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非典:香港会闯过难关 北京也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7日03:38 北京娱乐信报 | |||
香港慈善总会会长何威廉在本报的帮助下,通过可视电话向隔离区里的医护人员表示慰问。信报记者苏冠名/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香港慈善总会会长何威廉在看到本报“可视电话连线隔离区”的报道后说,香港也曾和北京一样遭受到“非典”的肆虐,但—— 正在北京的香港慈善总会会长何威廉昨天致电本报,通过本报向北京隔离区内的医护 昨天下午,记者对何威廉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何威廉会长对北京的“非典”疫情表示极大的关心,并代表同样身处疫区的香港同胞以及他所熟知的东南亚海外华人对北京市市民表示慰问。随后,何威廉会长还在本报的帮助下,通过“捷视宝”可视电话与身处隔离区的医护人员“面对面”。 -连线隔离区 透明隔离区 增加抗非信心 “我代表我身边的华人华侨,向你们这些坚守在一线岗位的白衣天使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战争。”何会长通过可视电话“面对面”地向北京胸科医院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表示慰问。 “我现在可以通过可视电话看到你们,知道你们非常辛苦,请你转告所有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都在支持关心着你们,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在政府的领导下一起打赢这场战役。”何会长的话刚说完,连线的另一端,穿着严严实实隔离衣的刘宁江医生表示,虽然身处病区,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隔离区内的所有医护人员对打赢这场战役非常有信心。 何会长说,昨天看到《信报》刊登了通过可视电话为医护人员与其家属牵线搭桥“见面”后,感到很有创意。他说:“刚开始时,很多患者家属不知道病人在隔离区里的情况,医护人员的家属也同样不放心,但通过可视电话,拉近了患者、医护人员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大家抗非成功的信心。” -独家专访 亲情友情是力量源泉 “我们防治SARS也是一场‘战役’。”何会长表示,现在我们已经识别、命名和破译SARS病毒的基因图谱,找到了一定的防治手段。这是非常可喜的。 “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民众一般不再害怕‘非典’,学校也已复课,许多经营单位也开始正常营业。”何会长告诉记者,现在香港市民每天都在了解防治SARS的最新信息,以良好的心态工作、生活。而亲情、友情正是大家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谈到北京疫情,何会长表示,目前北京出现的情况香港也曾出现过,但经过努力,我们一定会闯过难关,我相信北京也会。“政府的公信力是不容怀疑的,我所知道的朋友们就没有一人因为害怕SARS而离开北京。” ●来北京我没有顾虑 何威廉会长说,在来北京之前,外界对于北京非典的疫情有多种说法,家人朋友都劝他别来,但想到北京还有很多老朋友,所以就不顾一切地飞来了。 在北京的一周内,何会长每天都会买许多报纸来了解“非典”的最新动态。他说,最喜欢的就是信报。通过报纸,可以看到北京政府目前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疫情,我们相信这些措施都是有效的。 ●在北京投资不受影响 从事多年慈善事业的何威廉会长,同时还担任着多家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早在几年前他就在北京展开了投资。 “这次我来北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了解一下北京非典疫情发展的状况,另一个是在北京落实一个大型投资。”何威廉会长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在北京南城兴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该中心总投资1个亿,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北京南城的居民们在家门口打造一个中国特色的“沃尔玛”商城。 何威廉会长告诉记者,非典对于他的投资没有造成丝毫影响,他们的项目运转仍然在按原来的计划进行。信报记者张迪张薇 -前线讲述 一线医务人员想呼吸新鲜空气 昨天,记者通过可视电话与地坛医院二病区的感染科主治医师蒋荣猛进行了连线,了解到他们在那里除了要面对可能被染上“非典”的危险外,还要面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所带来的身体挑战。蒋医生说,他到隔离区工作已经有一个月了,是最早进入隔离区的医务人员之一。他们每天都要穿着三层隔离服在隔离区里工作10个小时,最忙的时候要连续工作24个小时。 ●缺氧常导致护士晕倒 电话接通后,记者通过显示屏看到了头戴普通白帽、鼻子上架着一副近视镜的蒋医生,他此时的形象与平时大家到医院看病时见到的医生形象没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解释说,现在是在值班室,所以把隔离帽摘掉了,但隔离服还依旧穿在身上。 “这种隔离服非常保险,就是穿上之后感觉比较热,一天下来浑身都湿透了。而且进入病房时还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戴上一层口罩和一个大眼罩,这样一来呼吸就会比较困难,所以在病房中停留两个小时就会严重缺氧,所以有很多护士都因此而晕倒,但却没有一人主动退出火线。”蒋医生感动地说。 ●呼吸新鲜空气成奢望 除了缺氧以外,一线的医务人员的休息也成了问题。蒋医生笑着说,本来是安排一批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工作1个月后就可以换一批的,但是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了。不过和刚来时比起来,现在每星期医务人员都可以轮休两天,已经很不错了。“在每周休息的这两天时间里,我们可以看看电视,聊聊天,主要是睡觉补充体力,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尽管每周两天的休息可以基本保证,但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是绝不能到户外活动的,所以要想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简直成了他们的奢望。“因为我们都属于高危人群,虽然经过了严密的消毒处理,但是万一有病毒被带到户外,就会威胁到很多健康的人。” ●很幸运与妻并肩作战 提到家人,蒋医生十分乐观地说:“虽然不能与隔离区外面的亲人见面,但是我可以与妻子团聚,因为妻子也在隔离区内工作,所以能与妻子并肩作战反而成了最幸运的事。” 当记者问蒋医生,等到“非典”得到了控制,可以走出隔离区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蒋医生犹豫了一下说,目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只知道身处隔离区,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患上“非典”的病人尽快康复,早日离开隔离区。 信报记者顾欣 后记 连线即将结束,蒋医生突然转了话题,他希望通过本报对广大读者说一句:“非典”不是绝症,只要进行正确、恰当地预防,“非典”不会来找你。而且大家团结努力,“非典”也是可以战胜的,所以大家没必要害怕。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