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重现清寺庙正觉寺开始修缮 危改保护“大宅门”居民迁出清王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3日18:00 北京晚报 | ||
本报讯备受世人瞩目的圆明园正觉寺修缮工程于去年启动。此工程的中标单位北京市古建工程公司经过前一段时间的 紧张工作,将堆积在地面的半米深的残留垃圾清运出正觉寺,截止到目前已清除垃圾、渣土一万多立方米,现此项工作已进入 扫尾阶段,且着手备料,为下步正式修缮做准备。经过清除垃圾,正觉寺变得干净多了,敞亮多了,寺内的三圣殿、穿堂殿和 耳房的台基完全显现了出来。 正觉寺位于圆明园三园之一的绮春园正门西侧,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在圆明园鼎盛时期是清代 皇室成员的御用佛寺,主要建筑包括三圣殿、文殊亭和最上楼。1860年及1900年,圆明园两度罹难时,正觉寺因独处 绮春园墙外而幸免于难。上世纪60年代,寺内多数建筑尚保存完好,但后来被一些单位占用,直至前年占用正觉寺的锅炉厂 才搬走。现在,正觉寺仅存山门、文殊亭和4座配殿及26棵古树,而三圣殿只剩下台基,寺内最后部的最上楼现在已经不存 在了。 正觉寺一期修缮工程范围包括山门、文殊亭、东西五佛殿、东西配殿、西转角房等修缮面积共计990平方米,工程 将于今年十一前完工。 据悉,正觉寺修缮工程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大量使用传统工艺,并完全做到在现在基础上恢复历史原貌。在正 觉寺现场可以看到文殊亭的顶梁已拆,由于文殊亭为木质结构,天长日久木质材料腐朽严重,施工者采用墩接的办法将其修缮 ,另外,由于历史上的文殊亭为二层建筑而不是现在人们看到的一层建筑,此次修缮也将恢复其历史原貌。(初娜) 本报讯位于朝内北小街烧酒胡同的五爷府建筑遗存,在危旧房改造中得以保留。近日其院内的几十户居民已先后搬出 ,建设单位在文物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文物修缮方案,使这一清代王府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 五爷府原为恒亲王(康熙第五子充祺)府。后此府空出,清代嘉庆皇帝就把此府赐给了第三子亲王绵恺,故称为 亲王府。绵恺于1819年被封为郡王,1820年晋升为亲王,1824年降为郡王,1828年又升为亲王,1838年 再次降为郡王,他死后复还亲王爵位。因为绵恺无嗣,就以道光帝第五子奕为绵恺的嗣子,于1846年承袭亲王爵位,因 此该府就俗称为“五爷府”。奕于1889年病故后,由其长子载濂和第四子载瀛继承此府。 五爷府建筑遗存据说是原府祠堂,坐北朝南,有高墙围护,分南北两院。南院有正房五间,两侧各有耳房一间,东西 厢房各三间,均为大式硬山灰筒瓦箍头脊,彩画痕迹依稀可辨。北院有正房五间,亦为大式硬山灰筒瓦箍头脊。建筑用料笃实 ,施工精细,保存较好。在日本侵华时期,南院建起了一栋红砖二层小楼,后该院变成了大杂院,住有居民50余户。现在红 砖小楼已被拆除,原居民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也已清除干净。建设单位负责人介绍说,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后,四周还要建20 米的绿化带。 (李仅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