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联合国榜上有名的剪纸艺人--叶长友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8日00:23 兰州晨报

  在剪刀轻轻响过的一瞬间,叶长友回过头来发现,数以万计的各类种剪纸作品已构成了他精彩的人生境界。

  50多年过去了,他的作品从第一件窗花剪纸开始,在中国剪纸艺术领域里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空间。甘肃境类珍贵的彩陶、敦煌舞伎等深厚博大的传统艺术造型,在他的手指之间飞落出另一种独具风韵艺术品种。这些稀世珍宝从博物馆、原始洞窟将更为广泛的走向民
间。

  剪纸诠释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对人生的追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

  少年眼中的扬州阿婆

  一条路,永不停息地延伸了50多年。一头在家乡扬州的小桥流水之间,一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世界对民间工艺美术做出贡献的名册当中。他就是兰石厂子弟小学现退休美术老师叶长友。

  叶长友出生在扬州市一个剪纸艺术世家。父亲叶坤岗和当时闻名全国的扬州剪纸艺人张永寿既是同乡又是当地响当当地剪纸艺人。郭沫若曾赋诗称赞当年的张、叶两位剪纸艺人,至今仍在扬州流传。整个童年,叶长友成长在家父和风行扬州的剪纸世艺术界里。

  叶长友说,令他至今仍然心驰神往的是来自故乡童年的一幕幕画面。

  那时侯,叶长友还不太懂事。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随着不少小船只停靠在岸边,一些阿婆怀里揣着做针线活的筐箩来到街头剪纸。尤其逢年过节,街头剪纸尤盛。叶长友就坐在阿婆身边细心观看。他看到阿婆们剪出不少小动物、胖娃娃等吉祥物,心里洋溢着快乐和幻想。那时,他想着自己长大了,能会剪纸该多好啊!一颗灵动飞扬的童心在故乡的艺术世界里展望着一片未来的天空。

  后来,叶长友在西北地区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火热的部队生活更加激发了他对剪纸艺术的创作和追求。反映军营生活的《日出》、《训练》深受战士喜爱。转业后,他在兰石厂子弟小学担任美术老师。他把剪纸教给老师、教给他的学生。教书育人的同时,剪纸艺术之路不断在他面前延伸。

  坐飞机去讲课

  有一年夏天暑假,在团省委的安排下,他去当时的庆阳县讲课。当时的长庆油田、庆阳县已组织好各地的老师等待着他的到来。但因暴雨冲毁路段,无法前往庆阳。庆阳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电话里焦急地说:“叶老师,大家都很想听你的课,你就坐飞机来吧!”

  叶长友说:“没想到人家十分重视,我心里也十分激动,无论如何也要赶到庆阳。”当时,中川机场只有去西峰的小型飞机,他毫不犹豫的就去了。到机场出口处,他看到有不少人拿着红领巾向他挥舞,场面另他很是感动。这次讲课虽然只进行了短短几天,但让叶长友难以忘怀。在贫穷的庆阳,原来有很多人对剪纸艺术十分崇尚。而他深深地感受到,在甘肃剪纸出名的庆阳,洋溢着一种无法割断的民间艺术血脉。探究民俗文化之根,寻找剪纸艺术的渊源,这种渴望如潮水般地涌动在他心头。一个宽广的文化视野正在他面前打开。

  窑洞炕头上的民俗之根

  艺术离不开传统,同时需要再生和拓展。剪纸艺术发源于老百姓炕头上的窗花,生长在民间群众对生活的祝福和吉祥喜庆的土壤里。叶长友不遗余力地触摸着这棵文化大树的根须。汲取着它丰富的养料。

  他说,多年来他到过甘肃不少地方讲课,他希望能通过自己和同行们的努力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但他每到一地有一个更强烈的愿望就是多方面了解与剪纸艺术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化艺术。有一次,他到庆阳去讲课,组织人员热情地对他说:“叶老师,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你有啥要求就提出来!”叶长友说,我最想去拜访你们这里的一位名人——王光普(甘肃著名的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当年的王先生还是一位老师,但他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已远近闻名。课讲完的那一天,叶长友赶到王老师住的简陋的窑洞里,当时王老师家围着许多人,正好县上来接他参加一个活动。叶长友第一次拜访王老师,很希望了解一些民俗文化方面的东西。可惜王老师马上要走,只有半小时的时间,但短暂的交流学习却让叶长友受益非浅,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交流、学习不断加深。叶长友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要拜访一些剪纸艺术界的前辈名人,多年来,他和近百名剪纸艺人接触学习,汲取剪纸艺术的精华,使自己的创作日趋成熟、完美。

