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加宁 用生命绘制的“生命图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02日00:47 北京娱乐信报 | ||
北京积水潭医院/供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我必须和时间赛跑,假如我还能坐起来,假如我的手还不抖,我必须把这部手术图谱完成,献给我深爱的事业,献给一直支持守护我的家人,也献给我的学生,并通过他们献给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假如我的时间不够了,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系统的手外科手术图谱的话,那么就命名为‘韦加宁手术图谱拾零’吧……”现在,这部图谱的作者——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教授韦加宁正躺在病床上顽强的与病魔斗争。 42年的从医生涯,韦加宁以他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疗技术获得患者一致好评,被病人和同事称为“人民的好医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例同体断足移植手术成功的主要实施者,也是我国第一例同体拇指移植手术成功实施者。自1972年以来,他创造性完成首例同体断足移植成功,成功完成周围神经损伤束间移植,成功完成电烧伤前臂血管移植,成功完成同体拇指再造和断指再植等技术,并分别多次获得科技大会奖和市科技进步奖。多年来,他完成论文40余篇,参加编写了骨科、手外科等专著共计28部,共实施各种手术50000多例。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为手外科忙碌了40多年的好医生终于病倒了。去年5月,他被确诊患上了胃癌。经过手术切除和放化疗,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他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毅然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绘制成一本手术图谱留给后人。现在这部经典的《手外科手术图谱》已经完成了近90%,3000多张手术图谱堆成了座座小山。“再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部图谱就能顺利地完成留给后人了。能在有生之年多做、多传、多教,这样就等于活了好几辈子……” 韦加宁:“只要一接触病人,我的精神就来了,心情就会舒畅一次” “我不算计别人,也不斤斤计较自己。同事、同行、相识的和不相识的,尽全力有求必应,而不要求回报。我不用费神记住对方的职业、地位和电话,以期有朝一日可拿来利用。我尽可能多做、多传、多教,这样就等于活了好几辈子……” 韦加宁193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1961年从武汉同济大学医学系毕业后,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他靠着执著和勤奋,从一名普通的实习医生,逐渐成长为著名的手外科专家。作为一名国内外知名的手外科专家,慕名而来找韦主任看病的患者不计其数。手外科急诊多,手术时间长,工作累,这是全院共知、外科界共晓的。韦加宁几十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长年累月保证不了按时吃饭、睡觉,中午经常是一包方便面,可是从来没有人看见他有疲劳、倦怠的表现。他说:“我只要一接触病人,一上手术台,精神就来了,什么不好的事都忘了,给病人解决一次痛苦,心情就舒畅一次。” 医院规定专家门诊每次限挂15个号,而挂韦加宁门诊号的人特别多。他看完了专家号,就让没有挂上专家号的挂普通号。太晚了,挂号人员下班了,如果是外地病人,他就免费给他们看。他的专家门诊经常是早晨8点看到下午二三点钟。他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设计最好、最省钱的治疗方案,并尽量及时对他们治疗。他常对找他看病的本院职工说:“你们不要挂我的号。你们占一个号,院外病人就少一个号。” 患者:他是我们的恩人 作为一名大夫,韦加宁总是想方设法恢复病人的手功能。他常常比喻说,有什么材料就盖什么房子,有钢筋水泥就盖楼房,有砖头瓦块就盖平房,什么材料都没有,也要给病人盖一间矛草房,让他们栖身躲雨,安身立命。就是本着这个救治原则,40多年来,他已经完成“断肢再植”、“拇指再造”、“功能重建”等各类手外科手术50000多例,成为我国手外科界公认的完成手术例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疗效最好的手外科医生。 韦主任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他曾经医治过的病人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他住院的地方,都纷纷赶来探望。其中一位名叫崔文芝的患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就是韦主任曾在世界上创造性完成首例同体断足移植成功的受益患者。 崔文芝是京郊怀柔区的农民,是韦加宁用精湛的医术,使她重新又站立了起来。30多年前的一天,崔文芝在下地劳动的路上,被火车轧断了双腿,人们马上用急救车把她送到了同仁医院。被紧急请来会诊的韦加宁和同仁医院的大夫们一起,把崔文芝还完整的右脚,接到了左腿上,用两条残腿拼成接了一条完整的腿。为接活这只脚,韦加宁每天下班后,从积水潭医院骑40多分钟的自行车到同仁医院为崔文芝检查、换药,帮助她进行康复训练,还亲自背着她去试假肢。在韦加宁和其他大夫的共同努力下,这只断脚终于接活了。同时,这例手术也成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例“同体断足移植手术”。 同行:手外科张云涛:“有一段时间,特怕跟他值班” 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在手术室参观手术,韦大夫和另外两位医生在做腹部皮管移位手术。看着那个小个子医生熟练的操作,捏好的皮管不多不少正好可以填入打开的虎口,我当时觉得非常奇妙。