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战场的不倒红旗--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1日11:06 南方都市报 | ||
相关报道:记者对话钟南山:医德的最好体现是治疗效果 抗击非典英雄谱之二 -人物档案 钟南山,1936年10月20日生,福建厦门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呼吸内科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学术造诣很深,在研究哮喘、呼吸肌疲劳和慢阻肺病人营养支持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他领导的呼吸疾病研究所被确定为省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市的研究中心。1984年,他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参与制订“哮喘全球防治战略”。先后被聘为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1987年被收编剑桥《国际名人录》、《国际有成就领先者名人录》。 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战役,在世界医疗史上从未有这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疾病,不为人所知的病毒正在肆虐人的生命;这是一面插向敌人阵地的不倒红旗,他用自己的智慧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这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老人,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非凡的勇气和无私精神履行着他的天职。 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今年66岁的钟南山院士试过一次连续38小时救治患者,他没有休息,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用同事的话来说“他这是在拼命”。 无畏的战士 对于收治最严重的患者,钟南山说:“我们本来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我们就像扫雷班,你不扫雷谁来扫?最艰巨的救治任务舍我其谁?” 春节期间,广州地区不少医院因不大了解“非典”的传染性而遭到重创,很多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的中坚力量纷纷病倒,短时间内转送到广医一院的病人骤增。这时,钟院士主动请缨,要求将最严重的病人送到他们呼研所。作出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其一,当时病因不明,谁都没把握能治好病人,治不好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其二,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收治最严重的病人,等于给自己寻找危险。 但钟院士没有考虑这些,他的心中只有病人。他说:“我们本来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我们就像扫雷班,你不扫雷谁来扫?最艰巨的救治任务舍我其谁?”呼研所从此成了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核心堡垒,并立下赫赫战功:截至4月19日,广医一院呼研所共收治101名“非典”患者,其中医务人员50人,目前已有87人康复出院。其中54人是需要插管的最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87%(死亡的7人是因转送太晚或并发其它重病)。呼研所集中收治危重病人,不仅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而且大大减轻了兄弟医院的压力,保住了不少医院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的中坚力量。 慈爱的领导 第一位被感染的何医生回想住院的经历说:“钟所长对下属非常关心重视,我住院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两天后我的病情加重,出差在外的钟所长连夜制定治疗方案。” 在他的影响下,研究所里每位医生明知危险,却毫不畏惧,与“无知者无畏”相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则显得更悲壮。用钟院士的话说,“到了后期,救治每个重症患者就像战士炸碉堡,为一个患者切开气管,就有一个医务人员被感染倒下。”在这场战役上,全所有14人被感染。 呼研所的医护人员受到的压力不仅来自病情,还有其他方面。一位半年未回过家的护士接到通知去参加哥哥的婚礼,却被母亲堵在了家门口,她只好回来大哭一场;一位与人合租房子的医生,被室友要求搬出去;有的医护人员怕家人担心,索性不回家了…… 当值班室住满了“无家可归”的医务人员时,钟院士把他们当作家人一样关爱有加。第一位被感染的何医生回想自己1月底住院的经历时十分感动,她说:“钟所长对下属非常关心重视,我住院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两天后我的病情加重,出差在外的钟所长连夜制定治疗方案。对每个患病的医生,他都一一听诊、看望。” 负责的医生 钟南山与病人亲密接触,他否定“远程检查”,因为“连起码的程序都不对,还叫什么检查”。 在救治病人第一线,钟南山在给每位病人检查时,都会来到病人身边,甚至打开病人的口腔观察。助手们劝他不要进病房,他却坚持要进。对于所谓“远程检查”,他持否定态度,因为“连起码的程序都不对,还叫什么检查”。 很多病人难以想象为他们干“体力活”的人中竟有大名鼎鼎的钟南山。2月15日,钟南山参加抢救一位呼吸衰竭的病人,看到人手不够便上前帮忙抬患者,用气囊为患者做人工呼吸,病人家属事后才知道干粗活的竟是66岁的钟院士。有一个家庭,5口人有4人感染。其中大儿子情绪非常不稳,经常从隔离病区冲出来,说要见他太太,他舍不得他太太。钟南山就亲自去做思想工作,平定了他的情绪。广医一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小孙告诉记者,钟院士从不嫌弃病人,他近距离跟病人接触,病人有汗,他也会给病人擦汗。 整个春节,钟南山都是在会诊和指导救治的忙碌中度过。两年多没见的孙子从新西兰回来了,他没时间亲近,除夕和元宵节还坚守在治疗一线。一位工作人员曾感慨地说:“我到他家里去给他送资料,看他案头摆满了资料,人也躺在堆成山的资料中,他这是在拼命!” 严谨的学者 广医一院副院长黎毅敏说:“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对所有的事都很谦逊,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和治疗方案,并根据有限的资料作了总结归纳。” “非典”病因扑朔迷离,令钟南山心急如焚,他深深明白作为科学家的责任,忘我地投入关于“非典”的科研中。他经常夜不能寐,书房的灯光也亮彻通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研究,他们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整个过程中钟南山敢于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案的精神令人敬佩。 他的学生、广医一院副院长黎毅敏说:“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对所有的事都很谦逊,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和治疗方案,并根据有限的资料作了总结归纳。” 3月9日,省卫生厅印发了凝聚钟南山为首的专家组大量心血的《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再一次明确了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出院标准,使各个医院都有章可循,大大促进了医院救治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0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超过患者总数的80%。 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派出的专家组到广东考察。他们第一时间就与钟南山见面。一番交流和探讨之后,他们竖起大拇指说,钟南山收集的病例资料非常详细,也非常多,以他为首的广东专家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本报记者曾文琼通讯员贺小伶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