本和服和木屐,是日本窑子。当时,穿着军装的日本人一般都是晚上来,周末时人更多。老人说,当时周围的人一般都知道这是窑子,是公开的事情。 当一行人来到利济巷2号进行现场调查时,经盛鸿教授马上惊呼:“这太典型了,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没有找到一所能像现在这个地方具有慰安所典型特征的。”利济巷2号是一座二层楼洋房,一楼有14个房间,二楼有16个房间,房间都像旅馆一样一间连着一间,每间房都门对着门,房间里面床的位置相当奇特,都凹陷在里面,据知情人介绍,那是放置榻榻米时使用的,可以起到遮挡的作用。此处的住户陶小年介绍,根据他父亲和附近的老人们讲述,此处原来是朝鲜窑子,前面有日本侵略者的练兵场,再往前就是一个大水塘现已被填平,他记得自己现在所住的房间的房门上有过号码,好像是“12号”也可能是“18号”,具体记不清了,但房门上肯定贴有一个圆形的号码牌。以此类推,在这幢房子里肯定就会有“19号”,朴永心老人不是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房间号码是19号吗?此外,在楼下,当时有很多日本人开的店,其中很可能有寿司店。 利济巷2号会不会就是朴永心老人当年所在的慰安所,快报记者还会和专家学者们一起继续进行寻找,等时机成熟之时,会请朴永心老人亲自来南京确认。快报热线025-4783566继续开通,希望知情人能继续提供线索,同时,更希望那些曾在慰安所的原址及其附近居住的老人充分发挥历史见证人的作用,一起帮助朴永心老人完成心愿。 “慰安妇”的悲惨历史演变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政府和军队在侵略战争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慰安妇”的制度。它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了日军官兵性欲的需要和发泄性欲的卫生与安全,可以避免或减少性病的蔓延和扩大。 日本当局推行“慰安妇”制度由来已久,早在日俄战争时,日军官兵性病流行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开始实施这一制度。当日本在侵略东南亚各国(包括中国)时,又故伎重演。 “慰安妇”则是日本政府和军队强征而来,专门为日军官兵提供性服务的各国妇女。南京日军“慰安妇”主要来自中国,少数为朝鲜(韩国)、日本妇女。 这些被强征来的“慰安妇”,日本官兵根本不把她们当人看,仅作为性奴隶和发泄性欲的工具而已。据调查,每个“慰安妇”一般平均每天接待29人,多者要接待100多人。“慰安妇”大都被封闭在楼中,有些整天不能穿衣服,有的只能在日军的腹下吃点饭团子,有的躺下去就再也不能爬起来。 这些“慰安妇”大部分都没有能够活下来,有的被日军虐杀,有的被日军糟蹋得体力不支而死,有的在日军战败后被日军屠杀。留下来的“慰安妇”,有的疾病缠身,有的精神失常,有的染上了性病,有的隐姓埋名流落他乡……她们所遭受的侮辱、强暴以及精神上、肉体上的摧残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专家呼吁保护慰安所旧址 快报记者韩晓蓉摄影朱格 为了完成朝鲜慰安妇朴永心老人的心愿,南京的热心市民特别是一些老人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回忆过去,寻找记忆,甚至故地重游,为的是向快报提供更多的有力线索。这两天,根据热心市民所提供的线索,记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走遍了南京的大街小巷。随着寻访不断深入,记者发现那些极具保存价值的慰安所,有的早就被拆除,有的正面临被拆除的危险,那些没有被拆除的慰安所旧址里则挤满了居民。为此,专家们呼吁:请多保留历史证据,相关部门应该拿出有效措施,建立类似于慰安妇纪念馆一类的专门性纪念场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认为,证据的保留对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尤其是对研究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的性暴力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南京大屠杀实际上也是一场大奸杀,日军先是大肆地奸淫中国妇女,然后发展正式的慰安所,开始集中蹂躏妇女。这些受辱的妇女既包括中国的妇女,也包括朝鲜、菲律宾、印尼、荷兰和日本的妇女。现在这些慰安妇们已经由当年的花季少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妇,而且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人证已经越来越少,相对而言,物证就更加重要了。 朱馆长介绍说,日本人对于在二战期间遭原子弹轰炸的广岛和长崎非常重视,不仅在爆炸的废墟上建起了原子弹爆炸中心,而且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组织市民进行集会,邀请各国的国家元首进行演讲。此外,对于纪念馆的建设还在不停扩大,现在已经建设成了由原子弹爆炸中心、和平公园、和平广场等组成的大型和平中心。