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专家呕心沥血复原2千年前西汉美女像(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5日03:40 每日新报 | ||
7岁的辛追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1月11日,湖南省博物馆向世人撩开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女主人塑像的面纱。“复活”的辛追面目清秀灵韵,衣着华丽端庄,这位西汉时期的美女终于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曾于2002年4月成功地绘制出辛追头像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赵成文教授说,“复活”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误差能控制在10%以内。 两千多年的历史不再遥远,我们终于可以亲眼目睹,亲手触摸。 辛追我看到了你的微笑 她生活在距今近2200年的西汉长沙国。她聪明灵秀,豆蔻年华,15岁嫁入侯门,成为美丽的丞相夫人。她30岁时痛失丈夫与爱子,纵有荣华富贵也再难一展笑颜。她54岁时带着一身病痛离开人间,把相府的豪华奢侈也一同带入地下。从此,她一睡就是两千多年。 她叫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直到1972年,她的尸体才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湿尸,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一时间,举世为之震惊。 2002年4月,在辛追尸体出土30周年之际,四个不同年龄时期的复原面相标准图终于被绘制出来。虽然已时隔两千多年,虽然她早已成为一具尸骨,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仍然看到了7岁时天真烂漫的辛追,18岁时婀娜动人的辛追,30岁时华贵从容的辛追,50岁时慈祥温和的辛追。 让辛追重现真颜的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刑事专家赵成文教授。从2002年4月5日到25日,他日日夜夜追随着辛追,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终于复原出她生前的容貌,经考古专家核定,准确度高达90%以上。 2003年1月辛追塑像顺利完成,这些复原面相标准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他引领她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来到了我们面前。他说:“她好像就在我周围生活着,时不时向我抿着嘴笑。可能是她从西汉的睡梦中一觉醒来,也可能是我穿越时空的隧道,进入了她的那个年代。” 20个日夜与古人对话 对赵成文来说,辛追已不再是一具尸骨,而是一位活灵活现的西汉女子。他要再现她的容颜,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2002年4月5日,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考察工作后,赵成文开始用30多年精心研制的心血“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组合系统”进行辛追头像的绘制复原工作。在那间不到2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赵成文没日没夜地坐在电脑屏幕前,对着辛追的颅骨照片紧张地忙碌,确定她的脸的长度和宽度,推算她的眉脊、睫毛、眼睛、鼻梁、嘴唇。他将自己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长沙国,与已逝的古人倾心交谈。 赵成文说:“我首先要尊重她生活的那个历史时代,要设法把她画得更贴近。但我毕竟要把她从2200年前的那个时空拉过来,拉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来。她既然已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现代,我就要让她的容貌,她的服装,她佩带的饰物,能够在古典的淡雅和美丽之中蕴涵现代的明快色彩。我所说的古代和现代的区别,主要是指用现代的仪器、现代的设备和现代的技术手段把她描绘出来。而她的形体,她的背景图案,她的衣着、饰品等,不脱离她所生活的古代。