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喜欢上了手外科。 毕业以后,我千方百计进入了手外科。当时手外科的大夫比现在少很多,我这组没有主治医师,韦大夫是我的直接上级医师。他很能干,精力旺盛,每天带着我们从早忙到晚,高高兴兴地做每一件事情。有时和他值班,干了一整夜,下台后经常聊天不睡,聊到我精神头上来怎么也睡不着了,他老先生却不声不响地倚在沙发里进入了梦乡……他休息的效率很高,不一会儿就醒过来又精神抖擞地开始做事。我刚一毕业哪里有这个本事,所以有一段时间特怕跟他值班。 跟了韦主任7年,从他那里得到的最宝贵收获是他很善于从别人和自己的失误中吸取教训。那时最高兴的事情之一就是手术中间休息时听他大摆龙门阵。他能记住每一个他经手或别人处理过失误的病历,说起来历历在目,从最开始的错误,说到最后得到的经验教训,使人受益匪浅。 第二个收获就是:手术的设计和与病人的充分交流。手外科病人的手术有一个特点,尤其是晚期功能重建的患者,要经过几期手术才能达到预期的功能恢复的效果。他对每一个病人的检查十分仔细,测量周到,每一个手术步骤都想得很清楚,得出结论以后会把每一手术的方法和可能发生的结果给病人画下来。这样交流以后病人非常信任他,以后的一期一期手术都找他做,终于能得到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手外科薛云皓:“韦主任的病床总是满的” 因为全国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所以韦大夫的病床总是很满,周转也很快,这就意味着每天的手术量很大。每逢手术日,我们总是上午9点进手术室,直到下午四五点才出来,中间一台接一台,没有一点空隙,更没有吃饭和午休了。前辈们告诉我,几十年来,韦大夫就是这么过来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他手下的大夫们换了一拨又一拨,每个到这里的大夫都习惯了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 我们在底下谈论时说过、科里也讨论过,不能让韦大夫总是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了,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可当我们向他提起这个问题时,他总是笑笑,不置可否。于是我们就私底下决定每天少安排一些手术,这个决议就交由当时任住院总医师的我来完成,但第二天韦大夫就觉察到了,他找我谈话:“小薛,昨天的手术怎么少了?”我急忙打马虎眼:“主任,是患者临时有情况停了。”但是韦大夫已经识透了我善意的谎言,因为这一招已经被前辈们用过了,韦大夫说:“我知道你们也是为了我好,想让我多休息,但是全国各地的患者冲着积水潭医院的名气来了,他们把健康和生命的希望交付给了我们,我们能辜负这沉甸甸的期望吗?早一天治愈,就早一天给了患者和家人心灵的慰藉,也给他们节省一些费用。以后手术量不能减少。”听了韦主任的这些话,我鼻孔酸酸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对韦大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他的手术图谱成了我们的抢手货” 韦加宁手术图谱画的漂亮,在手外科界是出了名的。一位国外同行曾说,“能做这么漂亮手术的人有,能画这么漂亮图谱的人也有,但是能把二者溶于一身的就只有韦加宁。” 记者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采访时,手外科不少大夫都说,韦主任的手术图谱真是一绝,里面除了文字外,还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手术示意图,让人看了一目了然。一直以来,他的手术图谱都成了进修大夫们的抢手货,这些生动的图谱就成了收藏的宝贝,于是科里经常发生手术记录失踪的现象,医院里经常发生韦大夫的手术记录丢失的事。到现在,不少进修学生手中都有会几张韦主任的原始资料,几大本精美的图谱复印件。韦主任每天白天做完多台手术回家之后,就开始将当天的手术转化为图谱,用以留做手术资料。他还常说:“进修医生在我院学到的知识可以带到全国各地,可以为更多的手伤患者治疗,可以养活多少双残疾的手,使多少双手重获生活、学习、工作的能力啊!” “这是一部用生命谱写的技艺作品” “今年春节是我这一生中最没有感觉的春节,7天来,我没有下过一次楼,也感受不到外面的阳光明媚,这或许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说到这里,陪伴了韦加宁几十年的爱人李景英的眼角闪现出了泪花。“7天里我们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家里的电话也给掐了,就是为了能让他安心的完成这部手术图谱。而这部书无论是对他还是对他的学生、病人都是很重要的,因为韦加宁有很多手术设计非常独特,他必须把这些留下来,他有这个能力把这些独特的手术技巧用图画来表现出来。很多年轻医生说,韦主任,我们就等着您这部书出来了。” 为了这个,他都不接受颈部淋巴结的放疗,因为他知道,很多病人就是做了放疗以后,闭聪神经麻痹,抬不起来,那他就不能画这个图,他说我不做,为了这本图谱,他不接受放疗颈部。李景英谈到这里,动情地说,“我觉得他对生命的看法是很豁达的,而他在做这所有的事情的时候,他都能够真正的把死亡置之度外。他一边在这儿作画的时候,我觉得他完全沉浸在一种非常快乐的,一种自我陶醉的境地。我常常在病房里看到他全身心地绘制手术图谱时,会令他自己忘掉了一切病痛,这也是他最愉快的时刻。” 韦加宁常说,“人生就像一出戏,当高潮过去,帷幕就会徐徐落下。假如这帷幕迟迟地落不下来。观众就会烦躁抱怨了。怎么样才能避免这帷幕落不下来的尴尬局面呢?那就是,当生命已无法挽回时,不要再做积极的治疗。”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坚强不屈的毅力支撑着,就是为了完成这部凝结着智慧与汗水的手术图谱。 夫人李景英在他的手术图谱写下了这样一段介绍:这本精美的手术图谱是我的同学、同事、爱人——韦加宁教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趴在肿瘤医院病房的小餐桌上艰难地画完的。其中几乎每一幅画都是代表他自己做过的手术。所以可以说,这是他一生的经验总结,也可以说,这是一部用生命谱写的技艺作品。 信报记者张迪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