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白衣战士的家人致敬 亲人上一线困难留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7日00:27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4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杜文峰 为了支持亲人医治、照护非典患者,多少父母暂别了儿女,多少儿女暂别了父母,又有多少夫妻暂时别离! “亲人送我上一线” 救治非典患者,是要与外界隔离的。而在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意味着要与家人、亲戚、朋友暂时的完全隔离。 山西医科大二院要组建医治非典重症患者隔离区,院领导请医护人员报名,消息一公布,令人肃然起敬的场面出现了:所有的医护人员纷纷自愿报名参战!有一名年轻的护士叫张峥,这些天她爱人正好出差在外地,她的仅3岁孩子又正在出水痘、发烧,但她仍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被选中到非典救治一线。细心的老母亲看出张峥对孩子的丝丝担忧,就对她说:“孩子,你去吧,我给咱照料小宝宝,你就把患病的人当成你的亲人吧!”一句话,使张峥潸然泪下:多好的母亲,多理解女儿的母亲啊!她把孩子往母亲怀里一放,微笑着奔赴抗击非典一线。 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许莲芳的爱人因工作忙,平日很少回家,孩子上下学全靠她一人接送。接受了进入非典病区任务后,她毫不犹豫地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和爱人,她自信:“有亲人的支持,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面对肆虐的非典,家人谁不为在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揪着心,但他们没有扯亲人的后腿。在他们心目中,救死扶伤,那是最崇高和最神圣的事业。 困难留给了家人 白衣战士上了防治一线,家里的困难都留给了自己的家人。 记者电话接通了太原市中意友好急救中心医务处主任乔楠,这位42岁的汉子说他已经50多天没回家了。他有一个14岁的女儿,正上初中。自从妻子去世后,教育孩子的一切责任全落在他一人肩上。非典袭来时,他所在的120急救中心承担起运送患者任务。这时,他不能为孩子尽责任了,只好将孩子托付给年近七旬的双亲。双亲还常常打电话鼓励他:“咱选择了这个工作,咱不后悔,国家需要时,你就放心去干。你好好地工作,早把病人治好了,咱们就能快点见面了。” 乔楠动情地说:“我有时也抽空也往家打个电话。一次,电话中得知患病的母亲冒着雨去买菜了,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哽咽着嘱咐家人:‘有什么活等我回去干吧。’话虽这么说,可我哪有时间回家呢?”的确,乔楠不能回家,家里的一切困难就只能靠双亲和女儿担着了。 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王玉兰、护士任丽茹的孩子正面临中考,这时,孩子是多么盼望她们守在身边,为他们加油、鼓劲呀,可她们进了隔离区,不能遂儿心愿。孩子是懂事的,他们说,妈妈不在身边的压力我们能扛起来,因为我们知道妈妈在医院里时刻都想着我们。 为了非典患者,太原市结核病医院护士刘丽霞顾不上自己3岁的女儿了。十天半月见不着妈妈,孩子一到晚上就哭喊,终于有一天发烧了。这时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妈妈,别人也劝刘丽霞请假休息两天,可她考虑病区人手紧张,不能离开。她一边流泪一边给爱人打电话说:“只能靠你照顾孩子了。”爱人十分理解她:“你放心工作吧,我会看好孩子。现在是与非典战斗,咱绝不当逃兵。”在亲人的理解、支持中,刘丽霞在一线连续奋战了一个月,她说:“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阻隔不断的亲情 非典灾难,暂时隔断亲人的亲密接触,但什么也不能阻隔亲人间的亲情。 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魏东光,在为非典患者治疗时不幸染病。他痊愈后,顾不上多休息,又毅然投入到救治其他患者的工作中。面对众多需要医治的患者,面对因抢救病人而病倒的同事,他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与非典疾病做斗争的最前沿。他离不开医院,他回不了家,尽管他的家与医院只有一墙之隔。思念家人心切时,他就抽点空闲,悄悄站在墙边,远远看一眼爱人和孩子走在上学路上的背影。那时,一向刚强的他,一任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太原120急救中心的一百多位医务人员,两个多月了,天天奔波在每一个现场,天天都同危险面对着面。他们24小时全天候待命,一有疫情,就呼啸而出,这样的工作使他们连睡觉时都不敢脱去衣服。面对压力,他们没有一个人退却,但他们面对家人却满心酸楚。一位护士的孩子只有8个月,还在吃妈妈的奶,当妈妈的却长时间不能回家,偶然有机会回家一趟,还要穿着隔离服。见了孩子,她多想抱一抱孩子,多想亲亲多日不见的孩子,但她却实在不能……急救中心南站有个姜大夫,也是一两个月没回家了,一天夜里,他的女儿突然打来电话说:“爸爸快回家吧,妈妈病得不行了。”姜大夫半天只说了一句话:“你,你好好陪妈妈去医院吧……”这一夜,姜大夫没有合眼。 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在防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支英雄的赞歌。(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