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专家上海考察“非典”随行采访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6日10:01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4月25日 电通讯:“上海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上海考察随行采访记 新华社记者 季明 孙丽萍 仇逸 正当我国一些地区经受非典型肺炎侵袭的严峻考验,上海市政府主动邀请世界卫生组 专家的结论是:拥有16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非典”病例较少,部分是因为“幸运”,更重要的是因为建立起了一个“运行良好”的“非典”监测、预防和报告系统。 “上海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 刚下飞机,专家们就从虹桥机场的办票柜台上抽检了《旅客健康检查表》,并被告知,候机楼大厅已经进行过多次消毒,所有工作人员都已戴上口罩。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6名专家根据上海方面提供的医疗机构清单和中英对照地图,自行选点抽检,从最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到定点收治机构,从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综合性医院、部队医院、专科医院。 22日下午,专家组成员钱秉中博士在上海市第六医院的“发热咳嗽专门诊区”实地体验了一名病人进入上海预防监控网络的全部过程: 如果一位患者因为发烧、咳嗽,来到上海470多家医疗机构中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诊,他会被要求戴上口罩,进入传染科或者防保科医生坐镇的“发热门诊”。经过当班医生仔细询问,一旦发现他的症状有“非典”的蛛丝马迹,就立即通知医院专家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人被立即送入隔离病房,最终可能会被专门的救护车转移到定点收治“非典”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与这位病人密切接触过的人员也同时进入“网络监控”状态。在这张无形网络中,所有电话和运送车辆24小时待命,所有通道、车辆、诊室、病房、仪器24小时保证专用和消毒;即便这位病人没有前往就医,而是待在社区中或者去药店自行配药,在社会综合防范“非典”的大氛围下,各个社区也派出专门的医务人员将宣传资料主动派送到家中,周围居民发现情况后也会及时上报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店的服务人员了解他有发热等症状后,也会力劝病人就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有“非典”怀疑病人的报告后,除了派员调查外,还立即启动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和他同吃、同住、同工作的人群和治疗、接待过他的医生都必须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10天以上的观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跟踪、调查、反馈,一人一表、逐一排查,不漏掉一个环节和可疑病人。 上海对“非典”防范工作非常重视和投入。整个城市启动了应急机制。在上海防范“非典”的中枢神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对上海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评价甚高。目前,110个监控点负责全市“非典”感染的监测工作,全方位、全覆盖,每天实施“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当天的发病和怀疑感染情况,就会汇总,再及时发布、通报。由20名分子病毒等方面的专家和10位著名中医组成的两支专家咨询组进行大量的研究、指导工作,专用实验室24小时运作。 专家组组长、詹姆斯·马圭尔博士在考察中表示:“上海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 “上海医生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23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来到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看望在这里接受治疗的上海已经确诊的两位“非典”病人──李女士和她68岁的父亲。 已经除去了呼吸器的李女士告诉马圭尔博士,自己的病情逐渐好转,体温连续多日保持37摄氏度以下,没有出现咳嗽、咳痰和呼吸急促等症状,饮食恢复正常,原先使用的一些抗菌素、抗病毒药和免疫球蛋白等也已停用。她说:“我们要感谢这里的医务人员,因为我们得到的是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 马圭尔听罢转身询问守护在病床边的护士长崔洁:“你有多久没有回家了?”33岁的崔洁眼里顿时泛起了泪光。 三月下旬,上海传染病医院被确定为“非典”转诊定点医院后,崔洁和医务组中的另外3名医生、6名护士随即进入“高度警备、高速运转”的状态:抽血、化验、陪同拍片、实施中西医治疗、为个别患者使用呼吸支持系统……他们身着两层隔离防护衣、戴着防护眼镜、双层帽子和口罩,进一间病房就必须换一套防护服,在不能开空调的病房里又热又累。整整一个月,病区三楼就成了这些医生护士们临时的家。他们与外界完全隔绝,连饭菜都通过专门通道传送。这一切都不算什么,最让这些医护人员牵肠挂肚的,是无法与为自己深深担忧的家人相见。崔洁告诉马圭尔,让她安慰的是“每天都可以给孩子打个电话说,妈妈很好。” 考察三天时间里,马圭尔一直保持沉默,此时却主动对中方陪同人员说:“我想对新闻界说几句话。”他说:“医院是抗击‘非典'疫情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上海的医护人员非常专业,非常细心和投入。面对如此危险的传染疾病,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另一位专家普赖泽尔博士也留下了这样的评语:“上海的医院和世界上任何医院相比都毫不逊色。这里的医生和护士做好了准备,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上海的态度是坦诚的、开放的”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抵达上海当天,上海方面就给他们主动提供了包括《上海市卫生系统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情况报告》在内的六份中英文对照文件。 专家们还拿到一份记录上海所有类型医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名称、电话和地址的名单,以及一份英文版最新上海市地图。“上海将坦诚地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对专家们说。 原先计划的考察日程被抛在了一边。专家组对在上海的考察内容、对象和路线拥有完全自主权,而上海市政府给予充分支持。专家们通过抽签方式或者是集体讨论临时决定前往任何一处考察地点,常常只留给考察点5到30分钟的准备时间。 23日上午考察完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马圭尔博士还没有透露下一个目的地。十二点半吃中饭时,他拿出登记着上海7家部队医院的名单,和另两位专家进行抽签选择。下午一点半,专家组专车已经行驶在通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路上。24日下午原定为专家组的总结报告时间,而此时钱秉中博士突然提出,要再次前往已经考察过的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方立即安排专人专车陪同前往。 5天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考察路线中包括了上海大小医院、各级疾病防治中心和重要的病毒研究室,参观考察了上海“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同时,中外专家对共同关注的问题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就防治的技术原则和技术对策展开争论。专家组成员福田敬二博士说:“我们在上海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坦诚开放”。(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