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代古墓保存完好揭秘:为防盗墓不放金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4日09:25 金羊网-新快报 | ||
新快报讯(记者陈琦钿)近日,东莞挖掘出土的明代钟氏家族古墓,因其中有一具距今400多年仍保存良好的女尸,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兴趣。但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原广州考古所副所长黄淼章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并非什么稀罕事,在广州,明代古墓的墓葬和尸体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保存。 为防后患明墓很清贫 黄馆长解释说,广州已发掘的汉代及其以后的墓葬之所以“十室九空”,就是因为陪葬品太多,特别是汉代时厚葬成风,许多官僚、贵族或有钱人都喜欢把食器具、偶人车马、珍宝玉玩乃至住屋、仓井、火社等做成明器,放入墓中。这样一来,不少坟墓刚造好后不久就被盗墓者搜刮一空,而且由不少盗洞都正好选在墓顶中部这一点看出,广州古代盗墓者的经验非常丰富。 盗墓猖獗的教训,最终使明代时广州的有钱人明白,防墓盗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在墓中放置珍贵的陪葬品。于是,不少达官显贵人家不惜花巨大工本构筑坚固的墓葬,但葬品却少得可怜。 黄馆长举例说,生于明宣德二年的广东南海人戴缙,生前历任监察御史、南京工部尚书等职,但这么一个高官的随葬品却仅有一支木簪、两把木梳以及金、银耳挖各一支,最贵重的也只是他口里含着那块半粒黄豆大的黄金。其夫人周氏的随葬品也少之又少。考古人员在周氏墓中发现的墓志一语道破了天机,上面写到:“我死之后,慎勿以金银首饰葬我,恐为我后患。” 又如留下了《春秋正传》、《心性图说》等400多卷著作的广州著名历史人物湛若水,明代嘉靖年间曾任南京礼、吏、兵部尚书,其墓中也只有10多件陶器,什么金玉首饰都没有。 正是由于广州的明墓随葬品清寡,盗墓者都不愿白费力气下手,大部分明代古墓才得以逃过一劫,完整保存下来。 明墓古尸多保存完好 据悉,由于广州明代古墓的修建非常坚固,再加上棺木保存考究,如用“灯芯草”(起干燥作用)来垫棺底的做法很常见,因此有很多明墓古尸都能像东莞钟氏女尸那样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黄馆长介绍说,1985年在广州赤岗市化工机械厂工地上出土的明朝广东著名学者、曾任南京礼部尚书的何维柏之妻的古墓里,就发现了用“灯芯草”垫棺底的现象。而且该墓异常坚固,仅墓室顶就灌了20层灰砂,外棺与墓室间填满松香,密封程度极佳,内棺外还用麻布刷上桐油灰包裹封密,所以女尸被挖出来时,其外形基本保存完好,肌肉仍有弹性,牙齿齐全,头发乌黑。 而像戴缙墓,由于墓室与葬具之间及上下四周均灌满松香,墓穴缝完全被封死,不留任何空间,结果夫妇俩的尸体在严密的墓室中成了干尸,经历了400多年后仍得以完好保存。 (华安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