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资产正悄悄溜走 国资管理“冰棍”现象探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2日20:2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记者高广志鲍盛华)记者近日在东北三省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调研时发现,一些账面上的国有资产虽已被有关部门“看管”起来,但由于难以流动,正造成更大流失,就像一根“冰棍”,咬一口有人管,可放在那儿慢慢化掉甚至最后变成一根杆了,却无人过问。 “账房式”看管难保“僵滞”流失 东北一些主管国有资产的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往往说,资产都已登记在册,保证不会流失。有关专家指出,静止的资产无法体现其价值,资产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保值增值,目前这种“账房式”管理难保资产不会形成“僵滞”流失,而且这种流失范围更广、损失更大。 据东北各地经贸部门负责人介绍,虽然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脱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亏损面仍在40%左右,辽吉黑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平均负债率超过了50%,相当一部分是超过100%的“壳企业”,而且负债额在逐年增加,负债率有的年份还在继续增高。 据统计,辽宁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额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172亿元,负债率增加1.34个百分点。此前的2年,其负债额和负债率也基本呈上升态势。黑龙江省2001年底对353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统计显示:连续三年亏损或资产负债率实际超过100%的特困企业172户,占48.7%;2001年末全省地方国有企业净值358.4亿元,两年期间减少了116.2亿元。黑龙江省一位主要领导说,这仅是企业报表所显示的,实际上通过审计还会发现一些潜在的流失。 部分亏损企业每天制造着现实流失账 辽宁省经贸委一位同志说,由于亏损企业人员、债务包袱沉重,产品没有市场,造成每生产一件产品就是个亏损账:机器一开,煤、电、水等费用进去了,可职工工资、贷款利息和税后利润几乎一样也干不出来,职工工资至少得发呀,结果只好冲减净资产。辽宁省企工委及国资委一位负责同志说,一些更糟糕的企业为了生存只好年年通过贷款支付职工工资和银行利息,如此反复使企业负债率越来越高,国有资产慢慢演化成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甚至呆死账,结果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黑龙江省经贸委一位负责同志说,那些停产的国有企业资产同样在流失,职工工资、保险等各种欠款越聚越多,贷款利息连年增加,原有的设备、破旧的厂房和常年积压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不值钱,像糖厂两年不生产,设备就不能用了。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副总经理杨春友说,一些关停企业欠银行数千万,接收时连设备都没了,只剩下搬不走的土地和破旧厂房,还有的干脆找不着了,办公地点挂上了其它部门的牌子。 还有一些国企虽然也在创造效益,但资产实质也在流失。辽宁省企工委及国资委综合调研处处长周荣强说,有些企业利润率只有1%至3%,与5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还低,这实际也是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杨春友说,一些债转股企业虽然利息停了,可不分红,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有关专家指出,现在部分国企的好转实际上掩盖了一些问题,像煤炭企业目前形势较好,主要是因为近期煤炭市场价格上扬造成的。这些都不能说明已从体制上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潜在流失知多少 实际上国有资产的流失可能远不止人们所能看到的。辽宁省经贸委的一位同志说,有的企业都亏好几个亿了,还上报赢利交所得税呢。黑龙江省一位叫孙首泉的民营企业家在收购一家国企清点资产时,意外发现上千万元的暗亏账,他告诉记者,锡钢片每吨市场价4000元左右,可同样的货原厂采购员却要花五六千元;负责省内销售的10多个公司拖欠厂里几百万元欠款,负责省外的几十名销售人员竟欠原厂数千万销售款;他进厂不久,职工反映,原厂某领导家属拉走了60万元的产品,最后用一台二手普通轿车就抵了账。他感叹道,真没想到有的国有企业潜在流失还有这么多! 为严堵潜在流失,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对近几年上报所有者权益150亿元的164户企业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上报的150亿元所有者权益100%累计亏损,明亏、潜亏及不良资产总计158亿元;对其中的42户企业统计分析,上报资产负债率100%不实。全省地方国有企业仅历年经营性亏损挂账就达383.3亿元,超过了358.4亿元国有资产净值,实际上全省地方国有资产已经是银行等债权人的资产了。 “这一笔笔亏损账相当一部分落到了国有银行头上。”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监管专员王保权说。据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统计表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不良贷款余额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5亿元。王保权认为,银行对那些亏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债权权益有的能收回点利息,有的干脆本利全无,债权的损失实际上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完)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