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热度升温 市长挂帅建设指挥部(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7日09:47 金羊网-新快报 | ||
初春的小谷围,宁静闲适,和煦的阳光洒在小岛上,素衣的老妇在地里摘菜……但20个月后,这里将成为广东甚至全国目光的聚焦点,多间名牌大学将在这里安家,3万-4万名大学生将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主人———全国最大、规划一流的广州大学城将在这里崛起。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深读指引:有关“广州大学城”的新闻热度正在升温,春节前,省委书记张德江为大学城定出了日程表:明年9月1日第一批大学生进城开课;2月初,广州市成立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林树森亲自挂帅。建设广州大学城是一项关乎广东莘莘学子“大学梦”的壮举,其意义在于通过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大学学位,提高高考录取率,进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新快报记者张琳何姗/文宁彪/摄 ●广州大学城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大学城 ●中等城市规模设计总投资200亿—300亿元 ●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 ●首批10所高校进驻 ●今后3年广东每年增加10万个大学生 首批入“城”10所高校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药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星海音乐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大学 每万人口在校生数广东在全国排位 1998年 第11位 1999年 第14位 2001年 第23位 1998-2001年高校招生增长 全国:35.3% 广东:31.6% 高校在校生增长 全国:28.3% 广东:27.3% 1、为何要建广州大学城 如果没有1999年的大学扩招,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要建一座广州大学城。1999年是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不同寻常的一年,从这一年起的大学扩招为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广东的大部分高校,尤其是龙头高校大多集中在广州,当时广州共有普通高校32所,其中,30所在市区,但相当一部分学校面临用地上的发展困境,教学用地、学生生活用地、体育运动用地、绿化用地与教师宿舍用地竞相争地,以中山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旧广州大学尤为突出,即使是校园面积较大的中山大学也是捉襟见肘。大扩招使这些矛盾激化,中大、暨大等高校不得不招收“走读生”,以解决学生宿舍不足的问题;一些高校教室不够,只能安排学生在中午上课。 不少高校开始在校外寻找发展空间,但因广州地价高,且市区内没有富余用地,只好远走他乡。1999年,中山大学宣布在珠海建立校区,拉开了广州高校“出走”序幕。紧接着,暨南大学在珠海、广东商学院在三水、华南师范大学在南海都建立了分校或学院,有人惊呼:“这样下去,广州的大学都走光了!”一些有识之士则为此忧虑:一所大学校区过于分散,会导致教育资源被分割,不利于资源的聚集,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与此同时,留守广州的高校日子也不好过:作为省属、市属的重点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在多校合并后实力得到提高,但校园面积狭小、分散,对学校发展带来很多阻碍。 广东教育资源不足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2002年,广东高考的录取率远远低于江、浙等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广东的GDP位居全国首位,但是,作为经济发展支撑的高等教育发展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附表),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扩大办学规模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面对每年扩招15%大学生的目标,这一问题尤显迫切。2000年8月,广州提出兴建广州大学城,马上获得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和重视。2002年1月,广州市规划局公布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定址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2002年2月27日,广东省广州大学城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领导小组由广东省副省长李鸿忠任组长,广州市市长林树森、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任副组长,明确省市共建广州大学城。2002年6月10日,广州大学城征地拆迁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广州大学城建设正式动工。 2、规划设计领先全国 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 规划专家指出,与国内其他“大学城”、“大学园区”相比,广州大学城具有多方面的领先性,它的占地面积全国最大;规划起点非常高,完全按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城市规模设计。 专家们为我们描画了未来大学城的图景:空间结构层次是以大学城中间区域为中心,形成城—组团—校区的布局,即商场、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聚集在小谷围岛南北向长达4公里的发展走廊上,大型生态公园和体育中心将建在岛中心,形成城市级共享区;岛上设5个大组团,每个组团聚集一批学校,同一组团的学校有学生宿舍、绿化带等共享区;每所学校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校区和设施。这种布局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原则,但同时兼顾各校特点,如大学城内有大型的图书馆、运动场等公用设施,但各高校同时拥有具有本校专业特点的小型图书馆、运动场。 大学城还是生态的、环保的,城内将大力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校园间没有围墙,而是以道路、绿化带自然分隔。 