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改革孤残儿童收养方式 广州人下月可领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5日03:28 信息时报 | ||
民政部门对领养家庭将适当给予补贴 广州将成为首批寄养工程试点城市之一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王丽凤 实习生 翁亮子 通讯员 王锦昌 核心提示 为让孤残儿童得到更多的家庭关爱,今年,广东省民政厅将对省内孤残儿童福利机构的收养方式进行改革,采用集中供养和家庭寄养并行的发展模式。采用适当的资金资助方式,让这些孤残孩子走入家庭,体验真正的家庭温暖及父母之爱。广州将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从今年5月起,正式启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程。 让孤残儿童体验父母关爱 据了解,广东省孤残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已相当完善,在福利院生活的孤残儿童能得到较好的看护和相应的教育。但几十个孩子配备一个老师的教育和看护方式,还是让这些孩子生活中缺少了家庭式的父母关爱。为了改变这种集中供养的方式,我省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采用家庭寄养的方式,但接受寄养的几乎全是健全的儿童,残疾儿童则少人问津。对此,广东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的战处长表示:其实残疾儿童更需要家庭的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社会应该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护。因此今年我省福利院向社会提供寄养的孩子多数为残疾儿童。 严格考核领养家庭资格 据悉,从今年5月开始,广州市福利院的数百名3~8岁的孤残儿童可以对外提供寄养。为了确保孤残儿童能够真正得到家庭式的照顾和关爱,民政部门对申请领养的家庭做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首先,住房条件必须宽敞,让寄养的孩子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其次,家庭收入高出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收养人必须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各方面素质较好;再次,家中有空闲的人士照顾孩子。鉴于以上条件,广州市将首推以有宽敞住房、大都有人赋闲在家的花都或从化的农村为试点,初步定为以某个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为单位,在该村中挑选有领养意向的家庭。如果城市家庭符合上述条件的也可申请。 领养家庭可获资助 据了解,对于获得领养孤残儿童资格的家庭,政府会给予该家庭一定数量的高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孤残儿的生活费和数百元的劳务费,并与有关部门协商,对孤残儿童的教育费用进行减免,减免后的费用,由政府提供,孤残儿童生病时吃药住院费用也均由政府承担。 监督小组跟踪寄养儿童成长 一旦确定了寄养家庭,福利院会与寄养家庭签定一份非常详细的协议,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成立一个监督小组,每月定期检查孩子的生活情况及给予资金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孩子的体重是否增加、智力是否有所提高、学习情况是否良好、性格是否健全及有无意外发生等情况,如发现有的家庭违反协议,给孩子造成伤害,将终止该家庭的领养资格。 据市民政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家庭寄养的效果,在目前的情况下,将集中在一个村或一个街道,这样便于成立监督小组,及时通报情况,使试点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他强调说,这次市福利院提供寄养的孩子大多为残疾儿童,但均为轻残,即智力正常,只是在手、足方面有些欠缺,或其它器官轻微发育不全,所以,成为寄养家庭之后,民政部门会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包括生活护理、日常照料、医疗康复等方面的培训,一旦寄养孩子得病,寄养家庭必须及时与福利院联系。 条件允许可一家多养 据悉,同时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韶关市,已先行一步,在一个村的13户人家中,寄养了27名孤残儿童,效果很好。据介绍,这些家庭均非常乐意收养福利院里的孩子,因为他们家庭大多经济条件较好,且家中的男性大多外出做工,孩子也都成人或外出读书,女人闲在家里无事可做,收养孤残儿童,不仅让她们生活有了乐趣和寄托,也体现了自身价值,她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接送他们读书,带他们逛公园、走亲戚,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家庭的温暖。据当地监督小组的调查,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孩子一个月内体重均有增加,当福利院工作人员去看他们,欲接他们回福利院时,小家伙们竟没有一个愿意再回福利院。 据了解,广州市也将采用这种方式,会集中在一个村或一个街道内选择寄养家庭,并且,只要有充足的条件和能力,将允许有的家庭一家多养,即可以申请收养1~3个孤残儿童。这样既让这些孩子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也可以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个玩伴。 □大众时评 爱,从资助孤残儿童开始 下月起,广州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到福利院将孤残儿童领到家里寄养。省民政厅还对领养孤儿的家庭给予适当的经济资助。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首先,孤残儿童将会受益匪浅。众所周知,儿童正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更是人格的形成关键时期。这批儿童,残疾已经是不幸了,更不幸的是他们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如今,让无父无母的孤残儿童尽享家庭的天伦之乐,无疑就像往干涸的心田上注入甘霖,对这些幼苗的成长真是善莫大焉。 其次,这对于那些经济富裕、充满爱心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领养孤残儿童的家庭将得到的政府资金资助,相比起在广州要将一个孩子抚养成人和成才所需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等,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政府毕竟为这些富有爱心的家庭打了一支强心剂:他们好善乐施是受到社会的肯定的。表面上是小小的资助,但社会意义是巨大的,它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爱心家庭加入到领养孤残儿童的行列中来。 最后,这一项措施也会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由于孤残儿童不断地从儿童福利机构走向接收他们的家庭,家庭接收得越多,福利机构就越能够腾出更多的空间和财力来接纳社会上被遗弃的孤残儿童,从而也为社会减轻了负担。 当然,我们也应考虑到,福利机构让孤残儿童走进家庭,并不等于“甩包袱”,从此可以不闻不问;接收的家庭也不等于只是提供温饱式的“喂养”,而更应该在教育上有所作为;而政府用资金等鼓励家庭领养孤残儿童,更应该加强法制管理,不要让领养孤残儿童成了某些人的“摇钱树”。 这件好事反映出,广东不仅仅是弥漫商业气息的经济大省,也是一个充满人性的“爱心大省”。我们理应为能够在这片热土上生活而感到自豪。 本报评论员 林庆国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