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仓案背后:权威部门质疑中国民企大炼钢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06日11:3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陈兵王术山西、北京报道 李海仓案的调查近期似乎难以结束。 在凶杀案背后,李海仓亲手制造的海鑫钢铁帝国的业绩,也遭到外界的质疑。 “海鑫究竟有多少资产,有多大的赢利,创造了多大的利税,这些需要深入到海鑫内部进行仔细调查才能真正弄清楚。”闻喜县一位已退休的信用社主任这样说。这位前信用社主任还明确表示,海鑫如此惊人的扩张速度,是不正常的。 28日上午,包钢集团一位高层则告诉记者。“我也听说了李海仓出事的消息,中国钢铁行业长期以来供大于求、严重过剩,去年来才有些好转,产销基本平衡,对海鑫的销售额、利润我也感到怀疑。” 民营钢铁四大问题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01年,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钢产量为1500万吨左右,占全国钢产量的10%;生铁产量2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生铁产量的14%;钢材产量3000万吨左右,占全国钢材产量的19%。生产钢材的主要品种为普通小型材、线材和热轧窄带钢。民营钢铁企业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普钢企业,也有特钢企业,还有独立的炼铁企业和独立的轧钢企业等等。 在市场的强劲拉动下,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很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营钢铁企业已有和在建的炼钢生产能力已超过2500万吨。 作为国家冶金工业局冶金规划设计院的一名专家,单商华长期潜心于中国钢铁行业的规划研究。不久前,单同另外两位同行共同完成了一项研究:《关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十点思考》。其中,单归结了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 其一,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中国钢材品种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钢材品种结构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普通型线材、中厚板、窄带钢等一般档次产品占钢材总产量的70%以上,生产能力过剩,而高档次的钢材品种,还需要大量进口。但是,现在有些民营钢铁企业扩建、新建的钢材品种,大部分是棒线材和热轧窄带钢,大部分属于重复建设的范畴。 其二,发展速度过快。我国目前钢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8亿吨,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而增长因素与小钢厂的迅速扩张有关。由于小钢厂发展过多过快,造成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明显下降。 据初步统计,年产3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51.89%下降到2001年的46.63%,而50万吨以下小钢厂的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4.42%上升到16.06%。 其三,布局不合理。由于民营企业在发展钢铁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少考虑钢铁工业合理布局。例如华北地区钢铁生产能力过剩,每年有1200多万吨钢材流向全国,同时华北地区又是严重缺水的地区,不宜再扩大钢铁生产规模。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10年,中国钢铁产量还要进一步增加,铁钢比下降幅度不会很大,因此进口铁矿石量仍呈增长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年进口铁矿石数量有可能增加到2亿吨左右,其产铁量将占全国生铁产量的62%左右。因此,从钢铁原料结构的变化趋势来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要向利用进口矿方便的沿海地区转移。 其四,环保欠账较多。钢铁行业是典型的重污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和技术力量的限制,再加上环保意识薄弱,在环境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普遍严重。 中国需要多少钢另一方面,中国钢铁控制总量已经没有任何犹豫的理由和余地了。国家冶金局日前确定,2000年钢产量不超过1.1亿吨,钢材产量1亿吨。钢产量比去年减少1200万吨,其中“关小”500万吨,淘汰落后150万吨,压长增短减钢550万吨。 国家冶金局局长蒲海清强调,冶金企业要把总量控制的任务看作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加效益的极好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完成这项工作,绝对不允许出现你限我不限的现象。 据中国钢铁业协会的统计,我国钢产量在1996年突破1亿吨后仍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为1.53亿吨,年均增长8.6%。2001年比200年增长19.1%,2002年1-8月又比上年同期增长22.2%,预计2002年钢产量将达1.7亿吨以上。由于除自产外还大量进口钢坯生产钢材,故从2000年以来我国钢材产量超过钢产量。