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利用搜索军犬参与新疆地震救援目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30日03:32 中国青年报 | ||
新闻背景:新疆伽师—巴楚发生地震后的15个小时,一支由14人组成的高素质救援小分队,出现在了受震灾损害最严重的几个村庄。除了先进的装备,更引人注意的是,一同前往执行任务的还有6条搜索军犬,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搜索军犬进行地震救援。 2月24日,中午12点45分,电话骤然响起:“新疆伽师—巴楚6.8级地震,北纬39.5度,东经77.2度,救援队立刻集中,准备接受任务!” 此时,京郊某工程兵部队的训练基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搜索犬分队的队员们正在操场锻炼,搜救犬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下小憩。 军令如山!顾不上喘口气,洗把脸,队员们径直向自己的犬跑去。 “巴笛”、“黑豹”、“甜甜”、“海啸”出列!13只搜索犬,6只将随行出征。这也是搜索犬进中国的第一次实战。 两箱矿泉水,4大箱犬粮,搜索犬6日份的粮食准备完毕,法国进口的乳白色犬笼摆成了一条直线。 下午4点半,到机场。晚上7点25分,飞机起飞。 飞机上,6只犬显得很兴奋,很不安分,训练员不得不每三五分钟起身去看看它们,抚摸它们,让它们平静。 这是它们第一次坐飞机去执行任务,没有发生呕吐、眩晕现象。显然,平时常规的抗眩晕体能训练此时发挥了作用。凌晨1点,飞机在伽师机场降落。 下飞机,转汽车,清晨7点50分,到达地震受灾最严重的震中地区。现场一片狼藉,土坯房坍塌扬起漫天灰尘。 8点15分,队员们集中开会。8点50分,犬队到达了各个乡村开始搜索。 6个人、6只犬一字排成,开始拉网式的搜索。 搜索犬走走停停,东嗅嗅西闻闻,有时还会在某地转来转去,不肯离去,它们的信号告诉队员们,这里有异物———队员们争分夺秒地开挖,最后一场惊吓———下面埋着一头被砸死的驴。 坍塌的都是土坯房,为了保持搜索犬敏锐的嗅觉,在沙砾中每连续工作半个小时,队员们就必须给搜索犬清洗一次鼻子。 分队长艾广涛介绍,用犬搜索是现场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经验表明:如果用人工搜索需要30 60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地方的搜索,而用犬则只需5—10分钟。在某一地点,如果连续用两条搜索犬都未发现幸存者,则100%可以认为该地区不会有幸存者。 当然,犬搜索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犬搜索时,应当注意风向。有时搜索犬只能告诉你有幸存者,而无法告诉你准确位置,此时应结合电子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另外,搜索犬对气味的要求较高,现场化学物质、尸体腐烂、夏天的消毒杀虫剂等都会对搜索犬的工作有干扰。 搜索犬的工作效率果然了得,兴奋、紧张了一天后,震中区域全部搜索完毕。最后确认倒塌的废墟下再没有剩下一个人后,搜索犬的任务圆满完成。 实战的优异表现来自平时的刻苦训练。 这13只搜索犬由德国牧羊犬、英国拉布拉多犬和比利时牧羊犬组成,刚8个月大就来到中国,组成了中国第一支国家救援队搜索犬分队。 它们的成长是“一对一保姆式”的,一条犬、一个队员,人犬任何一方淘汰,都将导致训练的中止。一只幼犬要成为搜索犬须经历三轮淘汰:从幼犬开始,15小时基础训练后,第一轮淘汰;再进行6个月搜索训练、27小时考核,第二轮淘汰;再接着6个月模拟训练,第三轮淘汰,最后,6个月定型训练,成为搜索犬。 在训练基地,记者对犬进行战术训练发生了兴趣,随机钻进一个水泥预制板搭建的半人高的防空洞,里面只透着食指缝大小的阳光。几分钟后,搜索犬找到了记者,并发出30秒的吠叫,提醒主人。 “犬若其人”,这些搜索犬也各有性格,而且它们的性格与主人的性格相似。“巴笛”勇敢、机警,但有时耍耍小聪明,偷偷懒。“甜甜”活泼,开朗,爱撒娇。“海啸”具有双向性,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像极了它的主人。队员们说起自己的犬,个个透着得意。 队员们还偷偷告诉记者,平时早餐他们都舍不得吃牛奶、鸡蛋,悄悄包起来喂了犬。周末,队员们把时间都花在犬上了,遛犬,在山坡上撒野,“个个上心”。当犬生病时,犬就跟队员们睡在一起,当犬打点滴时,队员们就看着它,抚摸它。 采访中,救援队负责人介绍说,训练搜索犬的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他们素质高,纪律严,技术娴熟。但在西方,很多国家的搜索、救援都以协会的形式成立,多数是志愿者,军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素质和作战能力参差不齐,不像我国清一色的军人,整齐划一。他认为,我国搜索、救援发展的前景就是“走全民化的道路”,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防灾、抗灾意识深入人心,搜索救援工作将成为每个人的必备课,一旦灾情发生,每个人都能训练有素地投入救援。 “也许有一天,在灾情现场,每个人都会像交警一样,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地指挥搜索犬。”这位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目前国内遭遇地震后的几种搜索办法 地毯式搜索,即队员一字排开,利用敲、喊、叫、看的方法,整体推进寻找幸存者。此方法适用于大片开阔的场地,要求大声喊叫。 旋转式搜索,即五六人一组,围成直径约5米的圆圈,相互间隔两三米,卧倒、敲击、静听,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移位1米,再卧倒、敲击、静听。此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内的重点地区。缺点是用人较多,进度不快,对于被埋深处的幸存者效果不佳。 除了人工搜索,还有电子仪器搜索。 光学声波探测仪,又称“蛇眼”,它利用光反射来进行生命探测。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于摄像仪器。救援队员将探头放入需要探测的地方后,探头可360度旋转,而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探头探测到的地方看得清清楚楚。 声波探测仪则利用声音的震动来搜救遇难者。该仪器的灵敏度非常高,只要幸存者发出微小的声音,声波探测仪就可以探测到。所以,即便是被埋在瓦砾中的遇险者已经不能说话,但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弱的声响,声波探测仪就能够及时捕捉到。它的缺点是,对环境要求较高,要求现场绝对安静。 夜晚照明不足是影响救援工作及时展开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赢得更多的救援时间,科学家们充分利用红外线的反射,使用红外线探测仪在黑暗中靠温度来探测事故现场中是否还有生命存在。 本报记者 从玉华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