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累的政府:多种所有制条件下浙江的新探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5日16:13 新华网 | ||
新华网杭州2月15日电(记者沈锡权)很多初次到浙江参观考察的外地干部说,浙江经济是“老百姓经济”,政府 可以无为而治,在浙江当干部太轻松了。实际上,浙江的政府官员不光不轻松,而是更累。他们在创造一个财富涌动、人人干 事、干成事业的环境过程中,要与时倶进地不断有所作为,不断寻找新机遇,解决新问题,承担着更多的压力和风险。 实践“发展是硬道理” 20世纪80年代,人口不到10万的乐清柳市镇,居然聚集了上千家电器制造企业,一些家庭企业老板,践踏商业 道德,以白铜代替白银,制假售假。当时的国家技术监督局查出的170万件伪劣低压电器产品中,大半来自柳市。1990 年,国务院首次为整治一个小镇的市场秩序而专发红头文件。治理整顿的结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1000多家电器工厂关门 歇业,数百个营业执照被吊销。 当时,浙江省、温州市的领导经过调查讨论达成共识:打假,并不是对这个产业一棍子打死。“发展是硬道理”,任 何时候都毫不动摇。经过调查,当地干部还发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白银作为贵重金属材料不供应民营企业经营,企业要生产 ,只能找白铜作为替代品,结果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当地政府在积极配合上级打假行动的同时,想方设法审批到 几十吨白银,延续了柳市企业的正常生产。以柳市为中心的低压电器产业的产值,由1990年的1亿多元增加到2001年 的130亿元;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达到41亿元。正泰、德力西、天正、新华等一大批在“打假”中长大的柳市 企业,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开始搏击国际市场。 回顾浙江各地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一条共同的经验:率先大胆进行市场化改革,赢得体制上的先发优势。在乡镇工 业、“红帽子”企业、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初期,浙江各地政府都千方百计支持其发展;随着民营经济的活跃,坚持“唯实”, 勇于突破“禁区”,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扶持和引导。特别是在浙江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当地干部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因 势利导,允许老百姓创造,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看不准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坚持“不争 论”、“先抱娃娃再取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经济领域里涌现如此之多的“全国第一”: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实行土地有偿出让 创造的第一座“农民城”、第一家民间金融机构----是浙江农民的创造,也是浙江干部实践这种理念的结果。台上,是老 百姓在长袖善舞;台下幕后,是政府官员担着各种压力、背着各种争议、甚至是丢掉“位子"的风险,却“咬定发展不放松” 的坚定目光。 干部有作为,百姓心中才能有地位 在浙江采访,一些干部表达这样的观点:社会转型期或者说过渡时期的政府应该是比较累的,以前可以不做的,现在 要做;以后可以不做的,现在还要做。 嘉善县原是浙江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工业基础薄弱,民营经济发育迟缓。近年来,这个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 利用毗邻上海的优势,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县域经济出现后来居上的跳跃性发展态势。短短几年,这个传统农业县的综合竞 争力跃升到全国县(市)级第34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县经过多年探索,成功蹚出了一条“以外引外”的发展新路子,借 外资之力,四大主导产业木业、五金机械、电子电声、纺织迅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几年来走南闯北,县委书记高 玲慧练就了一身招商引资的过硬本领,如今谈起欧美市场家具业、IT产业都很在行。她说:“这些年大家都忙得没有自己的 个人空间,洽谈、谈判多了,见识增长了,理念提升了,思路更清晰了。干部与时倶进的能力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锻炼出来 的,是苦出来的。” 权力是用来为老百姓办事的 记者在浙江基层采访时,一位县级领导说:极少数地方政府出现“权力寻租”现象,是怎么让你办不成事情;而我们 所做的,就是怎么让你能够办成,权力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政府运用权力的目的只有一个:发展和进步。 以多种所有制形式,走农村工业化道路,是浙江从资源小省变成经济大省的一条重要经验。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 境提供社会条件,浙江各级政府从来都是有所作为。企业家、老百姓在台上表演,政府一直在幕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早在1 999年中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之前,浙江各地政府就开始财政贴息搞技改,更多的用经济杠杆去支撑经济发展。在支持非公 有制企业发展、创造私营企业的投资发展环境问题上,各级政府普遍给予审批土地、银行贷款、减免税等政策扶持,这对当地 企业的快速成长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还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引进和培养人 才上,积极实践"科教兴国"的道路。玉环县政府财政出资让县内企业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去培训。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 长计议以促进现代化建设水平,这个县去年光财政投入基础教育的人均支出就达378元,力度之大为各地罕见。 浙江各地政府还不断推进自身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实现管理模式和职能的转换。在每一个重要发展关头,当 地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及时制定发展战略和举措。诸暨市曾经对企业“放水养鱼”,促进了企业发展。然而,当 发现不少企业躺在优惠政策的“沙发”上不思进取时,该市毅然调整有关政策,使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主动加大技 改投入,从而赢得了企业和全市经济的新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的考验,这些县(市)党委和政府不断研究规律,不断提 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