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为何申遗?专家称其文化内核濒危(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4日13:00 解放日报 | ||
“梁祝”是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新网供图)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历了半年多的规划、研究之后,今年1月5日,宁波市正式启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传说”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一时间,“梁祝申遗”,成为众人关注的文化事件。同窗三载的深情,十八相送的缠绵,最后双双化蝶的凄美……梁祝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几乎是最为著名的爱情传说。事实上,这个传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并由传说演化成文学、艺术、手工艺、礼仪、民俗、信仰等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而60年代一首动人的小提琴协奏曲,更使之四海闻名。可以说,梁祝是中国最具辐射力的 梁祝濒危? “梁祝”申报委员会负责人、华师大中国民俗保护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陈勤建教授说:“人们熟悉的梁祝,其实只是一个框架、一个概念;它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核,实已到了濒危的境地!” 陈教授说,梁祝传说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它蕴涵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哲学等种种“文化基因”,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反映了古代吴越浙东地区“尚学”的文化风气;梁祝同床三年而不逾矩,反映出古代青年男女对两性关系的庄严态度;“十八相送”折射出古典戏曲艺术取得的成就;“化蝶”反映出东方人“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观……然而,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梁祝所蕴含的这些绵延千年的文化价值观念正在迅速失落;而失落了精神内核的梁祝,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陈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在田野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原汁原味没有走样的梁祝传说从头至尾可以讲一个钟头,而如今能这样说的人只剩寥寥可数的几个老人了。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也没有人能头头是道地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了。千年梁祝,亟待抢救! 申遗程序严格 1997年,联合国做出一个新举措:意识到过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是有形遗产,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重视不够;而无形遗产消失的速度往往更快,抢救的任务也更为紧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设立了“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新目录。“梁祝”所申请的,就是这一项遗产。 华夏文化,灿若星辰,而目前只有昆曲获得该目录的承认,中国的文化申遗工作显然才刚刚开始。陈教授说,之所以将梁祝申遗,一方面是希望唤起民众对祖先创造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重新思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申遗将对梁祝的抢救和保护科学化、规范化。 此话怎讲?原来,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向联合国申报遗产,必须经历至少4道严格复杂的程序: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再按照联合国的申报要求,制定相关的保护和开发方案,最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为保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保护和修复原有状态,斥巨资改善环境等举措都是必要之举。事实上,宁波市政府目前为“拆今护古”所花费的费用已远远超过联合国为一项遗产所拨的经费。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申遗的过程就能使遗产保护有科学而具体的标准,对其产生激励与促进。 目前梁祝申遗已进入制定保护规划阶段,学者们初列的方案包括:保护以宁波梁山伯庙和墓地为中心的传承地,尽量恢复其古朴的面目;培养能完整讲述梁祝传说的传承人;搜集整理传说资料,建立梁祝资料博物馆。 第一位是抢救、保护 短短十几年时间,我国已拥有28个世界遗产项目,遗产数目位居世界第三,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可谓后来者居上。 这两年,中国又涌动起了文化“申遗热”,包括梁祝在内,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的还有川剧、古琴、纳西古乐、剪纸等众多文化样式。然而,也有人提醒,要警惕这种“重视”背后可能暗藏的功利目的。有专家指出,某些地方列出的“梁祝保护计划”,太多的方案都与旅游开发相关,对其抢救、保护的兴趣远不如“开发”“利用”来得大。“世界文化遗产”被看成是吸引客源、发财致富的金字招牌。“世界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而不可再生的,抢救、保护永远应是第一位的,任何理由所造成的损失都将无法弥补。 附注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具备的5个条件:这种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于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历史中;能够作为一种手段,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对社会团体起到促进作用;是现代和传统的唯一见证;能够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必须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