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非典型肺炎防治专题 > 正文

短兵相接66昼夜--军事医学科学院非典攻关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3日09:21 解放军报

  ●刘义强 吴志军 本报记者刘兴安

  编者按疾风知劲草,艰险识英雄。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在“非典”疫情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夜以继日,奋力攻关,取得防治非典型肺炎的重大科技成果。他们的模范行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十分关心高度重视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病情监控,做好救治工作,尽快查找病因,防止疫情蔓延。全军医学科技工作者要牢记使命,发扬爱国奉献、勇攀高峰、为民造福的精神,为战胜“非典”疫情、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2月15日进驻实验室展开“非典”防治攻关,到4月2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已经与“非典”短兵相接了66个日日夜夜。从寻找致病“元凶”,到研究出快速诊断技术,他们为战胜疫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疫”而动,主动请缨查“元凶”

  2003年新春佳节刚过,一种人类从没有见过的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广东部分地区悄然肆虐。消息一经传出,立即揪住了军事医学科学院领导和专家们的心。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长期奋战在微生物流行病研究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深知:人民的安危重于泰山。强烈的使命意识,促使他们主动请缨,承担起破解“非典”之谜的任务。

  查找“非典”的致病“元凶”,必须首先获得病变组织样本。2月12日,经总后有关部门批准,他们迅速派出流行病学专家曹务春、病毒学专家祝庆余前往广东疫区采样。为了获取“非典”组织样本,两位专家不辞辛劳,千里奔波,两天多时间便将样本成功采回。

  就在派人南下采样的同时,一项重大科研攻关计划在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迅速部署:成立“非典”攻关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统一协调科研力量和资源;以设在该所的全军微检中心为核心,成立了包括病毒、细菌、流行病、电镜、病理等多个研究室参加的科研攻关集体,确定从细菌、病毒、血清学检测、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展开研究,分别由祝庆余、秦鄂德、端青、杨瑞馥、曹务春、王翠娥等专家领军挂帅。

  短兵相接,初识“庐山”真面目

  2月15日,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参加攻关的科研人员携带“非典”标本进入研究所的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攻坚战正式打响。

  2月21日,血清学研究首先报告发现“非典”病原体。科研人员通过抗体查找抗原,从4份样品中发现有一份呈阳性反应,显示衣原体可能是“非典”元凶。但要真正确认“元凶”,还需通过相关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动物实验进一步查证。

  此时,其他小组正在通过细胞培养和小鼠感染的方法查找致病“元凶”。血清学研究的突破,促使大家进一步加快了研究进程。专家们通过对感染小鼠的系列实验,最终确定了病原体。

  2月26日,研究人员把分离出的病原体放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病毒颗粒,并拍下了清晰的照片。经过反复分析实验结果,专家们认为“非典”的病原体可能是冠状病毒。“元凶”的面目日渐清晰。

  冠状病毒始现于1968年,因外形形态有日冕状和皇冠状的突起而得名,其主要危害是引起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及支气管炎和急性肠胃炎,历史上从未造成像“非典”流行这种严重后果。“元凶”到底是不是冠状病毒?

  为求科学准确,他们请出已经退休的著名病毒学专家陈德慧研究员。当她看到用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病毒图片时,当即予以确认。此后,专家们又通过对病毒核酸序列的测定,将获得的这一病毒与动物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进行对比,得到进一步验证。显然,各种研究结果完全证实“非典”病原体就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4月9日,这一重大发现得到了国家卫生部权威专家的确认,“非典”的真面目被彻底揭开。

  马不停蹄,乘胜追击查毒源

  就在专家们日夜加紧攻关的同时,“非典”的肆虐范围也在不断蔓延。对防治“非典”工作,军委江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始终高度关注,作出了许多重要决策和指示。

  面对党和国家的重托,军事医科院的领导和专家们倍感责任重大,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加快攻关进程,早日降服病魔。

  确定“非典”的致病“元凶”,只说明已经发现“敌人”,而要真正消灭它,就必须进一步弄清“敌人”来自何处,寻找克敌招法。就在确定冠状病毒的当天,该院召集科研人员进行再动员,要求大家马不停蹄,乘胜追击,迅速把主攻目标转向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测序。

  专家们已没日没夜地忙乎了近两个月,还没来得及好好喘口气,又全力以赴投入到新的战役中。他们坚信,只要完成这一冠状病毒的全基因测序,就能够通过与猪、羊、牛、鸡等动物所有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的比较,追踪到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并找到阻断这一来源的药物和手段。

  强强携手,完成全基因测序

  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测序工作,军事医科院领导决定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展开合作。

  4月9日18时,从动议到签字,一小时内双方就达成了这一重大科技合作协议,并拟定了测序计划,进行了工作分工。

  当晚23时,军事医科院的专家备齐了所有病毒资料,24时送达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这里,军地专家密切协作,连续拼搏两个通宵,仅用36个小时便完成了4个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全基因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长度约为3万个碱基,与加拿大、美国报告的序列基本一致。这一成就,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4株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测序的国家。

  专家们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的测定,为寻找冠状病毒来源,研制“非典”诊断试剂、疫苗和预防治疗药物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获突破,快速检测术问世

  在分离“非典”病毒和进行基因测序的同时,医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在加紧研究“非典”的几种快速检测技术。

  4月16日,专家们首先研制出“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分离到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两小时内可以出检测结果。

  此前,我国对“非典”的诊断一直靠临床指征来判定是否染病。由于没有实验检测技术,对早期发现“非典”病人、准确诊断“非典”患者、及时检测疑似病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他们研制出的“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技术,对早发现、早治疗“非典”病人意义十分重大。

  在此基础上,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一种更快捷、更简便、更准确的“非典”疾病检测诊断方法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可望很快投入使用。

  4月21日,是这个研究所与“非典”短兵相接的第66天,当记者走进该所时,所到之处都是一个个加紧攻关的身影。这里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与“非典”这个恶魔展开殊死搏斗。许多科研人员表示,要牢记使命,奋力拼搏,“非典”疫魔一天不根除,攻关一刻不停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非典型肺炎新闻
  订阅头条新闻 时刻关注非典型肺炎发展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网上优惠学习各类英语,考研会计司法考试课程,免费试听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数码摄像机等你拿
流行乐坛金曲铃声
送歌表达无尽思念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谭咏麟] 难得糊涂
[郑中基] 我代你哭
[蔡依林] 说爱你
[和 弦] 倩女幽魂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亲尝五月爱情
  • 水之恋女士香水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富士数码相机
  • 富士 F401
  • 富士 S304
  • 市场最新动态
  • 800元品牌手机
  • 运动服饰换季甩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铃声 图片 订阅 言语传情 游戏 短信宝贝 爱情快递
    · 有趣、经典、让人捧腹大笑
    · 日本青春美少女 疯狂铃声
    · 享受人生美妙性爱——两性学堂
    · 给你一次激情艳遇 爱永远陪伴你
    · 加入缤纷包月下载 赢取数码摄象机
    · 原汁原味的感觉来自鹏飞原创短信

    · 梦醒时分 约的就是你 移动三国志
    · 手机点歌 表达思念与真情 语音笑话
    头条新闻 新闻冲浪 激情男女 体育新闻 非常笑话 两性学堂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每日笑话 白领健康 每日英语   
    自写短信 精彩专题:流行音乐排行榜铃声 射雕英雄传剧照 短信宝贝
      爱有温柔的、性感的,更有火辣辣让你无法拒绝的。立刻用手机编写短消息00发送到888811加入爱情快递!满足你交友聊天的全部欲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