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保护文化遗产不能只靠“申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1日06:40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北京潘凤亮 据2月7日《江南时报》消息,继宁波的“梁祝传说”之后,流传千年的少林功夫也将申报联合国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称这对少林功夫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若能成功入选将可以确立少林寺对于少林功夫的正宗地位,维护少林功夫的源头。 但笔者以为,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欣喜的事情。入选“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意味着什么?入选的条件除了这种文化能够代表人类文明的精髓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濒临灭绝。像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昆曲,正在逐渐远离我们这个时代,正是为了挽救这个“濒危物种”,它才得以申报和入选。可以说“申遗”是迫不得已的最后之举,入选并不代表这种文化本身的价值就比别的高,只是因为它更亟须保护而已。我们在大张旗鼓“申遗”的同时,不得不承认以前对这种文化的保护是有所缺失的。 既然我们可以耗费巨资大规模地为“申遗”而调研整理,为何却不可以专注地致力于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呢? 少林武术文化在传承千年之后,真的衰落了吗,真的需要我们靠“申遗”去保护吗,不然它就会面临失传的绝境吗?恐怕还不至于吧。 像少林武术这种文化能否因其保护工作的紧迫性而入选,还是个疑问,即使入选了也不值得骄傲。不要误以为“申遗”和入选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那只能说明我们对一些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还不够,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它们发扬光大,需要一种更为规范和严格的手段为其创造生存环境。这其实是一件愧对先人和子孙的事。 少林功夫不仅仅是武术,它的精神内涵更为博大精深,将其从濒危之境解救出来,使它重放异彩确实功德无量。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到“申遗”的意义,是否在申报成功后追求所谓的投入产出比。张家界被亮黄牌,遇真宫惨遭火焚的痛心事给我们留下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所以,没有必要赶“申遗”这个时髦,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剔除观念误区,理清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思路,真正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惟其如此,才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江南时报》(2003年02月11日第二十六版)
万千新闻任你点,新闻冲浪,无限资讯尽在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