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昨穿越玄武湖隧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3日13:33 扬子晚报 | ||
在南京美丽的玄武湖下面,国内第一条城市湖底隧道已经全线贯通,即将于“五一”正式通车。玄武湖隧道是南京市 快速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市政工程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项目投资最高、技术工艺最复杂的现 代化大型隧道工程。 正式通车后,隧道里只能行车,不能走人。昨天,本报记者步行40分钟,穿越这条约2660米的地下走廊,以一 种独特的方式提前感受了这条现代化隧道。在模范马路的隧道入 站在路口放眼隧道,只见15米宽、4.5米高的两个洞口气势不凡,双向6车道笔直地向前延伸。 沿着隧道往里走,几分钟后,隧道的上方出现了近50米长的格栅式顶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顶板的反光可以缓解 洞内外光线的强烈反差,让司机很快适应隧道内的光线。此时,隧道中很安静,只有几个工人正在给两侧墙上的卡索板作最后 的“美容”,这种进口的卡索板在国内施工中很少用到,它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防噪、防水、防腐功能,它的价格也很高, 工作人员形象地描述,一块板子就相当于一台彩电的价格。玄武湖隧道是我国最长的城市地下隧道,在建造质量上也是一条与 国际接轨的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很多国际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卡索板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注意到,在隧道壁上,每隔近百米的距离就有一扇门,记者推开一扇门,原来在两条隧道之间还有一条2米宽的 “安全通道”,它与主体隧道一样在地下延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将来为隧道运行中的抢救、逃生和管线通行用的。 大约走了十来分钟,工作人员说,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隧道和地铁“双龙会”的地段,从我们的脚底到地铁隧道的上 壁,最近的地方只相隔了1.004米土层,这是目前国内地下工程相交的最小间距。再往前走不远,侧前方出现一团光亮, 原来已经到了中央路的匝道口。这里的隧道上方,就是古城墙。 走过这个节点再往前,就到了隧道的玄武湖湖底部分了,这段的施工已经全部完成,隧道里已没有施工机械和工人, 刚铺好的沥青路面平整而结实,空气里还飘着一股沥青的味道。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这时感到有一股清新的凉意透身 而来,抬头看,隧道顶上是造型独特的通风、照明设备,想想头顶上就是浩淼的玄武湖湖水,我们却站在坚实的沥青路面上, 以后这里还将穿梭着南来北往的汽车,不由得感叹现代技术的伟大。 大约40分钟左右,记者走出了隧道。一下子就看到11辆消防车停在出口处,消防官兵正严阵以待,原来是“隧道 通车,消防先行”。为了迎接隧道的通行,南京消防支队正进行一次特殊的演习。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到的避火服和隔热服等 特殊服装都一起亮相。 站在新庄立交桥上回望,只见眼底的玄武湖碧波荡漾,四下延伸的湖堤上桃红柳绿。“五一”那天,玄武湖隧道就将 正式开通,每小时可通行7000辆汽车,从新庄到模范马路只需2分钟,进出南京北大门的堵车之苦即将成为历史。让我们 满怀喜悦,静候7天之后的那个辉煌时刻!实习生段晶晶本报记者赵霞陈岩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