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爸爸挑战传统家庭观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9日18:20 北京晚报 | ||
大都市社会观念的变化如此令人目不暇接,当女性是否应该回家当“全职太太”、“全职妈妈”的讨论刚告一段落, 一种颠覆传统家庭观念的新角色又悄然登场———“全职爸爸”出现了。记者发现,近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中 ,越来越多的小家庭开始尝试这种新的分工,面对一些传统人士的好奇、不解甚至是蔑视,“全职爸爸”们在网上大谈育儿经 验,颇有“如火如荼”之势。儿童心理学家最终肯定了“全职爸爸”的作用,因为他们认为父亲带大的孩子会更富有探险精神 ,更有勇气并且坚强。 为了孩子成长自愿回归家庭 楚先生目前的身份就是“全职爸爸”,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家和一岁多的儿子疯玩,孩子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一 个刚过30岁的男人,为什么会甘愿回家带孩子呢?楚先生说,当初纯属无奈之举,因为双方的老人身体都不好,没有能力帮 他们照顾孩子,妻子产假到期后,他们请了保姆来家里照顾孩子,没想到前后换了六个保姆都不满意,孩子还被折腾病了好几 回,在这种情况下,他和妻子经过多次讨论,认为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夫妻俩必须有一个人要作出牺牲。楚先生的妻子是 一名记者,坚决不同意回家带孩子,最后楚先生妥协了,他牺牲了报酬优厚的证券代理的工作,办了停薪留职,回家当起了“ 全职爸爸”. 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楚先生说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朋友和邻居那种怪怪的眼光,但是现在他已经相当坦然 ,因为看到儿子健康成长,妻子专心工作,他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每天午后,他会大大方方抱着儿子在楼下绿地玩耍, 和年轻的母亲们交流经验.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甚至很享受这种生活,比起以前勾心斗角忙忙碌碌的职场生涯,和儿子在一起 的生活单纯惬意。为了当好“全职爸爸”,他买来很多育儿的书籍研究,还每天记录育儿日记,分享儿子成长的快乐,现在他 和儿子的亲密关系经常会引起妻子的“嫉妒”。对于这种全新的家庭分工,楚先生和妻子都认为,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碍后,一 家人会更加和谐快乐。不过楚先生也表示,当孩子上幼儿园以后,他将“回归社会”去工作,因为社会经验也是对孩子的教育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更多的人认为不一定“男主外女主内” “全职爸爸”的出现源于现代人对于家庭分工观念的巨大转变,在最近一家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76 .56%的被调查者认为,“回家不应该只限于妇女,男人也可以辞职回家操持家务,教育孩子”,而不赞成此观点的仅占2 0.39%。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家庭的需求,夫妻双方确实需要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的话,那么谁 的能力强谁就可以主外。这也是在男女平等情况下,一个公平合理的做法。 据了解,在美国和欧洲,“全职爸爸”已经相当普遍,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抱着孩子的年轻爸爸,甚至一些会议上也能 看到妈妈专心开会,爸爸哄孩子的情景。然而在传统的家庭观念相当深厚的中国,当“全职爸爸”还是需要不小的勇气。令人 欣喜的是,记者在一些育儿网站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全职爸爸”敢于站出来说话了,“全职爸爸”甚至已经成为了网站上的专 栏或者论坛,人气相当旺,虽然这些“全职爸爸”各自情况不同,有的因为单位不景气无心恋战而退守家庭,有的称自己事业 有成厌倦打拼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有的则因为娶了一个“女强人”而甘愿为爱妻营造坚固后方,但从他们交流的丰富育儿经验 可以看出,这些“全职爸爸”都相当称职,并且对自己所做的事引以为荣。 “全职爸爸”有可能教育出不一样的孩子 “全职爸爸”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一些儿童教育专家的关注,他们认为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占主导作用时有可能培养 出不一样的孩子,他们会更富有冒险精神,更加坚强并且有勇气。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在谈到这个现象时认为,男性在子女教育的许多方面其作用是女性所难以取代 的,“全职爸爸”的出现是对传统社会家庭教育观念的一种变革,是父亲参与、重视家庭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有着相当积极 的意义。 他告诉记者,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这是因为父亲 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亲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母亲的游戏经常是静止的,较保守的,而父亲的游戏方式却是动态 的,富有创造性的。而且父爱的功能则更主要地表现在教会子女怎样应付和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使子女的意 志和智慧得到最佳发展。他认为目前“全职爸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不能有充分的自我认同和平和的心态,对于男子来说 ,往往在内心当中隐藏着较强的成就动机,他选择当“全职爸爸”也就很难赢得他人的赞许。那么,他能不能心甘情愿地担当 好这一职责,能不能有充分稳定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也是摆在全职父亲面前的一个课题。 “全职爸爸”这个全新的社会角色也许目前还无法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他的出现表明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了更多自主的选择,日子换一种过法,也许同样精彩。本报记者张鹏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