这样,我们才能赋予她生命和活力。” 在赵成文2002年4月11日至12日的工作日记上写着:“夜10:50至晨5:30,彻夜难眠……图像因计算机内存不足,丢掉四分之三,无奈只好重做。 事后,赵成文的女儿开玩笑说,肯定是画得不像,老太太生气,给抹掉了。赵成文说,回忆自己当初做的图片,确实有点不像,又开始重做。没想到,重做的效果比以前还好。 赵成文的思绪不停地在现代和古代之间穿梭。这20天来,他感到辛追好像整日都在自己的周围,形象也不停地变换着。有的时候,她还在梦中和他“说说话”。 有一次在恍恍惚惚的梦境中,他向她征询背景图案,她答道:“我那儿有布。”他一下子从梦中惊醒,对了,用布的花纹做背景是最漂亮的。于是他用出土时的布的图案做背景,巧妙地把历史、现代、文物结合到了一起。事后,他还写成了一首诗:“构想发式夜未眠,遁入时空两千年,梦访辛追探真情,觅得玉凤宝石簪。” 西汉美女容颜再现 赵成文能成功地还原出辛追的容貌,关键得益于一个叫“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系统”的帮助,这是他30多年心血的结晶,是他实战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此系统通过对数万人照片进行技术处理,形成“90亿乘以1亿”而不重复的人像组合库存量。 “在我眼里,只要颅骨保留完整,2000多年前的女尸与日常破案中遇到的尸体基本上没有区别。女尸在地底埋藏了2000多年,出土30年,但颅骨并未发生太大变化。通过颅骨的X光片,我可以确定其基本位置和形状大小,面部照片为复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帛画和文献资料,让我了解了辛追晚年的生活情景。” 赵成文介绍说,尸体腐烂导致辛追在去世后嘴部张开,舌头吐出,下颚脱位,头部变形,根据以往规律,这种变形将导致五官变短。比如长脸会变成圆脸,国字脸变成田字脸。此外,X光片的拍摄角度也并非垂直正位,形成了一个仰角,这都为复原带来了难度。赵成文决定先将X光片扫描到电脑里,然后根据解剖学的解剖结构理论,在电脑中对脱位的下颚进行回位。 “这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回位按照三庭五眼划线,并用'HCB-1痕迹制版重叠对比仪'加以对比、检测;二是计算,要用合乎解剖学和人类学划定的那个标准来进行测量。下颚回位以后,要在颅骨上画出眼内侧线、眼外侧线、鼻翼线、鼻底线、发际线、眉弓线、口裂线、下颚线、中心线。根据这九条线,我就可以确定五官的位置、长度、宽度和大小了。” 赵成文告诉记者,辛追的眼睛是复原像中误差最小的部分。 “根据辛追颅骨中眼孔的形状,可以推断她是杏核眼。我做过多起颅骨复原术,已经摸索出了经验,知道什么样的颅骨眼孔应该是什么样的眼睛,这是目前单凭电脑条件无法掌握的。结合辛追出土时的照片和一些解剖数据可以肯定,她的眼睛很漂亮,而且眼睫毛很长。” “从出土的照片上看,辛追的鼻子保存完好,我可以直接判断出她的鼻子是那种小尖鼻子。只是年代久了,它显得有点塌,鼻翼也有些变形,变得有点宽。我只需要在技术上稍做处理一下,就可以让它立起来了。” 赵成文又根据尸体上的照片及辛追的口裂线断定她是典型的薄嘴唇,还根据X光片上的眉弓形状、出土遗体上的眉毛痕迹及已经复原了的眼睛确定她的眉形是狐尾眉。辛追的耳朵也得到了很好的还原,这是保存最好的一个部位,经过两千多年基本没有变形,只是有点儿萎缩,被压得有一些弯曲。 带辛追来到世人面前 就这样,两千多年前的辛追一点点跃然“屏”上。最先复原成功的是辛追30岁时的头像。那时的她刚刚失去丈夫和儿子,画面上的辛追表情凝重,眉头微蹙,似有无限哀思。为配合她当时的经历和心态,赵成文还特意为画像设计了泥金银火焰图案的背景,由金、银、褐三色勾勒出曲线和小圆点并形成火焰纹图形,整体呈深灰色,光洁而挺拔,来衬托辛追的孤独深沉,含蓄优柔的神态。 为什么要最先复原辛追30岁时的容貌呢?赵成文解释说:“30岁,是辛追一生的转折点,面相深沉而含蓄,容易把握。再说,根据人类学的知识,人在30岁时骨头基本成形,在这个年龄段为她复原相貌,能够尽可能保证颅骨传递信息的有效性。所以,从年龄这个时间跨度取中间最合适。如果从老年一下子推到她18岁,这个时间跨度四十几年,或者三十几年,脸容易变形,误差可能会比较大。所以把她的第一张画像定在30岁,以此为基础,往前或者往后推,都比较容易接近不同年龄段的相貌。” 而后,赵成文依次复原出辛追18岁,50岁和7岁时的头像。他为18岁的辛追画像设计了茱萸锦图背景,当时的人们认为茱萸可以辟邪。她穿着红色的衣群,发型盘成蝴蝶状,两个耳坠上各有9颗珍珠,一对耳坠所用的珍珠数恰好与她的年龄相吻合。画像上的女子双目清澈,眉宇间充满灵气。50岁的辛追额头布满皱纹,眼睛凹陷,目光散漫,神态平静而祥和。赵成文为她设计出黄色长寿图的背景图案,翻腾的流云中反露出龙头部。最后复原出的是7岁时天真活泼的辛追,她梳着两个乌黑俏丽的辫子,眨着一双纯真的眼睛顽皮地笑着。 