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我拿青春搏“非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4日10:51 新华网 | ||||
又一个青年人的节日到了。在这个本应享受明媚春光的时节,一场人类与“非典”病魔的生死搏斗正进入白热化状态。首都的热血青年们正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以理想、信念、毅力和知识同肆虐的疫情奋力抗争,谱写出一曲新世纪的青春之歌。 “救命工程”中,青年突击队三个昼夜未眠 在小汤山治疗“非典”专门医院的施工现场,北京市建工、城建、住总等五大集团20余支青年突击队的数千名建筑工人,紧急受命,废寝忘食地日夜奋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城建一公司宋震青年突击队的500多位年轻人,4月23日晚上11点一到工地就开始干活。现场没水、没电、没路,但他们都想办法克服。材料运不进去,他们就用人工扛;没电,就用小型柴油发电机提供夜间施工的照明;路没修好,又没水,就用洒水车放水,然后一桶一桶地把水提到200米外的施工现场。 由于工期紧,施工现场条件简陋,青年突击队员们衣食住行的一切都因陋就简。面包、火腿肠、一瓶矿泉水,通常就是一顿正餐,再丰盛点的也就是盒饭;没有换洗的衣服,很多人来时就没有带行李,带来的也没有打开。工程的指挥,就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或者面包车、大轿车上。 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鏖战,青年突击队终于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救命工程”,医院已于5月1日夜开始接收“非典”病人。 大学生志愿者,紧急增援“非典热线” “你好,‘非典’热线!”面对“非典”的严重疫情,北京急救中心120咨询台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北京市政府在几个小时内紧急增拨10条专线,开设了“非典热线”,专门解答市民有关“非典”方面的咨询。因同时有30部电话需要接听,北京急救中心抽调20人仍显人手不够,一时间120咨询台告急! 北京大学医学部得知后,立即组织公共卫生学院99预防一二班的学生志愿者共54人,分成两班,紧急增援。 经培训上岗后,这些志愿者每天一干就是12个小时,平均每人当班要接听100多个电话。不停地接受咨询,不停地解答问题,一天下来他们都口干舌燥,累得说不出话来。吕聪同学幽默地说:“每天晚上9点下了工作台,心还在热线上,接同学电话,也惯性使然,差点说出‘你好,非典热线’。” 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句怨言,同学们始终全身心地为市民排忧解难。学生李珊说,我们选择了医学专业,就选择了奉献。在一线,许多医生和护士临危不惧、无私奉献、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我们为人民多做些工作。 特殊的生日,光荣的时刻 4月26日,37点烛光在“抗非”一线北大首钢医院内荧荧跳动,一个特殊的生日宴会在这里举行。北大首钢医院呼吸科科主任向平超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迎来了37岁生日。 自北京发现首例“非典”病人后,北大首钢医院呼吸科就成了医院的特殊科室。科主任兼石景山区卫生局“非典”专业组副组长向平超作为一名主检医生,要对每一名发烧病人检诊、排查。从4月12日开始,他就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不管是哪一家医院有了疫情,或疑似病人,他都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有时一天要跑四五家医院,会诊20多个病例。此外,他还承担着培训石景山区治疗“非典”医务人员的任务。他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只是做了一名医务人员应该做的。病情就是命令,冲上去是我们的天职。” 爱人杨晓莉在给他的信中写道:“你奋斗在抗‘非典’一线已经有十几天了。我和家人都很想念你,你我同在北大首钢医院,近在咫尺却不能见面。我和家人都很牵挂你,但是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所以我们很理解你,也支持你。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那里的病人早日康复,你能早回家。” 4月30日,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长辛店医院“非典”病区举行。经过临时党支部的考察,两名工作在一线的青年医务人员赵海燕和姜思源光荣地火线入党。 她们两人一直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以忘我投入的工作和对患者的满腔热情经受了党组织的考验。 内科护师赵海燕,现任医院“非典”一病区副护士长、第二团支部书记,能够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入党,对于她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快乐的一件事。我为自己在这样一种特殊时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将以入党为新的奋斗起点,在与‘非典’斗争中奋战到底,为保卫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24岁的神经内科护士姜思源在入党仪式上激动地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我要把自己的一生和全部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希望!”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