据了解,为科学规划大学城,在2000年至2001年两年间,省、市政府、规划部门、教育部门一起联手做研讨与调查,从12个选址中选择了其中6个进行论证,最终选中了各项条件都占优的小谷围;初步规划编制后,又组织多方论证,并邀请北大、清华等五家国内著名的规划单位进行咨询。 专家指出,广州大学城的发展规划起点非常高,是在对全国各大高校园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后,吸取各方经验、教训后编制的。在大学城整体规划概念上,国内不少大学城只是几所大学形式上聚在一起,或是小规划地融合办成“园区”。但广州大学城不同,它以建设一个城市的眼光,对布局、环保、生态等方面全面规划,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如此实际意义上的大学“城”,在全国可称得上是第一家。 3、重点发展社会急需学科 谁将成为第一批进驻大学城的高校?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泰岭透露,虽然整个广州大学城的规划用地是40多平方公里,但第一期工程仅限于小谷围岛18平方公里,除去水面面积、公共地带等,真正能用于建校园的只有1万亩左右,十分有限,广东省教育厅已确定首批10所进“城”高校,每所占地从几百亩到2000亩不等。 这10所高校都是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本科院校,既有省里的龙头学校、重点建设的院校,也有一部分是优质的,但校园面积较小的高校。 关于广州大学城的发展方向,广东省曾委托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及华南师范大学进行发展课题研究。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称,广州大学城应该怎么发展,哪些高校将进驻大学城,专家们有不同的意见,形成了三个方案,最后选择的这个方案既照顾了当前发展最急需的高校,又照顾了前沿、急需学科发展的综合性的大学。 而在学科布局方面,将重点发展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学科。同时,为了形成学科互补,将实行前沿学科与传统学科、理工类与文史类相搭配的组合方式,不主张单科性发展。 4、10所高校今年底前动工 由于工程量大,广州大学城将分期分批进行建设,全部完成需要3-4年。目前第一期准备建设小谷围岛,容纳14万在校生。为了能实现明年9月首批大学生顺利开学,各个部门正紧锣密鼓进行准备——— 广州市、番禺区有关部门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征地、拆迁和基础建设等工作。目前,广东省政府已拨款46亿元进行前期土地拆迁工作。据了解,小谷围岛上目前有6个行政村,按照规划,要将其中的练溪村和郭村迁到江的南岸,同时对其余4个村进行整合,将周边零散分布的民居集中到村子里面。这一项工作非常艰巨。 同时,广州市规划局正开始大学城中心区的国际咨询,邀请了三家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公司,对如何建设、规划大学城内的文化共享区、综合区等中心公共区域进行咨询。10所进城高校也要在今年内完成校园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建设的招投标工作。到今年年底,各校都要动工。 5、最大困难:拆迁、资金、交通 大学城建设是将农村变大学,困难在所难免: 首先是拆迁问题,记者在小谷围岛上了解到,虽然政府已在南岸的番禺北约地区兴建了大批联体洋房,但首期计划要迁出的村民们认为,400元-850元/平方米的拆迁补偿金并不足够,对即将搬入的新居设计也不满意。因此,虽然按规定5月前要搬出小谷围,但村民们都还没有开始收拾行李。如何对岛内居民进行搬迁、安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其次是资金。虽然政府有一定的投入,但各校的校园建设资金仍需要校方自筹。目前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校园土地置换以及学费收入。据悉,目前广东各大商业银行都积极支持大学城建设,乐于向入城的大学贷款,前期建设资金基本都可以解决,但偿还这批贷款对不少高校来说仍是一个负担。 此外,由于大学城的建设是与外围的交通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因此大学城在建设时还会面对交通不便的困难,大部分基建材料都只能用渡轮运送,对建设时间造成一定的影响。 6、小谷围村民故土难离 在小谷围岛上,无论是放假的小学生还是路边的老人,都知道脚下的土地将成为广州大学城。岛南边的练溪村是大学城首期工程中指定要搬迁的自然村,今年5月,村里1000多人?就要告别家园,搬到河对岸了。走在村中小巷,空气中飘满了饭香,生活依然平静如常,但每位村民脸上都流露出对故土深深的依恋之情。见到记者来采访,一位村民忙拉住本报的摄影记者:“帮我拍张村子的全景吧,我要做成山水画留着……” 今年80岁的霍伯与老伴一起住在一栋两层的独体小屋中,去年他就知道岛上要建大学城,要来好多大学生,“这样好呀,这样这里就有文化了……如果不让我迁走那就更好了。我们家族在这条村里已生活了20代了,我是第18代。” 练溪村的村民大多以耕种为生,长期以来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搬到新居后,耕地没了,霍伯说他很担心日后的生活。据了解,此次搬迁,有关部门共拨给练溪村8400多万元,其中15%给村子里做日后发展的预留款,剩下的一半分给村民,另一半存进银行,利息每人每月分140多元。但霍伯说他们世代都是农民,没有了土地心里总是不安稳。 但无论如何,为了大学城的建设,霍伯和村民们必须要迁走。面对着家园,老人万分不舍:“希望以后我的孙子能在这里上大学了……” 广东还需要建第二座大学城 建设大学城是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但张泰岭表示,只建一个广州大学城并不足够,到2010年,广东绝对还需要新建另一个大规模的大学城。 据他称,广东目前亟需扩大教学资源,解决学位的问题。按省政府的计划,到2005年广东高校在校生人数要达到80万人,比现在增加30万人,今后3年每年要增加10万个大学生。按此发展速度,广州大学城只要4年就会饱和。而且,到201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25%-28%,但在未来几年,适龄人群不断上升,到2121年将达到顶点。因此,要完成此目标,高校还必须再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这对于没有进入广州大学城的其它高校来说又是很大的压力。广东必须再建一个大学城。 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认为,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建大学城,更好地集中整合原有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是目前国内包括广东省扩大办学规模、发展高等教育的大趋势。 在人们眼中,现在去一趟大学城太远了,但明年9月,一切都会有大改变:大学城的对外交通有南北向的京珠高速公路、小谷围岛中部南北向交通干道、城市中部快线和地铁四号线,还有东西向的岛南滨江快速路、兴业大道、金山大道;小谷围岛内将采用环形加放射形道路网络,解决各大学组团之间的联系问题;南岸地区采用网格式道路网络;小谷围岛南北岸的交通联系则通过两座跨江大桥、一条隧道及地铁四号线解决。到时候,从五山到大学城只用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