就这样,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女子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汉代夫妇相会今朝 其实,“复活”辛追并不是赵成文第一次与古尸打交道。2002年1月,他曾首次复原出距今500多年的明代王妃的容貌。复原辛追的面容后,他又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1月分别绘制出连云港汉墓的女主人凌惠平和男主人的头像,将他们组合,让分别千年的夫妻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相会。 2001年12月,明代的一座古墓在南昌被发现并开掘出来,墓主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重孙———明宁靖王朱奠培的第四位夫人吴氏。一个月后,赵成文来到南昌,见到王妃的遗体和真容仍在,面部皮肤保存得非常完好。一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酝酿开来。过去,自己曾在刑侦工作中根据死者颅骨来还原其生前的容貌,为什么不能用“警星CCK-3”为这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还原生前的容颜呢?说干就干,2002年1月,王妃60岁,40岁和20岁的头像分别复原成功。她眉眼细长,面目端庄,赵成文第一次再现了古人的风采。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辛追重展笑颜后,赵成文又让连云港汉墓中的男女主人得以“重生”。女主人端庄俊俏,不论是16岁、25岁还是40岁的她都带着一股精干的神韵。男主人是个武官,剑眉挺立,威严中还带有一丝慈祥。2003年1月3日,赵成文将夫妻两人的头像组合在一起,时隔千年,这对夫妻终于再次“重聚”了。 赵成文现在正准备还原吴承恩的头像。不过,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复原秦始皇的相貌。如果有一天秦始皇陵能够开掘,秦始皇的颅骨还完整的话,他一定要为他进行颅骨还原。如果自己赶不上,希望有后来人能实现他的这一愿望。 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赵成文说,这门科学就像跑百米,国外在跑,国内也在跑,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在跑,可能在80米有个胶粘地带,把大家的鞋都粘在那了。 然而,赵成文还是成功地冲过了终点线,他说:“我最后把鞋脱掉,光脚跑。” “不安分”的赵成文 “人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是观察他的外表,我观察一个人的时候还要观察里面的骨头长得什么样。时间长了,看见一个人就可以想象出他的骨头,看见骨头也能大概知道人长得什么样子。” 研究骨头时间长了,学美术出身的刑事专家赵成文不知不觉中有了“看东西看到骨头”的本事。这可不是短时期可以达到的。辛苦钻研30多年,最近一两年,他观察人终于开始“入木三分”。不久前和同事在街上走,看见一个小孩子,赵成文就说,这是刚才走过去的女人的儿子。别人都不信,一问,果然不出赵成文所料。 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赵成文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得最多的就是人像模拟图。办公桌上堆着一张又一张,墙上也贴上了不少,有犯罪嫌疑人的,也有千年古尸的复原图。赵成文将自己沉浸在人像的世界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赵成文被人们称为神探,这当然是指他破案能力之强让人叹服。1999年,他曾因为震惊全国的“三·八”大案成功画出歹徒画像而被公安部记二等功。平时,他的眼睛总是在不停地观察,脑袋总是在不停地转着,从不放过任何小的细节。 赵成文给记者讲了一件小事。作为痕迹专家,他走路时也不忘辨认过往行人留下的足迹。登高时越往高处走,人的足迹就越少。忽然,他发现了一双约80岁的老人的脚印,这让他着实兴奋了一番。赵成文对老人的年龄做出判断,是因为脚印跟压很重,掌压很轻。他解释说,人老了,肌力弱,掌握不了运动中心,就得依靠跟部来支撑全身。 吃豆腐也能写论文 有人说赵成文是怪才。他吃豆腐能吃出论文来,手指受伤出血也能写出论文来。一天,他在市场上对着一块块豆腐上印下的布纹出了半天神,回家后就开始了新课题的研究。他买来布头和豆腐干,从中提取各种布纹痕迹样本,写出了论文《纺织物痕迹检验新方法》。还有一次,他的手指被利器划破了,鲜血直流。忽然,他想起了勘察过的一幕幕现场和那些困扰过他的疑点。他没有去包扎伤口,而是找来一张白纸,在上面规规矩矩地按下自己的血手印。