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计划配备先进仪器 动手虽晚起点高(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7日10:20 环球时报 | ||
地球—月球之间飞行路线示意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记者石丁 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登月的梦想长久以来却只能存在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然而,随着中国探月计划的正式启动,神话中的“广寒宫”已不再遥不可及。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项名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 月球探测再次成为世界航天热点 欧阳院士向记者介绍说,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当时美苏出于争夺空间霸权等目的,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核心的空间竞赛,在其后的十余年间,美苏两国共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美国更是先后6次将人类送上月球。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并促进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但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曾沉寂了多年。近十几年来,随着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月球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月球上蕴含的丰富资源将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于是在上个世纪末,月球探测再次升温。除美国、俄罗斯外,日本、印度等国也提出了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希望能够在新一轮的月球探测竞赛中占得先机。 欧阳院士表示,我国在卫星应用、载人航天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深空探测方面仍是空白。这是与我国航天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因此我国有必要在月球探测方面迎头赶上。 各国探月方略各具特色 “我们的探测器将装备目前最先进的科学仪器。”欧阳院士告诉记者,中国探月工程虽然起步晚,但中国探月工程将实现高起点的战略目标。中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环、落、回”三个阶段实施。其中配备有多光谱成像光谱仪等许多先进科学仪器的“嫦娥一号”环月卫星将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14种有用元素含量、探测月壤厚度分布和地月空间的环境等,特别是月壤厚度的探测方略独具特色。在发射后,“嫦娥一号”将用几天的时间进入月球轨道,这颗卫星设计寿命为1年。在第二阶段,探测器将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软着陆,利用月球机器人进行进一步的探测与研究。在第三阶段,探测器将采集月球样品,并将样品送回地球进行分析与研究。 据欧阳院士介绍,各国的探测计划各有千秋。如欧洲的探月计划侧重于验证航天技术和星上搭载仪器,日本则专注于研究月球内部构造的演化和形成,我国的“嫦娥工程”则重点研究月球资源分布,印度的探测任务与我国相近,但任务范围则相对较小。由于探测任务的侧重点不同,中国探测器与欧洲航天局和日本的探测器所配备的科学仪器也有很大的不同。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国际航天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国际合作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全球最优秀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有效地降低航天计划的风险,而且也可减轻资金压力。欧阳院士告诉记者,中国在月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方面也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合作性研究。比如美国就曾向中国提供阿波罗17号飞船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国和俄罗斯也就资料共享和技术合作等问题进行过接触。中国天文监测网还将承担明年发射的日本“月神”号探测器的部分监测任务。欧阳院士认为,如果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其耗资之大和技术难度之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承担的,所以国际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嫦娥”奔月为时不远 据欧阳院士介绍,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将更多地采用目前世界上最成熟技术。由于地月之间距离遥远以及我们从未进行过月球探测活动等因素,许多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攻关。但经过专家们的多方论证,我们已不存在“颠覆性”的技术问题。 谈到人们关心的探月时间表时,欧院士说,目前“嫦娥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顺利进行“一旦项目立项,三年内‘嫦娥’就可飞向‘广寒宫’”。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