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摆脱恐慌共抗“非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1日02:02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驻香港记者王丽丽 【提要】随着香港的医学研究机构在发现和诊断病毒方面取得突破,以及医院康复出院的人数大大增加,社会各界逐渐舒缓了对病毒的恐慌情绪,并积极投身抗击“非典”活动 面对“世纪恶病毒”,港人从零起步,众志成城,奋勇应战。诚如香港一首反映时下 在抗击“非典”开战以来的数十个日子里,香港不断有大小公司、机构慷慨解囊,为抗“炎”出钱出力。普通市民也身体力行,奉献微薄之力。 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发出紧急招募“义工”、防御“非典”的通告后,仅仅4天,就有1800多人自愿报名参加。他们在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有的在公共场合人流稠密的地方向市民派发预防“非典”肺炎的宣传单,有的积极支援学校清洁工作、驻校照顾学童个人卫生。 年长者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几率较高,因此香港特区政府已应年长者的特别需要,协助他们对抗非典型肺炎。卫生署助理署长陈慧敏表示,卫生署为居住社区的长者、安老院舍的长者和护理人员举办了一系列健康讲座,提供健康资讯,并提醒他们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共有超过2万人参加。 在全港中小学停课后,学生被迫在家“面壁”,失去往日的乐趣。许多独生子女,更显孤独。香港群众团体“小童群益会”特地推出了“童心群益显关怀”计划,邀请了80多名大学生和60多名家长成立义工队,通过家居电话线,与学童聊天、辅导功课。“小童群益会”还出版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小童日报》,每日印刷2.2万份,在社区中心、商场和超市免费派发。 在全港奋力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香港的大学生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自己所学自发组织多项活动,与港人共渡时艰。 全港中小学停课,为了让同学在停课期间不会荒废学业,并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香港中文大学为全港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网上阅读学习服务,以积极学习的态度来对抗非典型肺炎。 香港教育学院特别举办“非典型肺炎与幼儿教育”讲座,赶在幼稚园未复课前,为全港约一千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关处理及预防非典型肺炎的知识及方法,为日后全面复课作适当的安排及准备。 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学生在铜锣湾街头举行“浸在你心打气大行动”,高唱励志歌曲,向路人派发气球和象征希望的绿色丝带,鼓励香港市民以正面及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学校中医药学院的同学前往老人院为长者检查身体,并筹备抗“非典”展览。传播学系的学生发起“抗炎微笑大行动”,从浸大校园做起,在口罩上画个笑脸“笑对人生”,舒缓因非典型肺炎侵扰造成的不必要的紧张及不安情绪。 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决定了隔离措施的必要性,但隔不断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在实行家居隔离令后,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立即推出相应的支援措施,包括提供膳食,协助购买必需品和情绪支援等。没有全职固定收入的隔离人员,还可以申请“防止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扩散紧急经济援助计划”,每天获发60元至150元不等的补助。 此外,卫生署每天都会有医护人员打电话与每一名人士接触,了解他们的情况。政府还开通多条电话热线,24小时接受隔离人士的咨询。 此间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港人并未因非典型肺炎事件而感觉被疏远,相反觉得事件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有77%的受访者认为,在这场非典型肺炎危机面前,港人显得比过去更团结。另有71%的受访者认为“最近身边更多人互相慰问及关心”。 淘大花园E座的居民说,被隔离的苦闷日子也有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多邻居。大家相互支持扶助,共渡难关,使得原先可能“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大为改善。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钟尚志认为,“若我们像凤凰一样于火中重生时,便发觉除了名、利、权、物质和享受外,还有一些东西更重要、更宝贵和更值得我们珍惜的话,又岂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