  叶长友说,前些年全国民间剪纸研讨会在蜚声海内外的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的家乡陕北旬邑县举行。期间,他拜访了库淑兰时亲眼看到,老人房间的墙壁上到处贴着她的剪纸。而这位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太太在窑洞里住了一辈子,却剪出了多色剪纸《白娘子》,引起了全世界民间文化艺术界的注目。但他在县城街头看到,剪纸材料除了蜡光纸,就是大红纸。但这位老人的精神却在黄土高原上坚韧地向外界传扬着。这对他震动很大。

  精彩的人生世界

  众多的兰州人都知道甘肃的庆阳是剪纸之乡,但很少有人知道兰州也有剪纸,而且,他推陈出新,已是另一番气象。

  走进叶长友家,他的房间挂满了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剪纸作品。叶长友说,他早期的剪纸作品也离不开喜庆吉祥的内容。但经历了困惑、大量的研究和创作之后,他试图寻找一条新的创作道路,那就是将甘肃的古文化通过剪纸形式更好地传播给普通百姓。他选择了彩陶和敦煌舞伎。彩陶剪纸色彩,叶长友采用黑白为主,土红色、紫色和橙黄色并用,古朴、明快,别有一番韵味。他从上千幅《彩陶图谱》和考古文物资料中精心选取了40幅具有代表性的甘肃、青海出土的彩陶,利用剪纸进行了二度创作。震动全世界的甘肃大地湾文化遗址单纹样陶器,及马家窑、半山和马厂等在全国影响较大出土彩陶,都及具逼真之态,囊括在他的剪纸艺术世界里。

  在叶长友的剪纸作品中,敦煌舞伎剪纸给我们打开了另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那些只能在敦煌洞窟、艺术摹本里才能看到飞天舞伎,叶长友以写实的风格、各具神态的动感、柔和流畅的线条描绘出了一幅幅神采飞扬的敦煌伎乐飞天图。

  叶长友的这些彩陶和飞天舞伎系列剪纸创作,以写实为主,每个彩陶和飞天人物都注明出土的年代、地址和洞窟编号。他深情地说,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老百姓更广泛地了解甘肃的文化。现保存的彩陶和珍藏的敦煌舞伎图,人们只能参观欣赏,但无法带走。可他的剪纸可以拿走,也可以长久地留在身边品味。这是他十分欣慰的。

  叶长友创作剪纸,更丰富了他的人生世界。他说,他在创作剪纸的过程中,更多多地了解了甘肃的民俗文化。他曾经三次去敦煌,观摩壁画。他觉着,一把剪刀、一张纸,给他带来了精彩的人生世界。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备尝艰辛,但却充实而无怨无悔。

  由于他对剪纸艺术的突出贡献,叶长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

  心系第二故乡

  今年62岁的叶长友有一个心愿,他虽然生在扬州,但成长在甘肃。他想通过剪纸艺术将甘肃的传统文化用另一种形式传承下来。除了彩陶和敦煌舞伎,他还想将甘肃民间流传的“十大怪”——“凉皮算道菜”、“软儿梨冻起来”、“房子一面盖”等文化民俗也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甘肃的剪纸艺术渊远流长,但目前甘肃还没有剪纸学会这一组织,能有效地推动剪纸艺术的发展。在全国来说,甘肃还是一个空白。

  这正是叶长友和广大剪纸艺术爱好者所担心和期盼的。

  文/图本报记者朱静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超炫彩色情人节站 激情体验心跳感觉!
  30M任你邮送相册,免费试用抽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7650 情人节 射雕英雄
 
  新浪精彩短信


每月5元!激情男女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林志炫] 单身情歌
[黄品源] 简单情歌
[莫文蔚] 电台情歌
[和弦] Butterfly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我的宝贝情人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无底开裆情趣内衣
  • 购物送彩屏手机
  • 送礼就送时尚数码礼
  • 您可以获得SONY MD机
  • 数码市场最新动态
  • 最热手机型号排行
  • 网络MD再次狂降价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铃声 图片 订阅 言语传情 游戏 职业特工队 爱情快递
    · 8元包月,万千新闻任你点!
    · 手机铃声:鸟啼铃语 疯狂铃声
    · 两性学堂 和爱人共享激情时刻!
    · 鸿运当头 新东方春节送吉祥
    · 每月5元!“激情男女”尽享狂野浪漫
    · 海湾战云密布 聚焦美伊最新动态
    · 百变铃声千变酷图 每月5元轻松拥有
    · 点歌祝福传递柔情蜜意 语音祝福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激情男女
    (5元/月)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新闻冲浪
    (8元/月)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自写短信 精彩专题:短信宝贝可爱秀 诱惑的青春 生日祝福 韩国PUCCA卡通
      你想让你的爱情开花结果吗?短信宝贝,让你们体验爱情的甜蜜,儿女的可爱,家庭的温馨。发送0到888808,即可注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