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cszhy9897:讨论生存环境问题应该从百姓出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4日12:02 新浪留言板 | ||
网友cszhy9897于2003-01-24 11:28:38就李海仓遭枪杀私营企业家生存环境问题再成热点 发表评论 中国现在的民众已经分化成很多个群体,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这些不同的群体当中,都有个生存环境问题,但无疑,生存环境最差的是那些为吃饱穿暖而挣扎的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城乡特困户、下岗职工、困难残疾人等等;而私营企业主是25年改革开放的最直接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四个尊重”,要保护创业者和创业行为,这是完全正确的,由此产生的对他们生存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是应该的。但必须看到,个别的现象和问题决不等同于一般和全部,相对来说,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面对全社会各个阶层,在关心生存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关心的是那些真正应该得到关心的群体,对私营企业主更多的是应该关心他们的创业权利、尊重他们的创业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创业收益,他们的生存环境绝对没有达到需要怎么特别关心的地步。也就是说,我们有100分的关心的话,99分应该给更需要的人。那么为什么会觉得私营企业主的生存环境有问题呢?其实出的事情和问题是极少极少的,主要是因为一旦他们出事,媒体和社会就特别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关切就远没有这么高,所以大量的人生活极度困难没有引起注意,包括读不起书,包括拿不到应得的工资,甚至包括有病看不起只能等死,等等。而一旦私营业主出了事情,媒体就高度关注,社会也高度关注,所以就产生了错觉,觉得问题多多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是看社会这一头。社会的关注原因有三:一是他们是社会显达,公众人物,大家本来就关注;二是一旦他们出事,人们难免会想:连这样的人都要出事,社会真是不太平,所以就特别关心;三是很多很多的人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出事,由此引发对他们的经营行为、收入来源的猜测等。 再看媒体这头。媒体的关注原因也有三:一是因为社会关注,所以媒体应该关注,有需求自然要有供应;二是这种事情确实往往有很复杂的背景,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三是不少媒体潜意识中的帮闲心理作怪。 这样,双方各自三条原因结合起来,就出现了特别关注的现象。别的没什么可说的,我特别说一下媒体潜意识中的帮闲心理问题。 社会不同阶层的分化并不是很绝对的,还有一些群体很难归到哪一类,比如记者或者说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说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总体上是好的,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良知,但也绝对不能排除有不少的人,骄横跋扈,依仗职业之便,捞取灰色甚至不法收入。在有“冕”的官面前,他们是无冕之王,利用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不可避免的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动辄“暴光”、“披露”,强势压人,神气不可一世,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好处;在无“冕”的商面前,他们是公众注意力的引导者,而且与官场联系密切,可以帮助企业创造剩余价值,目的还是为了个人的好处。于是,钱捞了不少,势力也有不小,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而钱的来历,却是除了他自己之外,所有的人都感到怀疑的。但他们心态上却仍然不平衡,因为和老板比钱还不多,和官比势还不大,于是就更加要继续努力,或为官帮忙、或为老板帮闲,而对一般百姓呢,则是打心眼里看不起,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他们是一个很奇怪的群体,实际上是一般的“民”,但自己内心不承受,变着法子要向更高的阶层去钻。 这种心理就自然体现在所写的文章里,取材的内容、看问题的角度,甚至文风、笔法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官的口吻或商的取巧。比如,恩格斯说:现实主义就是要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事。那么李海仓被杀一事当然应该充分的报道和挖掘,但这当中就有一个角度问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报道,现在却引申出一个什么生存环境的问题来。在生存环境问题上,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人物事件是那些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的人和事,比如年前在外务工人们的欠薪问题、灾民的过冬过节问题等等,他们却视而不见,没有起码的雪中送炭,只是一味的锦上添花,一脚蹬开在他面前乞讨的乞丐,追在富豪面前说:老爷啊,天很冷啊,你的裘皮大氅会太薄么?老实不客气地说,这篇所谓关心生存环境的文章,就是这样一种十分典型的帮闲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