2001年的统计为1.57亿吨,比1996年增长68.6%,年均增长11%。2002年1-8月,钢材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9.6%。预计2002年钢材产量将达1.8亿吨以上。 有意思的是,中国联合钢铁网上,记者上看到一篇题为《行业权威呼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文章,文中这样表述:“我国钢的生产能力已达1.7亿-1.8亿吨,且仍在迅速增加,而增长的主要方式是靠低水平小钢厂的扩张。” 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小钢厂发展过多过快,造成产业集中度明显下降。年产300万吨以上的大钢厂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48.3%降低到2001年的43.8%,而50万吨以下的小钢厂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9.6%上升到13.3%。一年之内就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可见小钢厂发展之快。这与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潮流是背道而驰的。 部分地区至今还在不断扩大钢铁生产能力甚至新建钢铁厂,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是该文披露的另一个事实,而海鑫钢铁恰恰出现在其提供的相关个例中: ———河北唐山地区。除唐钢外的十几家小钢厂产量已达500万吨钢左右(有可能发展到1000万吨钢),采用179~450m3高炉、30~50吨转炉、热轧窄带钢、小型和线材轧机等装备。 ———建龙钢铁厂是该地区较大的企业,现有12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并已买断吉林省白城子钢铁厂,计划将其发展到100万吨钢,另拟在宁波建设400万~600万吨规模的大型钢铁厂。 ———山西运城地区,建设了200万~250万吨规模的海鑫钢铁厂,主要装备:124m3和1080m3高炉、20吨和90吨转炉、小型和线材轧机等。 ———江苏张家港地区。沙钢往400万吨钢的基础上,正在利用德国二手设备扩建300万~400万吨钢。 文章的结论是:“发展小钢铁、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会带来很多问题。必须采取严厉措施坚决予以制止。” 原冶金部副部长周传典在他的报告《到认真研究我国需要多少钢的时候了!》中曾经特别提到,过去5年基本上还没有“转向”,大体上还是在走以产量为主的老路。 周指出,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是:1996年板管优质钢比为39.5%,2001年则为40%,基本上没有变。高附加值钢材还是依靠进口,1996年进口钢材1440万吨,2001年增加到1720万吨。虽然国家经贸委和冶金局年年提出结构调整的要求,但是口号没有落到实处,以至于大量进口的状况没能扭转,反而有增无减。同样,钢铁行业对国家的总量控制方针也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由于总量控制工作做得不好,供过于求,产品积压,2001年下半年来价格大降,效益大减,有些企业已无利可图,有的甚至出现亏损。 而中国钢铁协会会长吴溪淳的看法是:现在钢铁业面临的问题,一是要抓结构调整;二是要控制总量,尤其是小钢铁切不可无限制地搞下去,大钢铁企业也要控制规模。研究制定对策,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钢铁行业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的状况。 为此,在2002年11月29日召开的中国钢铁业协会党委会扩大会上,吴特别强调,深入研究中国需要多少钢,这不仅是明年钢协的新任务,更是钢协的重大战略课题。吴指出,钢协要根据钢铁工业这两年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着力研究到2010年我国经济再翻一番的情况下中国究竟需要多少吨钢。钢铁协会要统一组织和广泛动员各方面的专家。集中力量,通力协作,在2003年7月前作出回答。 旁白 沙钢技改 1989年,沈文荣力排众议,沙钢以合资方式引进了英国比兹顿钢厂年产25万吨螺纹钢的75吨电炉炼钢、连铸、连轧一体化短流程生产线,虽然是二手设备,但在当时的国内已属于最先进的新式武器。 1994年沙钢与港方合资成立润忠公司,投资2.2亿美元全套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设备,生产硬质高线。该项目集世界最先进工艺技术于一体,其中90吨超高功率竖式大电炉全世界仅5台,被称为是“亚洲第一炉”。 1996年上半年,沈文荣飞赴韩国,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签署协议,合资生产不锈钢。双方签署了一个高达2.9亿美元的合作意向。 并为公司下一步的冷轧不锈钢板项目埋下伏笔。 2001年,沙钢以3000万欧元价格买下了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子公司霍施钢铁公司的全部设备。并耗费巨资进行重新设计配套,预计总投资43亿元。一期热轧板工程将于2004年3月投产,年产用于汽车、管道等方面的钢材200万吨。 沈文荣目前的目标是到2007年进入世界钢铁企业20强,他意识到,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产能剩余的钢铁公司的优质钢材对中国企业的威胁越来越大。作为应对,沙钢自2001年6月开始打桩建设总投资3.5亿元的100万吨特钢生产线,2002年7月,这条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短流程特钢生产线一次调试成功。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知哥伦比亚号最新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