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温总理引用诗句 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安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0日01:05 北京娱乐信报 | ||
林则徐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国务院新当选的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屡次吟诵中国古代及近代文人的诗词与名句。温总理的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这位精通农村经济的新总理不仅心怀人民、肯负责任,而且博闻强记,学贯古今。那么,这几句诗词的出处和历史背景是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黄兴涛教授。 林则徐诗: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安危 回放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工作风格的提问时说:“在我当总理之后,总是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黄兴涛教授介绍,这两句诗出自《云左山房诗钞》卷六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原诗为: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意为: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了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匆忙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林则徐明知禁烟如赴汤蹈火,但事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把自己的祸福荣辱置之度外。“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其决心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不畏强暴的铮铮铁骨和凛然正气。在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八月,林则徐被革职查办充军发配新疆伊犁,自西安起程时作此诗留别家人。 于右任诗:切切思乡之情 回放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两岸关系的提问时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诗句。” 据黄兴涛教授介绍,1949年4月,于右任先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在台湾,于右任常感孤寂,晚年生活十分凄寂冷漠。于是,在1962年1月24日他愤然写下了这一首无题哀歌,这首心灵悲歌有人名为《国殇》,也有人名其为《望大陆》。 现在,在台湾最高山峰玉山之巅,竖立着一座3米高的半身铜像。铜像面向大陆,面部表情严肃,目露愁绪,凝视着远方,这就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座像。于右任先生一生爱国,生前一直希望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 黄兴涛教授说,于右任先生是陕西三原人。1879年出生,早年参加反清斗争,后潜逃上海,参与创办复旦公学、中国公学和上海大学。1906年赴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创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抗战期间,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 《大学》:小康大同的经济思想 回放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农村问题时说:“中国古代《大学》一文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此句出自《大学》论述治国平天下的“传第十章”。“生财有道”原句为“生财有大道”,整句的大意是,发财致富有良方:国家没有无业游民,进行生产的人便增多;朝廷中没有不切实际的官位,靠政府吃饭的人一定减少;不耽误农事生产的各阶段,农民生产自然会勤快;量入为出,理财者就可以从容不迫。这也是中国儒家在2000年前提出的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杜晨)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