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名新疆灾区学生在南京安心学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7日04:06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本报与全国媒体共同开展的“援助地震灾民”活动受到积极响应 新疆伽师、巴楚大地震,紧紧揪住了远在南京的新疆人的心。此时的他们寝食难安,十分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特别是来自重灾区的大学生们正时刻承受着地震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据悉,校方及时做好疏导工作,确保了这些学生能安心学习。 新疆籍学生牵挂家乡 南京河海大学有个“新疆馆”,共有170名新疆籍大学生。昨天,记者在“新疆馆”看到,这里的墙上贴满了写有维吾尔文字的“万事如意”的红黄色标语。在新疆回菜餐厅里,来自地震重灾区——巴楚县的4名大学生正低头慢慢吃着“新疆胡辣面”,其中一名男生显得十分紧张,其身边一位名叫祖尔古丽的女孩神情非常沮丧。 “我现在真的吃不下”,有个叫阿布力克木的大四学生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告诉记者,24日发生地震的那天,他身在乌鲁木齐开往南京的列车上,对家乡地震的事毫不知情,然而昨天上午10点到达南京后,他看到老乡祖尔古丽眼睛红红的,并且一直在哭泣,才知道家乡发生了大地震,祖尔古丽的叔叔遇难了,并且家里还有其他的人受伤。他闻讯立即打电话回家,可家里至今没人接听电话,现在他心情十分沉重。在宿舍里,同样来自巴楚县的努尔艾力、努尔艾赫买提等3人正吃着家乡带来的“杏子干”,他们告诉记者,来自伽师、巴楚地震灾区的学生共有19人,现在各自的父母基本上都没有事。不过,居住在重灾区的巴楚农村地区的亲戚们至今都没有任何消息,他们对此感到很紧张。“听说那里每天还在地震,我们的心也每天都在震动。”河海大学学生处安老师表示,由于该校新疆籍大学生较多,地震事故发生后,很多学生情绪低落,校领导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慰问,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努力对他们进行开导,使他们能够尽快调整好心态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据了解,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都有很多新疆籍大学生,但都离地震区较远,因而在他们心中没有引起恐慌,他们希望受灾的父老乡亲们能够早日重建家园。 援助活动受到响应 本报与新疆《青年快报》等全国媒体共同呼吁的“伸出援助之手,援助新疆灾民”的活动,在全省各地受到积极响应。 江苏省红十字会昨天刚刚开通援助新疆灾区热线,仅一天时间就接到了近100多个捐助电话,收到爱心款39200元,衣服100多件,棉被数十条。红十字会还于前天下午从备灾救助基金中调出了5万元汇往新疆红十字会。当晚9时许,还从仓库中拿出价值15万元的100顶帐篷,在南京铁路局的帮助下,将这批帐篷运上了由上海开往新疆的特52次列车,共47个小时行程,预计在今天下午,新疆灾区人民将收到这份江苏人民的爱心。 同时,苏州也掀起了捐助高潮。昨天上午,苏州市红十字会收到了第一笔捐款,市民邵会骏先生捐出了1000元,他告诉记者,他是来自外地的一名老党员,在苏州定居已经五六年了,一直以来热心的他只要听说什么地方需要捐助,老先生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力。该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本报发出呼吁援助地震灾民的消息后,得到了姑苏市民的热情捐助,有的市民甚至亲自来报社询问详情。目前,苏州市红十字会已开通捐助热线:0512-65234329。本报捐助热线继续开通:025-4730112,请广大市民伸出援助之手,支援灾区人民。 本报记者朱宏俊 叶辉 见习记者孙亮 实习生李维维 金苗 符茜 通讯员江建宁 马红英 《江南时报》(2003年02月27日第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