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立法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5日03:46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朱丽亚 编者按现在已有1.2亿农村剩余劳力进城打工,作为公民,他们具有与城里人同等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说“同等”,就是说谁也不比谁更多,谁也不比谁更少。因为,一个人自由的边界就是另一个人自由开始的地方。这需要法律划清界线,并固定下来,进行保护和处罚。 立法是一件慎重而颇具专业性的事情。王元成作为民工的代表,天然拥有为民工维权的冲动,但他毕竟不是法律专家。身份认可与参政能力有时是不匹配的。好在我们还有许多弥补的制度设计,例如能调集民智的媒体。现在,我们把一个粗糙但很有意义的议案登在这里,就是希望利用媒体的力量,唤起公民你的参与,让它完善起来,并最终变成现实。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制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法》的议案”,是王元成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提交的第一份议案。3月13日,王元成代表致电本报,询问是否可以把他向大会提交的这份议案发布在网上。 他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集思广益,使这个议案早日立案。 据悉,很多人认为,只要代表提出议案,国家就会很重视。其实不然。能不能立案,主要看问题是否提在点子上,条件是否成熟。 王元成说,借网络公开征集法律条款的初衷,是想尽可能完善这份议案———使之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它早日立案打下基础。“今年不行,明年、后年我还会再提。” 曾经也是一名进城务工青年的王元成,对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感同身受,“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只有靠法律和制度,才能够保护更多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2001年9月,王元成曾自费开通了一条“打工热线”,义务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咨询、援助。但是,因为很多现实原因,热线逐渐趋冷。 王元成说,他原来准备的,是一份呼吁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建议。后来,因为在北京劳务市场感受到进城务工人员的艰辛,他连夜整理,又找到29名代表签名,便形成了现在的议案。 本次会议间隙,王元成与在北京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了更多接触。每走一处,他都感到心情沉重———全国35岁以下的进城务工青年1亿多人,很多都遭受过不公平待遇:工资被拖欠、克扣;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极大;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子女上学无门;被城市歧视…… 由于众多媒体的报道,在北京开会期间,王元成也不断接到进城务工人员的电话。 “很多时候,我知道自己帮不了他们。但我至少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而每一次倾听,都令王元成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他希望《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法》早日出台。 王元成深知,他的议案这一次肯定立不上案。它很可能会被转成一份建议,分发到各个相关部门。 据悉,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按照法律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只是议案的第一个先决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如果要求国家立法,最好能够形成法律条款。 王元成说,现在的这份议案,只是一个粗略的纲要,没有详细的法律条款。一方面,因为时间仓促,另一方面,也因为自己法律知识欠缺。所以,他想通过媒体或网络公布出去,以得到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当然,也包括进城务工人员提出自己的建议。 王元成说,对他的议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跟他本人联系,也可以在媒体留言。 留言信箱:people@cyol.com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