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首批“扩招生”就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3日16:16 北京晚报 | ||
3月,当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我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正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上。2003年,全国 普通高校毕业生有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特别是本科毕业生 感到了急迫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注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说:“就业压力加大 ,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形势下必然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谢维和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了多年跟踪,他在调查中发现,65%以上的毕业生 期望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31%左右的毕业生期望在3000元以上,20%的毕业生期望在4000元以上;70 %的毕业生希望留在北京等直辖市和沿海开放地区,近60%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工作。而毕业生中,自己认 识到应该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的只有28%。根据今年1月份劳动力市场需求看,89个城市所需要的198万个岗位中,国 家机关和社会团体需要的比例仅有0.8%,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应该是必然的事。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代表委员纷 纷开出良方。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大学生需要认识到整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 价自己。 “两会”代表委员不但在理论上对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证,还利用一切机会帮他们寻找出路,青岛大学副校长邵峰晶 代表一顿饭工夫就把20个毕业生“推销”给了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代表。3月6日晚,邵峰晶和杨绵绵两位代表恰巧坐到山 东团驻地的同一张餐桌上。青岛海尔青大软件公司副总赶到饭桌上向杨绵绵请示工作:“公司还需要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 ”听到这里,邵峰晶代表接过话题:“我们青大有计算机专业,可以满足你们的需要。要多少人?”“先要20个。”邵峰晶 抓住杨绵绵的手,高兴地说:“谢谢,谢谢。”邵峰晶代表说,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高等院校,必须将办学立足点定位于为区域 经济发展服务上,专业设置要切准市场需要。她深有体会地说:“学校不能闭着眼睛办学。”本报记者杨威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