日本政府如此大张旗鼓进行纪念宣传,就是为了让国民牢记自己曾经遭受过的伤害。日本政府能够如此地重视证据,受害国的人民更要有意识和觉悟,全力保全重要的历史证据,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让日本的右翼无法否认历史,更无法抹杀历史。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副教授认为,保全历史证据极其重要,不仅可以让中国老百姓牢记这段血的历史,更可以让日本政府正视历史,不断地思考,深深明白和平的意义,防止暴行的再次发生。关于日军的侵华战争,现在国内建立了不少场所进行纪念,比如南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然而,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建立起一所有关日军对女性奴役的纪念性场所。韩国在1998年建立了“日军慰安妇历史馆”,并把慰安妇集中在敬老院内,由政府统管,东南亚其他的一些受日军侵害的国家,也建立起了一系列有关慰安妇的纪念性场所。中国作为二战期间受害妇女最多的国家,尤其应该建立一个中国慰安妇纪念馆,以便永远地保存这一段历史。南京是日本政府和军队实施慰安妇制度比较完备的大城市,也是中国妇女遭受侮辱很深的地区,因此,很有必要设立这样纪念基地。 现在南京所保留的慰安所的旧址已经成了居民楼,而且几乎全是公房,保留慰安所的旧址,将其建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必然涉及到居民的安置问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慰安所旧楼早已属于拆迁范围,居民们也愿意搬迁,但由于牵涉到安置问题迟迟没有动迁。另外,居民们按照现在的居住条件对这些破旧的房屋进行了改造,使得现在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变得面目全非了。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慰安所原先的圆形木窗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方形玻璃窗,原先雕花的阳台栏杆也变成了现在的砖头和水泥结构,房子的外墙也改成了朝街的一间又一间的门面房。这些旧楼大都已经相当破败。因此,相关部门出台保护政策是当务之急。 人类社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进化,早已进入了文明社会,日军的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集体犯罪。我们寻找日军的罪证,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向世人道歉和谢罪,最终目的是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够反思战争、正视战争,明白和平的可贵,从而更加珍惜和平。 慰安妇寻证有重大进展(4) 老南京确认利济巷2号附近有日本料理店 快报记者韩晓蓉摄影陆云 连日来,关于慰安所旧址的寻找勾起了无数老人们的回忆,在他们的帮助下,历史的真相渐渐地明晰起来。 今年77岁的沈玲老人近期一直在关注快报的相关报道。据沈玲老人介绍,她家自抗日战争之前一直到1942年都住在利济巷6号,因此关于利济巷2号的慰安所情况她相当熟悉。沈玲老人说,她们家在利济巷6号开了一间名叫“金万兴”的杂货店,从利济巷6号的阳台上可以清楚看到利济巷2号慰安所的情况。那时候,慰安妇们都穿着和服,穿着军服、挎着长军刀的日本兵进去以后,就开始脱衣服,然后慰安妇们就会把窗帘拉上,窗帘是花布做成的。具体的颜色记不太清楚了,过了一会儿,窗帘就被拉开了,可以清楚地看到慰安妇们忙前忙后地给日本兵拿衣服拿鞋子,侍候日本兵把衣服穿好。有的时候,还看到日本兵狠狠地扇慰安妇耳光,可能是感到不顺心。那时候,利济巷2号和18号的后门处是相通的,利济巷4号至16号则大多数是门面房,而且几乎全是中国老百姓开的。沈玲老人说她清楚记得,那时候大约在利济巷16号左右的位置,有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这一排门面房内仅有这一家店是日本人开的。朝鲜慰安妇朴永心说在慰安所附近有一个日本人开的寿司店,很有可能就是这一家。 沈玲老人还能说一些简单的日语,因为年事已高,腿脚已经不太灵便。但她坚持要求,等朴永心老人到南京来确认证据的时候,一定要通知她,她会到利济巷的现场帮助朴永心回忆过去,让朴永心能早日完成心愿。 此外,昨天又有热心读者向快报提供另一线索———树德里。记者随即前往与利济巷仅一街之隔的树德里。据老人们介绍,此处也是当年日军的慰安所。记者看到树德里的这3幢两层老楼与利济巷2号的慰安所旧址情况十分类似,也是砖木结构的日式老楼,毗邻当时日本饭店云集的科巷。另据老南京人证实,当年附近有大大小小很多个水塘,只是现在都已经被填平了,根据这些特征,专家们推断此处也有可能是朴永心老人当年所在的慰安所。 通过几天来的调查走访记者发现,位于中山东路、大行宫、常府街的一整片地区,当年曾是日本慰安所最集中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