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 重奖科技功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1日05:54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 ||
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 民、胡锦涛、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胡锦涛主持大会。朱镕基代表 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怡濂获2002年度国家最高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此前, 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和黄昆四位院士已先后荣膺这一奖项。这次获奖的金怡濂院士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主持 完成了我国多台大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系统和创造性地提出了巨型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为我国计算机事业 特别是巨型计算机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其他获奖人选和项目也一并颁布。其中,“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 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等 23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纳米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制备新技术”等2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农大108的选育与推广”等1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STM———64光传输 系统”等200项成果获二等奖。德国罗伯特·昂格特、日本平野敏右、法国罗伯特·迪盖特、美国汉密尔顿和曹韵贞等5人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另据消息2002年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极为严格,有近千名专家为参评项目打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多项成果获奖。由香港理工大学陈王丽华等完成的“一种新型的压电及热释电材料研究与应用”项目 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基础研究方面,香港特区也有不俗表现,今年又有两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前沿成果掀开医学铁幕 连续空缺四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终有突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一项成果摘得头奖。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有一个对普通人来说难以理解的题目: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该研究涉及到物理有机 化学前沿领域的两个重要方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蒋锡夔院士率科研队历经20年攻关,解决了这一重大难题。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指出,这一成果和有效解簇剂的研究,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药物的研制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这一探索刚刚开始,但给我国新药的分子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有益启示,为防病治病带来十分诱人的前景。 新闻背景 巨型计算机专家金怡濂 金怡濂1929年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56年,大学毕业不久的金怡濂和一批青年学 子被派往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进修学习。两年后返回祖国的金怡濂,已经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人才, 他立即投入到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中。 40年的呕心沥血,金怡濂和他的弟子们终于研制出闯入世界高性能计算机前列的中国“神威”巨型计算机。每秒3 840亿次的速度,它的出现曾一度令世界惊讶。如今,“神威”已经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落户”。即使从没听说过它的普通 人,肯定也享受过它的服务。国家气象局里,“神威”机为全球天气预报不停地运转;在上海超算中心,药物研究人员用“神 威”计算机作为通用的药物研究平台,大大缩短了新药的研制周期;而我国科学家宣告完成全世界第一张农作物的基因组精细 图谱,其海量数据的运算自然又离不开“神威”的威力。“神威”运行以来,先后完成了20多个单位100多个课题的高性 能运算,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 五大科技奖 在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在我国有望得到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它们分别是: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金为500万元,50万元由获奖者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 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奖 金数额分别为9万元和6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