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非常时期大学生心态调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4日14:45 新民晚报 | ||||
本报讯 (通讯员熊丙奇 记者徐佳) 非典我们无法逃避,但如何面对却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日前,上海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孙时进、谢海光等专家学者与4000多名大学生在上海交大校园网进行了在线对话,鼓励全市大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接纳现实,积极做好学习规划,直面困难,守望相助,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其中不少问题和建议值得大学生们共同分享。 问题一:“面对SARS的突然袭击,不少大学生们显得有些惶恐,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这种惶恐好像跟大学生的素质有明显不一致的地方。请问专家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事件?心理上应该如何做调整?” 心理专家意见:在突如其来的SARS面前,有些同学出现了一些紧张和恐慌。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即使有点恐惧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可以想象,当突然有一块大石头从天而降,我们难道坦然自若就让它这么砸下来吗?显然不是。我们会有一个快速回避的本能反应,这个过程就叫“紧张”,所以,遇到紧急情形应该有一点紧张,没有紧张反而是不正常的。通过我们这样的一点紧张来避开这块石头,然后想办法打碎这块石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直面危机、接受现实的心态。如果有这样一种心态的话,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平常一点。有了这一平常心态以后怎么办呢?我们就可以比较冷静地去应对困难,去应对SARS,然后去读一点书,然后做一些防备的工作等等。 问题二:“SARS在大学生中间,不仅仅引起了恐慌,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同学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危机。比如一个同学从外地回来,不管是不是来自疫区,都要受到部分同学的怀疑,甚至是敌视,他们本人也很郁闷。我们应怎样看待人和人之间信赖问题?” 心理专家意见:把在SARS危机时刻同学相互间的提防性特殊表现定义为信任危机,这不正确。人类社会大概有两种状态,即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危难状态)。对应两种状态,我们提倡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有“无病假设”和“有病假设”两种沟通模式。在“无病假设”的正常状态下,我们可以非常潇洒地握手、拍肩、拥抱。这些是信任友好的必要表达。如果在正常状态中我们忸忸怩怩,躲躲闪闪,就有点不大正常了。人们有时候还会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或者说危难状态,目前SARS肆虐就是一种危难状态,这个特殊时刻,为了他人、为了自己,应该提倡应对病毒传播的“有病假设”模式。如果我们对朋友、对同学负责的话,就应该自觉处于一种“有病假设”的状态当中。如果现在高兴的时候,也随意拥抱、无忌握手,卫生也不太注意,这恰恰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真正的不信任,真正的不负责任。所以,不要把提防当成怀疑,不要把回避当成敌视,不要把隔离当成无情。我们不但要学会在常态中生活,也需要学会在危难中生存,更需要学会在危难中重新理解友情和信任。 问题三:“对于被隔离的同学来说,如何克服孤独?” 心理专家意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债”,给同学应该回的信没有回,很多作业没有做等等。现在如果有那么一段静静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来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中,做一个计划,把每一天照样排得满满当当的,只不过我们暂时不到校外嘈杂的市场去,暂时不到校外人群过于集中的地方去。有先哲曾说:仅仅能够群体生活,只是半个人生,只有同时也学会独处,才能把握生活的真谛。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