从受伤一直到伤口愈合,他一直没有包扎过手指,而是每日研究自己的指纹痕迹,最终写成了论文《伤口愈合中的变化记录》。文章中那一幅幅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对比照片,就是他按的血指印以及用受伤的手指蘸着油墨按下的指印。 赵成文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因为他是这样一个人,才有了“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组合系统”,才有了《刑事相貌学》,才有了足迹测算尺和HCB-1痕迹制版重叠对比仪…… 60岁像孩子一样好奇 这位神探已经快60岁了,却仍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曾有采访过他的记者这样说:“赵成文有时候像个小孩子,见到学校草坪上的一朵黄色的小花,也弯下腰去采撷。”除了从事刑侦工作,他还考察兵马俑,发现了两千年前工匠的鞋印;他探访半坡文化遗存,找到了7000年前祖先的指纹;他关注百慕大之谜,写出《百慕大之谜的最新构想———“岩浆陷阱”》;他研究如何将指纹的构造应用到建筑物的设计当中,《指纹结构与抗震建筑》创建出一种全新的抗震建筑方法,引起世人的注目…… 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赵成文见到新闻报道中“打捞潜艇主体分三个部分”的“红宝石”方案,自言自语地念叨着:“这样打捞太危险,而且费用太高了。”他想,如果自己的想法能够部分被采纳,就能对打捞工作起到一定帮助。提起笔,他给普京写了一封信,并付上自己精心设计的三张图纸,交到俄罗斯驻沈阳领事馆。 记者见到赵成文的时候,他因为要做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模拟图而一整夜没有睡觉。疲惫的双眼微微眯着,嘴角还不时露出一个孩子似的微笑来。 赵成文和“警星CCK” 曾经在震惊全国的“三·八”系列持枪杀人抢劫案的侦破工作中,赵成文和他的“警星CCK-2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功不可没。1995年9月,1996年1、2、3月,1997年10、11月,1999年10月19日,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共发生七起系列持枪杀人抢劫案。由于1996年3月8日的抢劫案杀人最多,抢劫数额最大,沈阳市公安局将这一系列大案命名为“三·八”大案。 四年多,案子悬而未破,1999年10月19日的劫案发生后,警方经过努力很快找到了目击者。沈阳市公安局请来了当时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科研处处长的赵成文,科研处副处长张星和上海铁路公安局的刑侦画像专家张欣。赵成文用“警星CCK-2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对张星和张欣所做画像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目击者终于大声喊道:“像!像!能占到80%以上。” 五名犯罪分子很快依次落网。他们共作案38起,杀死20人,杀伤50多人,抢劫财务总价值将近300万元。经法院审判,五人犯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故意毁坏财务罪和诈骗罪,全部被判处死刑。“三·八”大案终于结束了。而赵成文也被公安部记二等功。 此后,“警星CCK-2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在协助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屡屡建功。而今,记者见到的已经是升级后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它凝结了赵成文30多年的心血,就是它使马王堆汉墓女主人辛追的头像成功复原。该系统通过对数万人照片进行技术处理,可以组合90亿乘以1亿个人像而不重复。“警星CCK-3”的独特功能就是颅骨复原。按照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三庭五眼”理论,根据颅骨照片,运用计算机软件的库存资料及丰富的经验恢复骷髅原形,再用“HCB-1痕迹制版重叠比对仪”对恢复后的相貌和颅骨加以对比,进行认定。 赵成文告诉记者,“警星CCK-3”不仅可用于刑侦和考古,还可以用于民用,为人们绘制出已故亲人生前的容貌。他说,不达到90%以上的准确度的复原工作他是不会做的。本版摄影/撰文新报记者张娈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