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疫情需要掌握时机 政府市民应相互信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2日09:28 南方都市报 | ||
在昨天(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是否应针对重大疫情建立完善预警机制采访了有关人士,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表示疫情公布要按规定进行,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则认为有必要建立完善预警机制,但必须摸清疾病规律后再公布,否则会起到相反作用。 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出现在才将情况公布出来是否太晚了,因为此前不明真相的 黄庆道透露,选择现在公布,是因为在广州该病已有3个明显特征:首先是家族性,一家几口被感染的病例有不少;其次是该病有散发性;第三,305例病人中有105例病人是医护人员,如此之多的医护人员被感染可谓十分罕见。而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人不断制造谣言,群众反响很大,因此必须公布相关情况。从疫情上来说,广东几千万人口里发病305例,死亡5例,比例非常小,而且此病不属于法定公布了的传染病,因此应当了解情况之后再决定是否公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有必要建立完善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出现医院和家族聚集性发病并掌握其规律,尽早予以公告,这样整个救治工作会更积极。他认为就此事而言,春节前是最佳公告时间,当然在之前省卫生厅已做了大量工作,相关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由于谣言传播得太厉害,人们习惯听风就是雨,有关部门应更加警惕,选择最佳时机将真实情况告之大众。但他同时也强调在疫情公布方面一定要有家族聚集和医院聚集性时才考虑,且必须掌握其发病规律后,再选择最佳时间予以公告。同时他说,自己个人认为省卫生厅公布的情况是真实客观的,希望市民能够冷静对待。 发现传染者会及时上报 专家称广东省对已知疫情的预警机制很健全 出现重大疫情时,医院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如何建立利用疫情预警机制,防止疫情扩散呢?昨天,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著名呼吸病专家、广东非典型肺炎医学专家指导小组副组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原主任林材元。他说,对于已知的疫情,我省有一整套预警防范机制,完全可以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市民可以放心。 林材元告诉记者,这次非典型肺炎之所以能够扩散,是因为这次发病的病毒属于未知病毒,此前在我省从未有过,因此没有引起医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他说,该病例在我省首次出现是在河源、中山,在广州是在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由于这两个医院的病房采用中央空调,室内通风不够,医务人员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接触病人时未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因此造成医务人员也被传染。 他说,现在全市发现的非典型肺炎病人已经被集中在市八医院隔离治疗,该院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都戴12寸加厚口罩,穿特制隔离服,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该院的医务人员没有一例感染该病毒。 据林材元介绍,目前我省对已知疫情的预警机制很健全,完全可以有效防范疫情的扩散,市民可以完全放心。 对于像霍乱、登革热等已知病毒,各医院一旦发现被感染病人,就会由主治医生按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填相应的传染病报告卡,交给该病区主管人员。再由他把报告投入各医院的专门信箱,医院的卫防科每12小时开箱一次,一旦发现有染病报告,将在第一时间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由有关部门统一处理。 政府市民应相互信任 专家认为及早发布信息可防止流言,媒体可成为沟通平台 针对“非典型肺炎”消息的传播始末,记者昨天采访了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教授和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景怀斌副教授。这两位专家认为,当社会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政府和市民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市民要相信政府的处理能力,政府也要充分相信市民面对重大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大众媒介作为政府和市民沟通的平台,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口耳相传会造成流言传播 专家认为,从社会传播角度来看,信息的各种传播方式中最不可靠的就是口耳相传。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出现最多、反应最快的却往往是口耳相传这种方式。通过口耳相传来传播信息,传播人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加入自己对该事件的主观判断,并很容易忽略事件产生的前提,夸大事件的严重性,造成信息的失真,并使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小。这在传播学上称为“流言传播”,“流言传播”是不真实信息的传播,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被某些人利用。 以这次“非典型肺炎”事件传播为例,景怀斌指出,据政府权威人士证实,这次肺炎产生并不十分严重,只是一次突发的急性病毒传染。可市民从各种途径知道后,就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判断,把肺炎的“恐怖性”越传越厉害,什么“医务人员被感染致死”、“几十人染病死亡”等短信到处传,搞得人心惶惶。 公布实情谣言会不攻自破 谈到重大突发事件产生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景怀斌认为,政府和市民应该相互信任。 他说,以往政府在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从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角度考虑,往往会在认为适当的时候才把消息告诉市民。可是现在的社会信息传播很快,获悉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政府不再是市民获悉社会事件的唯一渠道,这给谣言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对此,他认为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当发生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政府和民众应该基于相互信任。市民要相信政府会站在老百姓立场尽快妥善处理善后,政府也要相信民众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事件发生的早期适时适量地告诉民众实情,可以让谣言不攻自破,把事态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媒体可成为沟通渠道 邵培仁教授认为,在此类事件中,政府应该及早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由权威机关、权威专家向公众作出解释,并随时跟进发布政府掌握的详细情况,让公众了解事件的进展,并做出积极的防护措施。这种增加透明度的方式才能真正防止流言在民间愈演愈烈。地下的流言传播不会自动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媒介就要积极介入,组织专门的调查,发布权威信息,解决公众的困惑。在传播过程中,大众媒介更要注意不能夸大事实,导致报道出现负面的影响,引起公众更大的恐慌。 景怀斌建议,政府建立起一整套应急机制,当突发事件产生时,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自如。同时,他也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媒体平台,创造一个和民众沟通的良好渠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布权威准确的消息,保证安定团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