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称中国近五年改革攻坚趟入道道“雷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4日11:13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3月4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开幕。1998年以来的五年间,中国各方面改革全面、有序推进,在攻坚历程中趟入道道雷区。最新一期的官方媒体《瞭望》周刊刊文总结了中国五年改革攻坚的特点,以及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这篇题为《改革攻坚:有序趟雷区》的文章认为,中国着力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深化农村改革,到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财税、金融、外贸 一,改革在前所未有的攻坚中扎实推进。中国改革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先外围后核心、先易后难的道路。改革进展到这一时期,展开的是一场攻坚战,其矛头指向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堡垒、难题。经过不懈努力,五年来经济体制改革顽强前行,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成果来之不易。 二,改革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逆势前行。这五年中,中国先后置身于亚洲金融危机、美国“9·11”事件等导致的偏紧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内经济也遇到内需不足、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再加上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在种种不利因素制约下,改革方向明确、其成果也就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文章认为,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攻坚,中国过去五年的市场取向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获得初步建立,并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其具体表现为: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经济基础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基本成为基础性调节机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文章认为,中国最近五年改革攻坚有诸多经验值得借鉴,其中包括: 一,坚持体制创新为动力,消除束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更多地注重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国的改革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一些涉及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改革尚未完成,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难点越来越集中表现在权力和利益格局调整上。为了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中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等各方的利益关系,知难而进,始终把握改革的主动权,努力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 二,坚持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出改革举措。通过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金融改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扩大了国内需求,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的局面;通过加大国有大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力度,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通过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推出改革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更加注重以开放来促进改革。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对中国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强大的外部推力。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中国在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服务贸易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等方面加快了步伐。 四,坚持正确处理改革攻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注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攻克国有企业改革这个难关,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下岗职工。这些人的生活和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为此,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两个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保证了这些人的基本生活,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注意正确处理改革与规范的关系,及时将好的改革经验法律化。在一些改革领域中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高度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推进改革。改革由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逐步转到方案设计先行,及时制定法律、法规,避免先改革后规范的被动局面。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好的经验,及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